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
摘 要: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占有著較大的比重,在初中階段做好古詩詞的教學,引導學生對古詩詞展開探究,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古詩詞文化,使我國的古典文化得到有效傳承,還能提升學生對于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就如何提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展開探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古詩詞文化璨若星河,語文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將這些無形的財富傳承下去并不斷發(fā)揚光大。我國古代的文人墨客通過古詩詞來寄托自己的情感,或婉轉明媚,或慷慨激昂,讓人神往,讓人沉醉其中。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都是精挑細選,經過時間的洗禮所流傳下來的名篇,不僅將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更為學生提供了一種來自心底的美的喜悅,使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品濃濃詩情,享悠悠古韻。
一、巧設情境,引古詩詞之趣味叢生
興趣是學生學好一門文化課程的內驅力,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古詩詞學習更不例外。對于初中生來說,由于他們文言知識儲備還比較薄弱,對于一些古詩詞初讀很難理解,致使他們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便需要多方面挖掘古詩中所蘊含的豐富趣味,設置巧妙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詩詞的學習中來。比如在教學杜甫的《望岳》一詩時,我們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泰山的壯麗景色,一張張極具泰山魅力的圖片使學生嘆為觀止,也將學生帶入了泰山壯闊的風景之中。然后,學生播放《望岳》的經典誦讀,同時結合恰當?shù)囊魳芳疤┥綒鈩莼趾甑囊曨l,使學生沉醉其中,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如此,通過設置巧妙的教學情境,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詩詞中的基礎知識,還給學生帶來了美的享受與體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詩詞文化素養(yǎng)。
二、編排話劇,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
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學生一提到古詩詞的學習就面露怯色,因為老師總是要求學生對詩詞進行死記硬背,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必須創(chuàng)新和改變固有的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古詩詞學習能力的提升。比如,我們可以通過編排話劇的形式,對一些意境豐富的詩詞進行展現(xiàn)。以蘇軾的《水調歌頭》為例,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為同學準備一些干冰,然后選擇一些情感比較豐富、最好具有一定舞蹈功底的學生《水調歌頭》中所涉及的動作、情感等進行演繹,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悲歡離合、陰晴圓缺情感的感悟,使他們對于詩詞的學習能力在這種新奇的體驗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強化誦讀,享詩詞之悠悠古韻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誦讀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古詩詞本身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來說就比較晦澀難懂,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在理解詩詞大意的基礎之上不斷地進行誦讀,享受詩詞中所蘊含的悠悠古韻。比如在學習李白的《行路難》時,看到如此的長篇詩詞,學生首先在思想上便產生了抵觸的情緒,想到這么長我何時才能背會。于是,在課堂開始我便繞開了背誦的話題,通過對詩詞的分析、詩中韻律的解讀,使學生對詩詞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通過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朗讀,比如小組合作的朗讀、接力朗讀等方式,使學生漸漸愛上了這首詩,沉浸在這首詩的韻律之美中,更被詩人所展現(xiàn)出的那種豁達的胸襟、對理想的執(zhí)著以及遠大的報復深深感染,從而在一遍遍的朗讀中達到熟能成誦的境界。在學生瑯瑯的書聲之中,學生對于詩詞的熱愛日益加深,對于詩詞的積累也逐漸豐富,語文素養(yǎng)不斷提升。
四、自主探究,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常用的詩詞教學方式:“讀—譯—析”,雖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邏輯,但卻嚴重制約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受到限制。因此,要想提升古詩詞的教學效率,使學生真正愛上詩詞的學習,并獲取繼續(xù)前行的動力,我們必須摒棄以往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預習,加強對詩詞中的基礎知識的學習,比如修辭手法的運用、關鍵字詞的妙處、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等,使學生在課堂開始前就對詩詞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然后將他們自主學習中所遇到的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匯總,教師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來鞏固學生對于詩詞的學習。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詩詞中的典故、意象體會法等進行教學,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比如在學習《雁門太守行》時,我們可以通過對詩句“報君黃金臺上意”中“黃金臺”所包含的典故進行講解,既增加了詩詞教學的趣味性,也使學生對詩詞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總之,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時刻注重對學生興奮點的把握,設置有效的教學情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強化誦讀,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提升學生詩詞的鑒賞能力,使學生在詩詞的海洋中盡情遨游,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真正感受到詩詞中的濃濃詩情與悠悠古韻。
參考文獻:
[1]王紅煒.試論初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J].學周刊,2017(6).
[2]徐艷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4).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