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園
提起縣域休閑,你會想到些什么?或許是有著關中民俗文化體驗地之稱的袁家村,或許是洱海之源,山水交融的鳳羽,又或許是美食與美景兼具的連平……觀察近年來國慶長假的旅游消費趨勢不難發現,人們享受假期的方式正在變得越來越多樣,很多人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旅游,更喜歡體驗式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特色古鎮、經典鄉村游已經成為大部分人假期出行的首選。縣域休閑也成為休閑領域里的熱詞。
在縣域休閑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休閑農業是指利用農業生態景觀、農業設施與工具、農家生活方式和農耕文化等有形與無形的農業資源,為游客提供觀光、休閑體驗等多項服務的農業經營活動。鄉村旅游是指在鄉村范圍內,利用鄉村自然環境、農林牧漁生產、民俗節慶、村落古鎮等資源,通過科學的規劃和設計,為游客提供觀光、體驗、娛樂、健身等多項服務的旅游經營活動。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以“農家樂”和聚集村為主的休閑旅游。這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區,以提供食宿、游樂、采摘、購物為主。二是以自然景觀、特色風貌和人文環境為主的生態旅游。主要集中在景區周邊,提供農家飯菜、宿營房屋、農事體驗等服務。三是依托田園景觀、以健康養生為主的休閑旅游。主要集中在氣候宜人、資源獨特、農業生產集中連片的區域,提供食宿、康養、保健等服務。此外,也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農業嘉年華、特色小鎮等品牌。
在全國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鄉村旅游這一新的旅游形式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青睞。目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已從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轉變,空間布局從城市郊區和景區周邊向更多適宜發展的區域拓展。數據顯示,2012至2018年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人數不斷增加,從2012年的7.2億人次增至2017年的28億人次,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1.2%,增長十分迅速。2018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更是突破30億大關,休閑農業成為城市居民休閑、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成為鄉村產業的新亮點。
過去,人們提起鄉村,印象總是“道路狹窄又稀少,一條路幾乎只能通過行人與自行車,晚上行路更要小心,黑漆漆的夜里,一不小心,便會掉進泥溝。道路的閉塞,人們想去稍遠的地方都成了一項大工程,將鄉村與外面的世界隔絕開來”。而現在,鄉村旅游,已然是中國旅游發展的新熱點,是最具潛力與活力的旅游板塊之一。發展鄉村旅游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今天,很多鄉村都開始引入鄉村旅游產業,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當前,鄉村旅游發展呈現兩大趨勢:鄉村旅游已超越農家樂形式,向觀光、休閑、度假復合型轉變;個性化休閑時代到來,鄉村旅游產品進入創意化、精致化發展新階段。
現在,許多地方都在共同規劃、協調發展,以全村、全鎮、全縣范圍來做鄉村旅游。在推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為避免同質化競爭、取得差異化優勢,一些村鎮實行諸如“一村一品”“一戶一業態”的差異化發展策略,深挖潛力,精心設計,打造精品,使鄉村旅游呈現出特色化、精品化的特點。農家樂、民俗村、田園農莊、農業科技園、古村落、鄉村度假村等產品層出不窮。
休閑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修身養性。從觀光旅游發展到休閑旅游,最典型的旅游方式就是度假,與觀光旅游所追求的“多走多看”不同,休閑度假者往往在一個地方停留較長的時間,以體驗原居住環境所沒有的異質化的生活方式,這種旅游已然是一種生活方式。

休閑新風尚鄉村生活的閑適性具有無窮的吸引力,是當下旅游市場所追求的。
鄉村生活的閑適性具有無窮的吸引力,正是當下休閑旅游市場所追求的,已經成為中國未來最稀缺的旅游資源。
休閑旅游是一種旅游化的生活方式,鄉村旅游的生活化特征更為明顯。鄉村迥異于都市的悠閑、寧靜、生態、傳統的自然文化環境,承載著旅游轉型升級后的高層次的市場需求,是新的耕讀生活棲息地,是未來城鄉人共同的家園,因此,鄉村的定位首先是生活區,然后才是生態、綠色、低碳性質的其它產業區,首先關注的應是生命質量。
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轉變、城市病的加劇,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并取得顯著成效。2017年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收入達到了7400億元,占國內旅游總收入的16.2%。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7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共計388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達到560個。相關從業人數逐漸增多。2017年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從業人員900萬人,帶動700萬戶農民受益,整個產業呈現“井噴式”發展。
數據還顯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已從零星走向集群,從郊區景區周邊向更多適宜區域拓展。從小打小鬧的農家樂、漁家樂,到漸成氣候的農業嘉年華、農業主題公園,在以農民為主體、社會資本廣泛參與下,休閑農業已是融合一二三產業、生產生活生態一體的大產業。
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帶動了餐飲住宿、農產品加工、交通運輸、建筑和文化等關聯產業,農民可以就地就近就業,還能把特色農產品變禮品、特色民俗文化和工藝變商品、特色餐飲變服務產品,增加經營性收入。一些地方把民房變民宿,農家庭院變成農家樂園,增加了財產性收入。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發掘獨有的稀缺資源,有效帶動農民脫貧致富。
可以看出,全域旅游時代的到來,對于各地的縣域來說都是一次絕佳的發展機遇。從“景區內”延伸到“全領域”旅游,各縣域更加注重旅游全方位的發展。不過,面對人們日益增長的休閑消費需求,縣域、鄉村在得到發展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在縣域,鄉村的景區往往受到資源限制而無法在特定時間內接待一擁而上的游客。服務經濟能否跟上群眾需求,提供更高質量的消費體驗,是現階段它們面臨的主要問題。
問題擺在前,迎難去解決。許多縣村鎮在多年的休閑發展中,成為了佼佼者,走在了縣域休閑隊伍的前列。其中,休閑發展的模式多種多樣,有的從單一的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體驗轉變,有的結合當地特色打造休閑村落,還有的以美食帶動休閑發展或走運動康養發展路徑。道路雖不盡相同,但追求的目標卻是相似的——讓縣域休閑發展的步伐更穩健,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