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標識語因其使用范圍和表現手段有限,具有簡潔規范等顯著特點。本文主要從功能派翻譯理論角度出發,并結合公共標識語特點及翻譯例句進行分析,探討對公共標識語的指導意義和翻譯策略。
【關鍵詞】功能派翻譯理論;公共標識語;英譯
【作者簡介】呂露,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行業的蓬勃發展使很多公共場所的標識語有了雙語版本。由于使用范圍和表現手段有限,公共標識語具有簡潔規范等特點。在標識語英譯過程中,由于對標識語的語言特點不甚了解,同時受漢英思維差異影響,標識語翻譯錯誤層出不窮。翻譯方法眾多,如何有效選擇翻譯策略,在忠實原語的基礎上,實現譯文的交際目的,這值得深思。
20世紀70年代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代表人物主要有弗美爾(Hans J. Vermeer),賴斯(Katharina Reiss),諾德(Christine Nord)等。該理論中目的論是核心,即翻譯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活動”(張錦蘭:2004),如翻譯是為了傳遞信息,實現交際目的。在目的論的指導下,翻譯應遵循目的法則,連貫法則,忠實性法則和特殊原則等。仲偉合(1999)認為功能派翻譯理論“是以目的法則為主導的翻譯標準多元化的理論體系”,這就意味著為了實現預期目的,譯者可以選擇多樣化翻譯策略。陳小慰(2000)指出以忠實原文為基礎的刪減和改譯有時也能達到既定效果。但這并不意味著可濫用這些策略,賈文波(2007)認為對于側重實用性、規范化的文本,大多有固定譯法,直接套譯,無需創造。由此可見功能派翻譯理論對于翻譯實踐具有宏觀指導意義。
作為公共場合常見的信息指示,公共標識語(Public Signs)是一種面向大眾的,以文字或圖案或符號為主,具有標識、提醒、指示、警示等功能的語言。因其局限性,余義兵(2012)認為公共標識語具有“語言簡明、句式簡單”的特點,語氣規范準確。如中文常見“請勿”、“嚴禁”等簡明文字和規范語氣向受眾準確直接傳遞信息。而英文標識語同樣簡潔精煉,常使用動名詞短語、大寫字母和祈使句,如“P”代表停車場,“No parking”表示禁止停車。根據功能派翻譯理論,英譯公共標識語時,為了向受眾準確規范傳遞標語信息,應以目的法則為主導,進行多樣化的翻譯策略,如忠實原文的直譯,固定套譯,適量刪減改譯和反譯。
1.直譯。該譯法忠實原文,完整保留了原文的表達形式和內容,做到語言風格的統一,是翻譯公共標識語的常規方法之一。但直譯并不意味著逐字逐句地死譯和硬譯,應在準確傳遞信息,實現預期目的的前提下進行語言規范的直譯。如標準間“Standard Room”,此路封閉“Road Closed”。若把彎道危險死譯為“Bend Dangerous”,則不符合英語規范,應譯成“Dangerous Bend”。
2.固定套譯。對于一些結構固定,句式單一的標識語,翻譯時可采用固定套譯。例如“禁止”可譯為“No+名詞或動名詞”,如禁止入內“No Admittance”,禁止收費“No Charge”;表示“專用”可譯為“名詞+only”,如僅供非吸煙者“Non-Smokers Only”,游客止步“Staff Only”;表示“小心”或“注意”可譯為“Mind”,如注意站臺縫隙“Mind the Gap”,小心臺階“Mind the Step”;表示“請勿”可譯為“Please do not”,如請勿亂扔垃圾“Please Do Not Litter”,請勿打擾“Please Do Not Disturb”。固定套譯的方法直接明確,句式簡單易懂。
3.適量刪減和改譯。英漢語言由于思維差異存在諸多不同。賈文波(2007)指出“漢語擅長情感抒發,人文色彩濃郁,英語則講究邏輯理性”。作為直接傳遞信息,使受眾接受甚至采取相應行動的公共標識語并不適合過分抒發情感,所以翻譯時應適量刪減和改譯。
例:不要讓小草哭泣,不要讓廢紙飄飛。
譯1. Dont let the grass weep, dont fly the scraps.
譯2. Keep off grass , dont litter.
首先應明確譯文的功能和目的,即傳遞信息,提醒受眾愛護小草不亂扔垃圾。“哭泣”和“飄飛”等擬人的情感抒發雖形象生動,但對于實際翻譯毫無益處,故應適量簡化,譯2目的明確,準確告知受眾不踐踏草坪,不亂扔垃圾,有效地實現交際目的。
4.反譯。由于英漢語言的靈活性和用法習慣,公共標識語中反譯很常見。如請勿倒置“Keep Upright”,請勿觸摸“Hands Off”。反譯時應遵循簡潔精煉的特點和用法習慣,做到順暢自然,不可生硬拼湊。如將“遠離火源”反譯為“Dont get close to fire”則失去了標識語簡潔的特點,“Keep Fire Away”則更精煉更具警示作用。
綜上所述,英譯公共標識語時,需在功能派翻譯理論的指導下,以目的法則為導向,根據公共標識語特點及譯文目的,進行多樣化的翻譯策略,不可隨意濫用翻譯策略,這樣才能向受眾準確規范傳遞標語信息,實現交際目的。
[1]張錦蘭.目的論與翻譯方法[J].中國科技翻譯,2004(1):35-37.
[2]賈文波.功能翻譯理論對應用翻譯的啟示[J].上海翻譯,2007(2):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