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清
摘 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學面臨著新的教育環境,作為學校的核心領導,校長是學校發展與管理的決策者,校長的管理決定著學校的發展,關系著學校的辦學水平。小學階段是學生教育的重要時期,學生思維方式與能力都在此時期奠定基礎,并且學生的學習習慣、價值觀也會初步形成。因此,如何實施個性化管理,提高學校管理效率,提高學校辦學水平,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是現下小學校長值得探究的問題。結合相關辦學管理經驗,探討小學校長實施個性化管理策略的重要性,探究小學校長實施學校個性化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校長;個性化管理;辦學策略
學校發展面臨著全新的形勢,學校管理核心人員——校長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在具體學校管理過程中,既需要學校校長落實正確、科學的管理政策,還需要貫徹科學、與時俱進、以人文本的辦學理念。在實際管理中,為實現個性化管理,提高辦學水平,小學校長需要及時轉變辦學理念,倡導個性化的辦學宗旨,針對學校的實際狀況制定相應的管理方針,突出個性化思想;探索與創新教學理念,開展新的教學模式,為實施個性化管理奠定基礎;建立完善的教師考核制度,落實個性化管理,打造強大的教師隊伍,為提升辦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校長實施個性化學校管理的重要性
作為學校的主要負責人,小學校長擁有管理學校師生的權利,同時也肩負著促進學校發展的責任與義務,小學校長提出的管理策略是學校發展的方向與趨勢,決定著學校的辦學水平與辦學質量。因此,實施個性化管理策略主要具備三大點。
(一)教學改革的需要
在教育不斷改革與轉變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已經不再適合現下社會的發展,實施個性化管理,融合文化教育與素質教育,及時轉變教學管理模式,能夠優化教學方法,從本質上促使學校形成個性化特色。
(二)促進學校教師個性化發展
小學校長實施的管理措施與策略關系著學校的發展,關系著教師的調整與安排,能夠使教師個性得到發展與成長,通過個性化管理策略,能夠實現教師專業潛能的激發,逐漸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從而提高辦學水平。
(三)促進學生素養與能力的提升
作為學校管理策略的最終被影響者,學生是實施學校管理最終要改變的主體,通過個性化管理策略的實施,能夠培養與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為學生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校長實施學校個性化管理的策略
(一)轉變教育觀念,組織個性化管理者
校長是學校的核心管理人,但管理策略的落實需要經過多層、多方面的管理人員,因此,實施個性化管理策略,校長需要轉變教育觀念,科學、合理地組織個性化管理者,為管理策略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際管理中,校長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構建“以人文本”的管理體系,促使管理者充分認識到“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性。比如,校長可以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定期開展交流活動,或者引導教師前往名校參觀學習,逐漸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促使教師真正了解“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為實施個性化管理確定基礎方向。小學校長要重新定義教師的角色,突出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認真分析學校教師與學生的需求,結合實際情況對教師結構與搭配進行調整。同時,樹立良好的校長形象,拉近校長與學生、教師之間的距離,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在制定學校管理策略時,要結合學校實際發展情況,接納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建議,并依據學生與教師意見,制定符合學校發展的個性化策略與方針,建立個性化的管理制度,而不是完全仿照或借用其他學校的管理策略。并且,在具體制定與落實時,要引導教師參與其中,可以通過搜集建議與意見了解教師所想,然后對教師的意見進行歸納與總結,在新形勢的教育背景下,制定與實施個性化管理策略。在策略的落實與實施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或者狀況,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管理策略進行優化與更正,在不斷的優化與改革中,打造高效的個性化管理策略,實現學校個性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為更好地實施學校管理,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學校方面可以向學生家長詢問建議,引導其參與到學校管理中,以此強化學校管理理念,實現學校個性化管理體系的構建。比如,設置家長意見箱,或者創建校方公眾號,通過公眾號引導家長留言意見或建議。
(二)優化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管理
作為校園管理策略的主要執行者,教師是校長與學生之間的紐帶,教師對管理策略的執行是校長管理策略的直接體現。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理念也在不斷革新與完善,但是,依舊存在很多教師持有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相對落后,并且缺乏自我提升的積極性,對校長個性化管理策略的落實造成很大的影響。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學生的學習途徑與手段不斷增加與創新,致使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也在不斷改變。為此,在實際學校管理中,小學校長要加強教師管理,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思想,改革教學模式與方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以此實現學校管理效率與質量的提升,推動學校個性化的發展。小學校長要緊隨時代發展,及時捕捉與應用新的教學理念與思想,并將新的教學理念與思想傳達到教師層次,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與管理,針對教師的實際狀況作出搭配調整,引導教師關注新興教學模式,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并優化教學方法,這樣既能實現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還可以通過教師推動個性化管理策略的實施。比如,校長可以定期組織教師召開新穎教學方法、模式探討會,引導教師在會議上積極發言與探討,彼此分享優秀的教學經驗,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另外,小學校長也可以組織教師建立教學方法研討團隊,引導研討團隊結合學生實際狀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實施、優化更適合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教學模式,以此為教學創新填充新的活力。同時為調動與激勵教師研討激情,可以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對實際應用效果較好的模式與方法,給予探討團隊鼓勵,或者針對不同的團隊做出評比,對教學效果作出不同標準與等級的評價。
(三)完善考核制度,注重能力與素養
考核制度的完善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教師方面,教師的教學激情、自我提升主動性等決定著教學質量與水平,學校方面為激勵教師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與能力,需要針對教師的實際狀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通過激勵與監督制度培養并提升教師的能力與專業素養,并構建完善的發展體系與目標,為教師指明發展與努力方向。很多學校以學生升學率和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標準,并且對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定,這就會阻礙教師的發展,嚴重影響學校個性化發展策略的實施,因此,在制定考核制度與標準時,學校方面應將關注點由專注升學率與學習成績轉移到學生綜合能力素養方面,依據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對教師作出評價與考核。其二,學生方面,對學生的發展與提高,學校方面不應將關注點只放在學習成績上,應注重培養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針對學生的實際發展狀況制定合理、完善的考核制度,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學校方面要為學生設置豐富的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并制定細致、系統、全面的考評制度,對于不同的學生,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積極引入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制度,制定科學、公正、客觀的考核評價制度,以此制度評價并激勵學生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個性化管理基礎保障。此外,學校方面可以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參與學生的管理過程,構建良好的家校共育系統,通過學校、家庭的雙重作用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一些家長對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認識,在家庭教育時使用的一些言語或行為都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為此,學校方面可以建立家庭教育培訓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傳授家長家庭教育經驗,提高家長德育的質量與水平,另外,通過與諸多家長的溝通與交流,更容易發現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更好地實現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校長實施個性化管理策略是教學改革的需要,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需要。在實際管理中,小學校長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構建民主的管理關系,組織個性化管理成員,引導教師創新與優化教學方法,結合實際狀況制定適合學生與教師發展的考核制度,并積極引導教師、學生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以此實現學校個性化管理。
參考文獻:
[1]齊君扎西.小學校長實施學校個性化管理的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7(75):21.
[2]朱俏蓉.小學校長學校管理工作探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8):79.
[3]許貴榮.中小學校長個性化管理風格研究[J].現代教育,2017(5):43-45.
[4]朱玲玲.精細化管理,引領學校發展新高度:小學校長管理工作策略之我見[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8):54.
[5]黃華邦.學校管理策略探析[J].才智,2018(22):199,20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