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最常用的手段,也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技能之一。 《課程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旨在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小學階段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就是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結合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可以從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進行培養。
閱讀活動的設計必須以學生為主,契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PWP閱讀教學模式中,閱讀活動可分為閱讀前(Pre-reading)、閱讀中(While-reading)和閱讀后(Post-reading)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各不相同,閱讀前是為閱讀做準備,閱讀中是內化閱讀內容,而閱讀后是反映閱讀效果的達成度。
閱讀后活動是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閱讀活動的輸出和反饋。在課堂教學中,閱讀后活動能準確地反映教學目標中語用任務是否達成,不同形式的閱讀后活動能引導學生充分理解閱讀內容,掌握語言知識,拓展思維以此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
通過前期的理論學習,以牛津滬教版4A Module 4 Unit 2 At Century Park第四課時為例,根據閱讀后活動設計的四個原則:扣“本”忌“躍”、取“精”去“繁”、去“偽”存“真”和從“始”至“終”進行教學設計。
1.閱讀后活動應扣“本”忌“躍”。閱讀后活動設計主要目的是學生能根據閱讀材料,擴大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將閱讀技能與聽說寫技能相結合,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以讀促思,以讀促寫。
《上海市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對語篇教學有以下要求:記敘文的基本信息達到A級,基本結構達到B級?;谶@一教學要求,在At Century Park閱讀后活動設計時,對教材中的原始文本的語言內容進行整合,豐富了語言信息,強化了閱讀材料的結構,以基于文本,超越文本的方式設計有層次的閱讀后活動并推動學生語言技能的學習。
2. 閱讀后活動應取“精”去“繁”。有效的閱讀后活動設計要基于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貴在“精”而不在“繁”,通常的活動有:為閱讀文章起小標題、回答與文章相關的小問題、提煉或概括文章大意、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情境表演、訪談、辯論,或閱讀后復述、仿說、縮寫、改寫、續寫,又或是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小報制作等。在教學設計時應循序漸進,有層次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由語言知識的熟悉、閱讀材料的理解,從而到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思維的拓展。
在At Century Park閱讀后活動設計時,第一版是以關鍵句式為主進行操練,比較機械,難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第二版以五個疑問詞who、what、how、where、why進行仿說操練,雖有語言框架但也局限了學生的思維,沒有達到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第三版中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描述的結構,讓學生通過思考進行輸出。同時在設計練習時,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張Century Park的海報,既有趣味性、層次性還具有一定的思維含量。
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和學生實際,設計精到、有效的閱讀后活動,讓學生經過語言框架的構建、到框架的解構,再到重構,逐步到全面,深入理解閱讀材料,并促進內化和思考,提升思維品質。
3.閱讀后活動應去“偽”存“真”。英語是一門語言,在設計閱讀后活動時應考慮如何將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創設真實的語境,運用真實的語料,提供真實的語言信息去鼓勵學生進行真實的語言交流,而不是為了輸出強行植入學生無法認知、不真實的語境。
在本課設計時,最初以A photo show為語境,讓學生選喜歡的照片,并說喜歡的理由,為了把cap,camera等核心詞匯放進去而引導學生說I like Kittys cap. So I like this photo best.但實際情況是學生不會說或是理由很牽強。因為這個語境不真實,是一種“假交際”,它強化了對語言形式的操練,而忽視對語言意義的關注。最后還是以Photos at Century Park為語境,做到單元教學與話題的一致性,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輸出和交流。
4.閱讀后活動應從“始”至“終”。從“始”至“終”旨在閱讀后的活動設計與學生主體保持一致,語言內容的輸出和輸入保持一致、課內外閱讀的主題保持一致。從最初的A photo show中 以學習Century Park為輸入,以學生實際生活為輸出,這樣輸入與輸出不相符的情況,導致學生無話可說。修改后仍是Century Park輸出,讓學生學以致用,話題與目標達到完全一致性。課外閱讀是對課內閱讀的一種延續,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內閱讀材料的內化及理解。只有保持一致性的閱讀才能更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也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及讀寫能力。
在At Century Park的閱讀后活動設計中,課后的仿寫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原因在于課堂中給予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仿說的時間太少,缺少小組內的交流。在之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地深入研究,設計有效且恰當的閱讀后活動,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掌握語言知識,了解語篇信息和語篇結構,并能推理出語篇的第二層次意思,使學生的思維品質、讀寫作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張干.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讀后活動設計探析[J].新校園,2015.
【作者簡介】金花,上海市寶山區美羅家園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