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國的縣域旅游發展既有機遇,也面臨著挑戰。一方面,隨著多年來城鎮化進度加快,縣域旅游正面臨著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另一方面基礎設施落后、交通環境較差、投資小資金匱乏等難題亟待破題,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縣域旅游都在這種痛苦的撕扯中尋求蛻變。
縣域小城如何走出困境和迷惘,在重重障礙中探索出一條重生的涅槃之路呢?本期《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深入走訪了遂昌縣、梁河縣、婺源縣、長白縣、臺江縣、長陽縣、湘陰縣和塔河縣,通過案例剖析,總結出打造休閑小城的七大體系建設。
一、休閑小城發展之“首”:鄉村旅游體系。游客從大城市群中涌來,他們是來尋求與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鄉村生活的。鄉村旅游不僅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還有與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態優勢,同時也具有文化優勢。產業、生態、文化、旅游多位一體,助力美麗鄉村的建設,促進城鄉之間的交流,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進程,符合政策趨勢。
二、休閑小城發展之“根”:養老產業體系。養老產業與目前國家推行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密不可分。養老產業的發展和健全,直接影響到縣域的經濟、社會和民生。隨著中國養老產業的不斷發展,養老與旅游融合形成養老地產旅游等新興的業態,一方面帶動縣域經濟提升,另一方面解決了農村人口回流的難題,養老產業逐漸成為縣域經濟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三、休閑小城發展之“筋”:民宿建設體系。縣域旅游中的住宿與城市不同,中國境內多數縣域經濟較為落后,最薄弱的是基礎設施建設,缺少星級酒店,接待能力不強。那么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民宿建設,既解決了游客住宿難的問題,也是吸引游客、留下游客的好方法。
四、休閑小城發展之“魂”:古鎮開發體系。所謂“古鎮”是指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小鎮,大部分位于縣域和村落中。但諸多古鎮雷同度較高,如何深度挖掘當地濃郁的文化特色,如何將產業融合進古鎮,將古鎮打造成當地的一張名片,成功突破古鎮開發的瓶頸,是縣域旅游發展的難題。
五、休閑小城發展之“干”:農業休閑體系。如果說鄉村旅游是縣域旅游發展之“首”的話,那么農業休閑旅游就是縣域旅游發展之“干”。鄉村旅游中的一部分離不開農業休閑體驗,而農業休閑也是區別于其他旅游體驗的最具縣域特點的旅游形式。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業休閑與旅游結合,不但帶動了農業的升級,也豐富了旅游的內容。
六、縣域旅游發展之“手”:品牌營銷體系。目前各地縣域旅游競爭激烈,旅游品牌營銷是使縣域旅游產品產生價值的有力手段,品牌的塑造和營銷是縣域旅游整體戰略實現的前提和保障,一套合理的品牌營銷體系猶如一只強有力的手,推動和提升縣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七、縣域旅游發展之“血”:投資融資體系。以市場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發展和城鎮化的建設,離不開投融資。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地方政府實施,而基礎設施建設往往時間跨度長、投資需求大,如果不通過社會各渠道進行投融資,會給地方政府財政造成極大負擔。
有了這七個體系的建設支撐,休閑小城才擁有了未來繁榮的潛力。后續縣域政府還需付出大量精力去運營,隨著形勢的變化調整策略,希望我們的縣域休閑經濟在新時代能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