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云
摘 要: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實效的若干思考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現狀為依據,從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實效性、強化朗讀教學,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性、開展實踐活動,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性幾個方面進行深入說明并探討,進一步凸顯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有效方式
語文是一門基礎類學科,在教育領域中占有較高的地位,承擔著傳播中華民族精神的重擔,對培養學生積極的思想和正確的三觀有重要作用。針對初中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而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動力不強,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在語文教學活動等都是現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加上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采取怎樣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作為每一個語文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話題。
一、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實效性
語文課程中含有教材的資源以及課外資源兩種形式,然而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關注教材資源的挖掘,而沒有意識到課外資源開發的重要性,本質上語言課程中的課外學習資源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以及趣味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善于利用課外資源,包括社會資源、人文資源以及自然資源等,充分地把這些課外資源引進初中語文課堂中,豐富教學內容,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1]。同時,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且興趣作為學生學習動力產生的源泉,所以教師應該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習習慣,有針對性地開發學習資源,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彰顯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機和魅力。此外,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初中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其可以借助先進技術查詢更多的信息,而且學生對新型的信息充滿好奇心,這樣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期間,就應該適當地引進時代中存有的新聞信息,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奇妙的克隆》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可以向學生介紹克隆的基本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之后引導學生走進文本的世界,探索克隆的奇妙之處,增強語文課堂的影響力。
二、強化朗讀教學,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針對初中語文課堂,朗讀作為一項比較重要的學習方式,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往往被部分教師忽視,換言之,一些語文教師缺少對朗讀教學的認知,沒有精心設計朗讀教學環節,導致語文課堂教學缺少實效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朗讀學習活動,借助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加學生學習的體驗,保證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利用情感朗讀的手段激發學生情感,針對文本中描寫感情的文字引導學生真情地朗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可以在朗讀之前組織學生了解文本的大概內容與中心思想,促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在文本中蘊涵的情感,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此外教師需要適當地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評價和指點,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加強學生對文本的掌握[2]。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中國石拱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事先收集我國著名的建筑以及相關信息,之后在課堂中向學生呈現石拱橋的畫面,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下來要求學生細致地朗讀文本,在文本中找到描寫石拱橋的優美句子并加以標注,在反復的推敲之下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提高教學質量。
三、開展實踐活動,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性
基于新課標理念,語文學科為實踐類的科目,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形成,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科學地設計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發展學生綜合實踐能力[3]。同時語文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引導學生走進社會中,親身體驗實踐活動帶來的歡樂,延伸學生學習的范圍,促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語文知識的價值,增強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喜愛。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秋天的懷念》時,教師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本了解秋天的特點,另一方面可以組織學生到戶外感受秋天的氣息,結合秋天真實存在的景象,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要求學生書寫與秋天相關的文章,由此學生便會感知到語文來源于生活,且和生活息息相關,進而激發學生的思維,對文章進行創新,體現出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更新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采取科學的方式對語文課堂的教學環節進行優化和整合,以學生為中心,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確保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坤宜.加強語文課程改革 提升教學實效性[J].考試周刊,2018.
[2]蔣少鴻.初中語文經典誦讀實效性研究之教學策略淺述[J].課外語文,2018.
[3]王永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研究[J]. 師道:教研,201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