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圓
“到了長白,節奏都變得舒緩了。”家在沈陽新民的高飛多次取道吉林白山市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前往長白山景區。“呼吸著林間的新鮮空氣,人也沒有了緊張感。”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以下均稱長白縣)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南麓,鴨綠江上游,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享有“長白山下第一縣、鴨綠江源第一城”之美譽。長白縣以92%的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之首, 2017年以來連續2年蟬聯“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榜首。
有山有水有長白。位于十五道溝的望天鵝風景區備受自駕游和戶外群體的青睞,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吉林鴨綠江上游國家自然保護區等。景區95%的森林覆蓋率以及山林間密布的溪流瀑布,形成了一個天然森林氧吧。
而這樣的綠色之旅不僅是在景區,也在進出長白縣的公路上。不少自駕者選擇了從303(濱江景觀大道)進、302(長白山方向森林景觀大道)出的路線。森林和江景盡覽,處處皆景。鴨綠江像一條綠色絲帶,蜿蜒游走在兩岸色彩斑斕的山脈田野之間,每一道江灣都盡展其旖旎的風姿。中朝邊界的公路本身就是一條最美麗的風景線。長白縣把生態建設作為落實綠色發展的有效載體,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努力實現村邊有樹、路邊有蔭,綠與美結合的城鄉新風貌。從八道溝鎮至長白鎮路段完成公路綠化190公里,并對公路兩側的樹木修枝打岔,進行林下衛生清理,不斷提升“綠美”標準,打造長白縣沿江旅游公路綠化景觀。“最美公路”正是長白縣一系列努力結下的碩果。
“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全面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是為人民謀福祉的民心工程,建設綠色生態家園更是民心所向。”長白縣市政園林綠化負責人說。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長白縣多措并舉推進省級園林城市建設,大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園林綠化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深入實施“拆違透綠、見縫插綠”。截至目前,長白縣綠地面積109.1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5%;公園面積31.47萬平方米;各項管理制度、景觀保護、基礎設施配套等全部達到園林城市標準,真正實現了宜居宜業宜游目標。
長白山旅游是白山市乃至吉林省最大的旅游資源,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長白山景區分3個坡,其中位于延邊的二道白河鎮和撫松縣的松江河鎮的北坡和西坡開發更早更成熟,南坡在長白縣。每個坡風景各具特色,風景更原始的南坡被很多人“惦記”著。作為一個世界級的“旅游IP”,長白山對周邊縣市的發展有巨大的拉動作用。“松江河雖然是一個鎮,卻有萬達廣場和高規模的商場等設施,人口也多,發展得很快。”談到制約長白縣旅游發展的因素,來自云南但老家在吉林長白的叢森認為,其中一點是地形原因導致的交通不便。他對比說,到長白山旅游有幾種方法,一是自駕,但高速公路只通到松江河;二是火車,人坐到松江河,接著坐客車;三是飛機,而長白山機場也在松江河。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大一部分人都會選擇住在松江河。“所以即便都是長白山的旅游資源,北坡和西坡可能更多。”
作為來自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長白縣縣長李圣范一直關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作為吉林省唯一一個既不通鐵路又不通高速的縣城,長白的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受到了一定限制。“希望快點通上高速和鐵路。如果能破解交通瓶頸問題,長白縣未來的發展必是另一番景象。路通了,這座城就活了!”
從松江河到長白縣的高速公路項目已謀劃多年,目前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已列入省“十三五”規劃;松江河至長白的鐵路項目也已進入國家鐵路網建設。隨著交通能力的不斷提升,獨特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將得到更廣泛、更深入的體現。
長白縣全面深化“全域旅游縣、新興產業城”發展定位,加強頂層設計,全面構建生態城市建設、主題景區開發、綠色產業發展“三大組團”,大力發展“兩主三輔”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工業和旅游業兩大主導產業,協調推進邊貿、健康、現代服務三大輔助產業,積極打造沿江沿路經濟帶和硅藻土工業園區、高端旅游度假園區、中藥材產業園區等“一帶多園”產業格局,奮力構筑起與工業生產相配套、與旅游發展關聯、與居民消費相適應的轉型發展產業集群。
2017年長白縣編制完成《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堅持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理念,全力打造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優美城市環境。成立旅發委和全域旅游公司,整合全縣旅游資源,重點打造和推介一批具有歷史文化和朝鮮族特色的旅游產業項目,形成全時段、全區域旅游發展格局。其中,以長白山、鴨綠江大旅游經濟圈為中心,圍繞“長白山南坡登山游、望天鵝生態游、鴨綠江風光游、朝鮮族民俗游、赴朝邊境跨國游”五大主題,逐步形成“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溫泉養生、冰雪娛樂、民俗體驗、邊境跨國”的六大旅游產品體系,多元推動全域旅游。
借全域旅游勃興的東風,長白縣在吉林乃至全國創出了多個品牌:高山草原露營節戶外休閑之旅、果園民俗村民俗文化之旅、望天鵝涼夏冰瀑自然之旅等。此外,高規格辦好每年一屆的”長白朝鮮族民俗文化旅游節”,帶動了飲食、娛樂等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長白縣有旅行社5家,大小賓館、飯店、旅社共531家,旅游購物商店20家等。2018年,全縣旅游總人數達72.4萬人次,旅游綜合經濟收入6.18億元,成為地方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之一。

綠色之旅長白縣一直把生態建設作為落實綠色的有效載體,大力推進植樹造林。
游客胡曉艷說:“縣城不大,但干凈整潔,遍地賓館。晚飯在當地找了一家小餐館,飯菜味道卻意外地好!”而游客驚喜的背后,是長白縣的決心。該縣下發了《旅游環境整治實施方案》,解決價格虛高、黑出租、衛生條件差等問題,積極營造誠信、和諧、整潔、安全的旅游環境。啟動“千家萬鋪”特色民宿建設工程,由全域旅游公司成立“長白人家”民宿聯盟,打造長白自己的住宿品牌。
“此次邊疆行體驗超乎預料,方方面面能感覺到政府對旅游業的重視。”游客Doris表示,長白縣既遠離大城市的嘈雜、喧囂、擁擠,但又沒有小縣城的無秩序感,當地人熱情有禮,在食、住、行等方面均倍感舒適。
2019年,長白縣繼續加快推進城鄉建設,改造中心城區街路、升級改造鴨綠江大街、縣城天線網絡覆蓋等基本完工,鄉村環境衛生狀況顯著改觀。“走出家門,再也看不見垃圾亂倒、污水橫流,只見寬闊干凈的街道,環境優美的文化廣場,這對于世代生活在農村的百姓來說,生活質量提高了一大截。”十五道溝村返鄉的陳紅說,好環境吸引不少外地人前來觀光游玩。
鴨綠江休閑公園帶的建設就得到各界一致好評。人們信步休閑的同時,還能近距離感受異國風光。鴨綠江大街升級融合了長白縣歷史、文化、民族等元素,著重突出環境保護、產業帶動、城市功能等相關設施的建設,建成后成為長白縣的旅游景區、旅游服務區、城市健身休閑游樂區,是具有鮮明民族風情和邊境特色的城市濱江生態景觀帶,這對加強沿線生態保護、發展區域旅游產業將產生較大的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
“沿岸漂亮的花圃綠道和觀景臺,晚上鴨綠江畔的霓虹燈和廣場上跳舞的大媽等等,看得出縣政府在沿江景觀上投入很大,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