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其芳
摘 要:從2001年開始掀起第1輪課程改革,經過十幾年的改革取得了許多驕傲的成果,但是也應該客觀地認識到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數學作為小學教學的重頭戲,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不能滿足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將生活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小學教學中是當前教育界所關注的問題。對于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希望能夠提供借鑒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興趣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現實中卻存在著教師忽略小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生潛能的發揮。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可是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活動較少,缺乏應有的激情;雖然有時候小學生會回答教師的問題,但是多數都不會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質疑;雖然有時候也會對問題進行探究,但是缺乏小學生應有的創新性。比如教師在講圖形計算時只會用固有的套路,有時候也可以拆分計算。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教學來講是枯燥無味的,許多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為被動了,而要讓所有的小學生思維都活躍起來,則必須將教學內容緊密貼合生活實際,這樣可以將生活和教學融為一體。因此,運用生活情境法于小學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嘗試:
一、學起于思,巧設與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
小學數學教師巧設問題,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且可以幫助小學生進行創新,小學生只有這樣才會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欲,才會積極去學習相關知識,這樣的學習對他將會更有意義。應該如何設置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借助生活的情境來巧設問題,進而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
根據小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設置不同的問題,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心理喜好提出一些他們所感興趣的事例來引出所要學的數學問題。面對低年級的小學生,在講授“小數乘法”時,可以創設與學生相關的生活情境,比如每支筆3.5元,買7支筆共需要多少錢?這樣可以通過小學生日常生活都會碰到的場景,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而面對高年級的學生,在講授時就不能是簡簡單單的運算了,例如:在講授“利息”時,教師可以說自己現在有20000元錢暫時不用,又不想放在家中,請你們幫老師想個辦法,學生想到的可能有很多辦法,股票、買基金、存銀行、把它花掉等等,就是在這個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告訴他們選擇儲蓄這種方法最為安全,那么,請同學們現在幫老師算一下,如果年利率是3%,一年以后老師可以得到多少利息。這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從小學會“合理理財”。
問題一定要真實,不能太過虛假,給學生講授數學就是為了能夠在生活中得到很好的運用,因此,小學教師應注意兩者之間的關系。比如可以讓學生模擬收銀員和顧客,將商品標注價格若有50元,可以買幾個雞翅,還剩多少錢?如果買甜筒,可以買幾個,還剩多少錢等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小學數學教學中。
二、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與小學數學的關系
生活中處處滲透著數學,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一定要善于發現與數學相關的事例。例如:在給一年級的小學生講述“認識三角形、圓、正方形和長方形”時,讓學生充分聯系生活實際,舉出生活中所見到這些形狀的實例,在舉出實例之后,進一步思考這些形狀都有什么特性,這樣可以加深小學生的印象,活躍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大家還可能會比賽誰算得更快一些;在講授“千克與克的單位換算”中,可以讓學生課下搜集關于日常生活中用克的物品有哪些,用千克的物品有哪些,這樣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會更加輕松,學生學起來也比較容易。
三、善于挖掘教材知識
課堂是數學學習的主要場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顯得極其重要。比如在學習“四邊形的計算面積”時,一定要充分利用三角形計算面積的相關公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加深了解。
四、開展生活實踐教學
傳統的教育模式之下,許多小學生變得不會思考,只是單純的等待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開展生活實踐教學,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比如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可以讓低年級的學生和家長一起共同買菜,計算今天家里的日常開銷,總共花了多少錢;可以讓高年級的學生計算租車方案,比如班級要一起去春游,大車50元,小車30元,按照班里的學生人數,計算最優的租車方案。
總之,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性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篇章,相信我們只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著想,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必然會“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戈啟良.利用生活情景開展小學數學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51):167.
[2]付福彩.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0(7):29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