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應萍
摘 要:教輔圖書憑借其穩定性強、利潤高等優勢,一直以來都備受出版界的關注,也是當代圖書市場中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以及新課改的深入實施,教輔圖書出版也逐漸進入到行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本文筆者就對基于新媒體環境的教輔圖書出版發展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 教輔圖書出版 發展
新媒體對傳統紙質書出版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毋庸置疑的是,盡管新媒體的誕生影響了部分傳統教輔圖書的市場銷量,但其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教輔圖書。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教輔圖書要實現穩定、持續發展,就必須做到與時俱進,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來增強自身的出版實力,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新道路。
一、教輔圖書的概念與分類
當前,出版理論界對教輔圖書的概念并沒有一個清晰的界定,本文所提到的“教輔圖書”指的是為了幫助中小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鞏固其所學知識而提供的一種學習輔導用書。教輔圖書可按照其和課程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劃分為同步類和非同步類兩種類型,其中,同步類教輔圖書指的是完全參照某一版本的教材進行編寫,學習進度和課堂教學完全一致的學習輔導用書。非同步類教輔圖書則指的是根據教育大綱所編寫的,可配合同學期、同學年或同一階段(如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所有版本教材使用的學習輔導用書。非同步類教輔圖書還可按照內容、編排方式等的不同而劃分為試卷類、習題集類、課本輔導類、方法技巧類、閱讀類和作文類等多種多樣的類型。
二、新媒體環境下教輔圖書出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過于關注速度而忽視質量
對于教輔圖書出版,速度相當于半條生命,若錯過了最佳的上市時間,就相當于錯過了大部分讀者,最終必定會影響到圖書整季的銷量。所以,為了趕上最佳的上市時機,很多出版方都會盲目追求速度,為節約時間而大幅簡化出版流程,這就造成教輔圖書質量達不到標準要求,市場上低質量圖書嚴重泛濫。傳統出版尚且如此,新媒體環境下的教輔圖書出版更是難以走出盲目求快而不顧質量的怪圈,因為新媒體本身追求的就是新穎和速度,誰的內容最先發布出來,誰在競爭中就最具優勢。編輯為了提高教輔圖書內容的傳播速度,搶占有利的讀者市場,必定會借助各種新技術去簡化甚至取代某個出版程序,如此一來,線上的教輔圖書就更加無法確保質量。
(二)過于注重形式而忽視內容
隨著各種新媒體平臺的大量涌現,教輔圖書出版界的相關從業者也積極引入新媒體所帶來的新技術,力求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搶占市場先機。很多教輔圖書出版單位的決策者都認為融合就等于“融網”,也就是利用媒介形態的轉變來實現教輔圖書產品的融合創新,于是其投入了大量資金、人力去建設各種教育教學類網站、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希望能在這些網絡平臺上實現紙質教輔圖書的增值,但這些平臺的建設并未收到預期的效果,只是把教輔內容通過新媒體呈現出來,本質上講是媒介形式的轉變,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融合創新。
三、新媒體環境下教輔圖書出版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打造一支專業化的編輯團隊
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等迅速發展的新媒體環境下,教輔圖書出版行業對編輯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輔圖書編輯應在學科知識、編輯能力等方面實現專業化發展,不僅要了解中小學教材,明確相關教育政策,準確把握一線教師的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策劃能力與過硬的編校能力,能對信息進行準確判斷、提煉和分析。其次,教輔圖書編輯要積極順應當今時代發展趨勢,努力實現從傳統編輯到數字化復合編輯的轉變,積極地參與到數字化資源開發和制作中去,無論是前期內容策劃還是后期視頻、音頻的制作,都必須進行嚴格把關。同時,還要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技術素養,提高自身的新媒體運營能力。
(二)注重開發精品教輔
面對新媒體對傳統教輔圖書出版的沖擊,教輔圖書出版單位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積極開發精品教輔,也就是要在教輔圖書內容上注重原創性,要廣泛地吸納優秀教師多年教育研究的成果,積極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以及新課改的需求,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創新,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并為其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針對性的幫助。
(三)創新教輔圖書營銷模式
首先,出版方應加強對圖書發行流程的優化,盡量減少圖書上市所需的時間,從而形成與數字媒體相抗衡的優勢。其次,應改進和創新圖書發行方式,積極拓展其他低成本營銷渠道,如網點營銷、微博營銷等。
四、結語
總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傳統紙質教輔圖書出版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當前,我國很多出版單位在教輔圖書出版上都還存在重速度輕質量、重形式輕內容等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著重解決上述問題,這樣才能實現教輔圖書出版行業在新時代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巖.新媒體環境下教輔圖書出版的發展路徑[J].編輯學刊,2018(6):66—70.
[2]楊照河.“大數據”時代下教輔出版模式新探[J].青年時代,2018(1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