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寫作作為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是學生產出,教師英語教學中最難的一部分。經歷十年的探索,發展與完善,文秋芳及其研究團隊提出并建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該理論體系著重解決中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用分離”現象。筆者重點比較在英語寫作中產出導向法與傳統寫作教學法:成果教學法的異同點,旨在為“產出導向法”進一步應用于英語課堂中做出理論闡釋。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成果教學法;英語寫作
【作者簡介】王博(1995-),女,漢族,黑龍江伊春人,哈爾濱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
信息時代強調了交流的重要性,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在信息時代起到依托作用。通過語言,我們可以了解其他國家的發展狀況同時傳播本國的思想。英語寫作是作為傳播和接受信息的重要中介之一。它是英語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語言評價中的重要評價標準。然而,學生普遍反映在拿到寫作任務時,不知道從何寫起,寫作任務驅動力不足,學生主觀能動性差。教師因為課時等原因,不能對一篇作文進行詳細講解,只給學生范文并要求背誦。一些教師甚至直接跳過每單元的寫作部分。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也更關注與學生的語言錯誤,而不是學生的思維品質,文化意識。這些原因都導致了英語學習階段,學生寫作成績不高,對寫作不感興趣甚至反感的現象。
傳統英語課堂所用教學法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任務型教學法。這些教學法中的各個教學步驟彼此獨立,沒有做到環環相扣,因此學生在輸出環節達不到預期效果。基于以上英語課堂現象,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及其團隊在2015年提出產出導向法。產出導向法提倡的“學習中心說”主張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要服務與有效學習的發生,挑戰的是目前國內外流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所以產出導向法也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更多的是扮演“指導者”的角色。產出導向法提倡的“學用一體說”主張在課堂教學中,一切教學活動的目的都是運用,保證“學”“用”結合,融為一體,學生不再單單學習語言知識,而是以語言知識為手段最終完成產出任務。教育的目的在于為我國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產出導向法強調“全人教育說”的重要性,要求在選擇教學材料,課堂活動中保證人文性,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的綜合體現。
成果教學法以行為主義為理論基礎。它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提供材料與語言刺激,學生做出相應的反應。成果教學法的重點在于寫作成品上,強調語言的正確性,文章結構及內容。成果教學法及過程教學法是目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法。其優點是教學成果明顯,學生在經過教師指導修改后,同一篇作文的語言,結構,內容都能得到顯著提升,但同時缺點也十分明顯。成果教學法更注重修改后作文的進步,更適用于考前快速提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長期寫作能力。所以在目前的英語寫作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將過程教學法與成果教學法合二為一。
產出導向法與成果教學法都注重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產出部分,例如寫作與口語,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都認為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但不僅僅是為了交流而是從交流中學習語言。
1.教學步驟不同。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步驟由驅動,促成,評價組成的無數循環構成,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整個教學流程中至關重要。驅動部分的特征是鼓勵性,真實性及挑戰性。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材料應符合不同階段學生的特征,教師應提供真實情境,并向學生說明解釋在任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明確提出產出任務。促成部分的特征是漸進性,精準性及多樣性。此環節是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專業性的幫助,幫助學生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建立輸入框架。在建立輸入框架中應把產出部分分成小框架,輸入與輸出相結合并提出可實現的產出任務。產出導向法擁有自己的評價機制,即師生合作評價(TSCA),其強調教師在評價過程中的重要性,且在每個教學步驟中都應實施師生合作評價步驟。
成果教學法的教學步驟是教師提供范文,然后分析講解范文中的語言知識,文章結構及內容,然后學生模仿范文進行同題或同類寫作,最后教師對作文進行修改與評分。整個過程是教師主導下的學生個體寫作行為,是單向的輸入輸出過程。這一點是與產出導向法在教學步驟中最大的區別。
2.評價方式不同。產出導向法擁有自己的評價方式,即師生合作評價,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起到指導作用。教師與學生合作,從語言,結構及內容三個方面評價并在教學每個步驟中實施。成果教學法的評價方式只有教師評價,學生不參與評價階段,且只發生在教學步驟的最后一部分。
產出導向法注重學生產出能力的培養,其在成果教學法,過程教學法,寫長法等教學法上進行改進,將輸入與輸出部分相結合,旨在解決目前英語學習“學用分離”現象。教學法的提出與更新目的在于服務英語課堂,使英語課堂更加活潑生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驅動力。沒有任何一種理論是十全十美的,作為教師,我們不能片面追求某種教學方法,而是綜合分析后,根據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如果能夠綜合利用他們發揮互補性,就可以更好發揮不同教學法的優勢。
[1]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 (4):547-558.
[2]張文娟.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產出導向法“促成”環節的課堂教學嘗試[J].中國外語教育,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