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婷

摘 要:眾所周知,作業是學生課堂學習和教師課堂教學的延伸。倘若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能為學生設計出有效的單元作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還可以使其在作業完成過程中自主地建構系統的知識結構,促進其歷史學習能力的提升。就如何設計單元作業進行具體說明。
關鍵詞:初中歷史與社會;單元作業;對策
所謂的單元作業是指在社會與歷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立足單元教學內容,以靈活多樣的形式為學生設計極具系統性的作業內容,以此使學生在打破章節知識界限的過程中,建構起系統的知識結構,從而促進其學習水平提升的作業。有效的單元作業設計,不僅可以給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激發其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其在作業完成過程中建構系統的知識結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那么,我們要如何在歷史與社會教學活動開展中為學生設計出有效的單元作業呢?
一、設計閱讀型單元作業
閱讀型單元作業是指在單元教學活動之后,教師立足本單元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閱讀與之有關的文字資料,包括教材內容、課外資料等。在文字語言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語言文字進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以此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分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縱觀我們所使用的人教版社會與歷史教材,其往往在單元開篇的時候,對本單元所要講述的內容做出高度的概括。對此,我在設計單元作業的時候,往往會把握教材內容特點,利用單元導語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本單元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深入的解讀。在單元知識解讀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樹形圖等方式分析各個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借此在建構知識結構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以八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內容為例,在單元作業設計開展中,我立足本單元所講述的知識,設計出了這樣的微信閱讀表。
根據這樣明確的閱讀要求,學生不僅可以將歷史教材內容與微信公眾號中的內容結合起來,實現視野的拓展,還可以在細節知識的分析過程中,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二、設計探究型單元作業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歷史與社會教學活動開展中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其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下進行自主、合作、探究,以此在轉變學生傳統學習方式的過程中,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我在單元作業設計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立足單元內容,為學生設計出探究型單元作業,以此使其在作業完成過程中,既能享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又能掌握基本的歷史學習方法,為其歷史學習發展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多元發展的早期文明”該內容為例,在單元教學之后,我以小組形式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探究型作業單。
多元發展的早期文明探究型作業單
作業目標:
(1)根據教材內容,制作出四大文明古國的發展對照表,其中包含的內容有:四大文明古國存在的時間、經濟發展、政治發展等情況。
(2)在對比分析過程中形成全球文明史觀。
作業過程:
(1)以四人小組為形式,各組成員合作利用多種渠道,如網絡、微信公眾號等,搜集與該單元知識有關的內容,并對所搜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
(2)立足所整理的信息,合作制作表格。
(3)選擇一名代表在新知教學活動開展中對本組所制作的表格進行說明,評選優秀表格。
在這樣的探究型單元作業完成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實現知識儲備的豐富,還可以在信息搜集、知識總結的過程中,享受到歷史探究學習的樂趣,同時有利于其掌握有價值的歷史知識。
三、設計開放型單元作業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在當前的歷史與社會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所設計的作業內容和作業形式較為單一,嚴重削弱了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要打破傳統作業設計的限制,立足單元教學內容,積極地為學生設計出極具開放性的作業內容和作業形式,以此使學生在自主參與過程中高效完成作業。以“延綿不絕的中華文明(三)”該單元教學為例,我為學生設計了以“人在旅途”為主題的單元作業,引導學生借助所學的歷史知識,以杭州為起點,沿運河北上,制定一份旅游計劃。在這樣的作業完成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實現學以致用,有利于其歷史學習水平的提升。
總之,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其教學特點,為學生設計出多樣的單元作業,使學生在閱讀型作業、探究型作業完成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歷史知識,建構系統的知識結構,以此促進其歷史學習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董瓊.淺析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作業優化設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18):103-104.
[2]林志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作業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4(15):11.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