陳京
摘? 要:新媒體為傳統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本文基于5W傳播模式對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傳播現狀及面臨的困境進行了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進行現代轉換、加強對傳統文化傳播者專業素質的培養、構建新媒體信息傳播管理體系的相關改進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文化;5W傳播模式
一、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傳播現狀
(一)傳播者現狀
在新媒體時代,傳播者呈現多元化、大眾化的特點。政府及相關部門、社會組織、個人都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播者。傳播者和受眾之間也能相互轉化。受眾在接受傳統文化信息以后,可能會對信息進行轉發,從而其角色轉變為傳播者。傳播主體和傳播受眾之間沒有清晰的界線,傳播主體的地位也因此而弱化。意見領袖掌握重要的話語權,擁有較強的輿論引導作用,其觀點更容易被接受和認可。
(二)傳播內容現狀
為了迎合大眾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的習慣,在利用新媒體進行傳統文化傳播時對其內容也進行了相應的篩選、刪減或改編,內容缺乏完整性。雖然簡短精悍的內容讓人們在較短時間內對傳統文化形成大概的了解,但是這種了解往往缺乏系統性和深入性。
(三)傳播媒介現狀
新媒體優化整合了傳統文化的傳播體系,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例如,虛擬現實、觸摸屏幕、幻影成像等技術的發展為傳統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網絡技術的發展也催生了電子出版物的增加以及視頻技術的成熟,人們不僅可以通過閱讀電子書、電子報紙等對傳統文化加以了解,而且也可以通過快手、抖音等視頻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
(四)傳播對象現狀
新媒體傳播對象覆蓋面較廣。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8.29億。2019年年初微信披露,微信月活躍人數保持在10.8億用戶左右。此外,新媒體傳播對象具有較強的互動性。信息的發出者可以借助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媒體工具與他人分享傳統文化知識、觀點等,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通過評論、回復等與其進行互動。
(五)傳播效果現狀
傳播受眾對傳統文化雖然具有較高的認同度高但是缺乏深層次的認知。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曾于2017年對公眾文化自信指數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良好的開放接納能力,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較高的自豪感。但是,對于具體的文化領域或者文化精神,大部分受訪者都缺乏深入的了解。
二、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傳播面臨的困境
(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不足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的傳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將典籍知識或者古代禮儀等簡單的照搬在各種媒體上,缺乏對內涵的深度挖掘、深度解讀及創造性轉換,傳統文化傳播的現代轉換明顯不足。在這樣的傳播模式下,部分傳統文化如古籍依然被束之高閣,遠離大眾。在媒介融合日益推進的環境下,傳統文化傳播內容缺乏與現實世界的有效融合,缺乏時代創新,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照搬照抄的模式難以贏得受眾的認可。
(二)傳統文化傳播人才專業性較弱
傳統文化傳播內容的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傳播人才的專業素質。從目前媒介從業人員來看,專業性人才較為匱乏是現存的最大問題。大部分傳統文化的文章由記者撰寫,他們學歷層次參差不齊,所學專業也是五花八門,往往缺乏對傳統文化內涵和精神的深層次掌握。自媒體的傳播者大部分都是普通大眾,其專業文化素質千差萬別,所傳播的傳統文化內容質量也迥然不同。
(三)新媒體信息管理存在盲區
在微博、博客、微信、貼吧等平臺上,匯集了海量的傳統文化信息及對這些信息的評價,在其中不乏一些負面的、消極的甚至錯誤的言論。目前對于這些言論尚未形成有效的管控。尤其是自媒體“準入門檻”較低,只要會打字的人就可以成為傳播主體。傳播主體處于匿名狀態且文化素質良莠不齊,導致信息傳播質量、可信度均無法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體系和制度對其加以規范。
三、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傳播對策
(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進行現代轉換
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播,應秉承創新性發展的理念,在傳播過程中豐富其時代內涵,注重其具有的當代價值,提取對民族發展、社會進步具有積極影響的部分加以轉換。對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和負面力量予以揚棄,并以人們易于接受的語言進行表達和傳播,這樣才能讓陽春白雪的高雅傳統文化融入大眾的生活,得到廣泛的傳播。
(二)加強對傳統文化傳播者專業素質的培養
通過傳統文化進課堂可以廣泛提高信息生產者的傳統文化素養,為其生產有內涵、有傳播價值的高質量傳統文化內容創造基礎性條件。此外,媒體應重視對從業人員傳統文化的培訓,通過設置相關課程,舉辦各種線上、線下培訓,創辦傳統文化交流平臺等方式提高媒介從業人員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及理解,提高其對傳統文化內容甄別、篩選、刪減、深度挖掘及轉化等能力。
(三)構建新媒體信息傳播管理體系
傳統文化在借助新媒體傳播的過程中出現的內容扭曲甚至錯誤的現象,勢必影響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因此要減弱這種影響,政府就需要制定并發布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其加以規范,同時文化部門要嚴格監管,堅決摒棄對受眾產生誤導的內容,保證新媒體傳播內容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牛鳳燕.媒介融合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現代轉換[J].理論學刊,2018(05):162-168.
[2]人民論壇課題組,陳琳,于飛.2017中國公眾文化自信指數調查[J].人民論壇,2017(17):12-15.
[3]史珂.當前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 學,2018.
作者簡介:
陳? 京(1982.03-),女,遼寧北鎮人,碩士研究生,講師; 研究方向:營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