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榮
市民的文明素養是一座城市持續發展的軟實力。早在2010年特區成立30周年時,由網友發起、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評出了“深圳十大觀念”,其中“來了就是深圳人”高票入選。9年過去了,如今這句話甚至被認為是深圳向全球招攬人才的廣告語。這句話代表了深圳人對自己所居住生活的這座城市包容友善的認同。深圳人口已連續多年呈凈遷入狀態。
針對每年數量龐大的深圳新入戶市民,如何讓他們快速融入城市,共享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成果,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
兩年前,深圳市委市政府聯合出臺《深圳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綱要(2017—2020年)》,旨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養,讓城市更加崇德向善。同年8月起,深圳在全市的113個派出所開展“深圳福袋”發放業務,這一舉動在全國開創先河。在派出所里,新市民辦理完入戶業務即可收到民警發放的“深圳福袋”,其中裝有《深圳家書》《深圳市民生活指南》《市民禮儀知識簡明讀本》等。
這份由派出所民警發放的“深圳福袋”,不但能使新市民迅速了解城市的歷史和人文精神以及獲悉關于住房、交通、醫療、教育、就業、社會福利、各類落戶補貼等內容,而且在入戶這一刻開始即從民警身上感受到城市濃濃的善意。

歸屬感 深圳“福袋”讓新市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善意。
繼“深圳福袋”取得良好社會反響后,深圳繼續探索創新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式方法。在全市范圍內選擇四個大的戶政中心(高新、新洲、深圳灣、龍城),嘗試將入戶的人生重要時刻拍照留念與簽字承諾《市民文明公約》結合在一起,這是深圳專門為新市民提供的一項特別值得紀念的儀式和福利。通過此種方式,深圳傳遞給新市民一個觀念,在這座城市不但可以享有各種文化和社會福利,同時還要盡一份當文明市民的義務。
深圳首創的由民警發放給新市民的小小“福袋”,如同一份別開生面的“城市說明書”,看似微不足道,但卻從細節上反映出深圳這座城市對人才的渴求與尊重,承載著城市對新市民身份的認同感。從2005年開始,深圳連續5屆獲評全國文明城市,這已經全面反映出城市整體的文明水平。
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強調,進入新時代,深圳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必須走在最前列、勇當尖兵,率先突破、做得更好,向黨中央和省委交出優異答卷。一要不斷強化政治引領,持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二要切實抓好根本任務,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要堅持為民惠民要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四要著力破解城市治理難題,積極打造更加宜居舒適的城市環境。五是要不斷創新思路舉措,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
每位市民都是城市文明的參與者、創造者和享受者。一個入戶的小舉動,標志著深圳又一次在全國的精神文明建設領域先行先試。這種注重以潤物細無聲的貼心方式來提升新市民的文明素養,既是一個倡導文明市民的過程,更是一個不斷提升城市文明高度的過程,必將為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深圳市關愛行動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