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宜勝
摘 要:隨著21世紀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多媒體技術和數字通信技術的成熟,給繪畫領域帶來了全面的改變,推動了計算機繪畫的飛速崛起,成為了新興的朝陽產業。通過對Windows系統自帶的“畫圖”軟件的課堂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探索了電腦繪畫的一些有益嘗試,使學生能夠更嫻熟地使用這一工具,運用靈活多變的表現手法,創作出理想的電腦繪畫作品。使用計算機繪畫,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創作欲望和成就感,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從教授軟件技法轉變為智力和藝術的開發,對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和提高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多年在計算機“畫圖”軟件教學方面的探索實踐,與大家共享。
關鍵詞:畫圖教學;快樂;電腦繪畫
一、引言
“畫圖”單元是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區實驗教材中小學三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三年級的學生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已經學會了開機、關機、鼠標、鍵盤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了Windows的一些基礎知識。絕大多數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有了濃厚的興趣。而畫圖單元教學,能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技術魅力、信息化生活得到感性認知,激發他們勇于進一步的探究和創造。“畫圖”是Windows操作系統附件中自帶的繪畫程序,它界面簡潔,操作簡單,功能基本能滿足小學中低年級學生的需求。
那么如何在數字時代的背景下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獨有的育人價值呢?本人既是美術專業又是信息技術老師,同時又具有雙項專長,非常適合教授這個單元,因此,我在課堂上對“畫圖”這一知識單元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課后及時歸納和總結,希望為“畫圖”單元的教學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技術與美術在計算機繪畫、設計領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說,計算機繪畫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整合小學美術與信息技術課相關內容的紐帶。計算機繪畫藝術是一門新興繪畫藝術,是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一方面繼承了傳統繪畫藝術的基本特點,如構圖、造型、色彩理論等;另一方面又對傳統繪畫整體的知識結構體系進行了較為深刻的變革。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在藝術表現領域中的發展,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視覺表現語言,體現出自身的藝術價值。三年級的畫圖繪畫軟件教學,是屬于兒童計算機繪畫范疇,是以學習電腦畫圖軟件操作和兒童繪畫兩者為基礎,通過繪畫表現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可以培養兒童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反映兒童的認識、情感、發展及其個性特征,實現兒童啟迪智慧、開拓創新的目標。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小學生計算機繪畫的一些新做法。
二、畫圖教學模式的定位
在計算機繪畫中,繪畫是靈魂,計算機是繪畫的輔助工具。只有有了靈魂的繪畫,才能感動人,所以,我們應該先從提高學生的審美,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有了這些前提,即使是計算機繪畫軟件的使用還不熟練,但畫面的內容同樣可以打動人。試想,如果學生能很熟練使用計算機軟件,但大腦空白,不知道畫什么,怎么表現,是無法完成一幅有靈魂的作品的。我們不能把全部精力都傾向于關注軟件的使用上,所以,還要向學生教授藝術思想、藝術趨勢和藝術技巧的知識。
“畫圖”教學模式是指運用計算機來輔助完成創作、體現作者繪畫理念的一種繪畫形式。計算機只是一種手段,只是一種繪畫輔助工具,繪畫以表現學生的情感感受和思想表達為目的。讓兒童在繪畫中回歸繪畫的本質:用“心”去畫。兒童的心靈單純可愛、天真無邪,充滿了奇思妙想。兒童畫是兒童美妙心靈的寫照,展現了兒童美妙的情感世界,走進兒童美妙心靈的世界,就是走進一個美妙精彩的天地。
因此,在畫圖教學中應該以開拓學生創新思維為目標,不但要教會學生使用畫圖軟件,還要讓學生通過參與和體驗計算機繪畫的實踐,滲透他們對藝術的認識,了解美術與科技的聯系;重點教會學生運用美術語言形式和現代計算機繪畫表現語言觀念進行創作,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力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
三、趣味:學習的動力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狀態,就急于傳授,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不動感情的腦力活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在教學的第一節課必須設計有趣味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橢圓形”一課中,我創設了小雞找媽媽的故事情景:播放視頻《小雞找媽媽》,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被吸引了。“今天,小雞終于找著媽媽了,小雞可愛嗎?”同步出示小雞的圖片,“可愛,非常可愛!”學生注意力又從觀看視頻中轉移到了課堂老師的講解中了。“為什么覺得可愛?”“圓圓的、毛茸茸的……”“小雞樣子很萌……”然后,我又緊接著說:“小雞因為圓圓的、毛茸茸的,讓人感覺非常可愛,今天,我們就來畫小雞,好不好呀!”學生興奮地說:“好呀好呀!”同步出示課題:可愛的小雞。順利地導入新課。
四、快樂:是生活與技術的連結點
現在計算機已經非常普及,在講課之前絕大多數學生都已經使用過了,但他們因為受基礎所限制,難以畫出一幅他們滿意的作品。而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用最簡單的方法畫出讓學生滿意的效果,讓他們體驗到成功,收獲學習的快樂。
例如,在教學“橢圓形”一課中,教師示范利用橢圓形的大小、位置的變化,可以畫出奔跑、覓食、嬉戲等一群生動有趣的小雞。學生看到一個平常的工具可以畫出如此生動有趣的畫面,老師還沒說完,所有學生已經躍躍欲試了。
在畫圖教學中,不但要傳授學生軟件的使用方法,而且要向他們進行無形的審美知識滲透,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同樣在“橢圓形”中,我們通過繪畫蘋果,教師在演示過程中,可以向學生灌輸一些畫面的構圖、顏色搭配知識,這樣畫面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而不僅僅局限于把對象畫出來。
五、創新:生命成長的真實需要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所以在畫圖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去發現學生繪畫的、創新的閃光點,鼓勵學生追求創新。引導學生從拆分、改編、添加、組合開始,從局部的小創意到完整的大創意,通過這種練習,可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學生智慧的激發,使他們能夠更積極思考,從而在學生間產生積極思維的互動,讓思維中的閃光點產生交織碰撞,產生更強烈的火花,光彩奪目,不斷迸發創造的火花。
創新的根基在于學習,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創新,創新卻始終離不開學習。使用是學習畫圖軟件的,“創新”已成為社會發展進步必不可少的意識和能力,創新的核心是“新”,想出新的點子,采用新方法,畫面獲得與眾不同的效果。創新的本質是“創”,既不是機械的模仿,也不是坐享其成,而是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和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思維,創造性地實踐。創新的基石是“智”,即創新必須要有知識,這基石就是老師的講解和引導,知識是點燃創新的火種,知識的火種來源于學習,來源于教師。在課堂上激發創新意識,是學生生命成長的真實需要。
學生掌握了畫圖的常用工具進行一些簡單的幾何繪圖技巧,這種學習層次還只是最基本的,還需要通過練習幫助學生熟練應用。我們知道,繪畫是想象力的重要源泉,繪畫是人類情感表達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畫圖”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表達情感與信息。在這一環節我采用了“組合創作加工”策略,讓學生的繪圖走向表達,呈現多樣化。
例如,在教學“橢圓形”一課中,學生都已經畫好了小雞。“各位同學,小雞已經畫好了”。教師出示畫面,“它們在干什么呢?哦,它們是在一起玩耍。”課件同步出示簡潔但不簡單的“半成品”——小雞嬉戲圖。“你們可以讓小雞玩耍的地方更美、更有趣嗎?你們可以做一位非常棒的設計師。”課件同步出示課本圖片范例,并提示學生可以使用以前學過的“畫圖”各種工具和景物進行組合,鼓勵他們進行大膽的自由創作。我啟發孩子以其敏銳的感覺力,以多角度的創作表達方式去盡情表現身邊的一切,還要讓兒童習慣把自己的觀察結合感受去表現,而不是簡單地摹擬對象。
我在巡視的時候,意料之中看見所有的學生無一例外進行了大膽的創作,有的學生給小雞安了家,有的學生不僅畫了小雞,還給小雞請來了小伙伴小鴨子,畫面中有山有水,有花草樹木,有動有靜,疏密有致,通過學習所獲得的豐富事例和感性材料,為他們的想象力插上了飛翔的翅膀。對于三年級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的年齡,想象天馬行空,現代生活日新月異,身邊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兒童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他們學習非常投入,完全沉浸在自己創作的天地中,把老師近期所教授的各種方法和素材巧妙組合,運用技術和發揮智慧,構成一幅構思美妙的畫,呈現出意境之美和創造之美,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作為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面對學生絕不僅僅是一名“技師”,更是一名“導師”。我將用生命和智慧去影響學生,引領他們在生活中發現和創造更多的精彩!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