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創變新時代為技術、人才和企業提出了新的課題與挑戰,也為中國企業未來在互聯網智能模式下轉型、升級、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破界互聯,才能真正構建一個創變的共贏世界。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變革是時代前進的標志。當下,青島正在用創新的希望之火點燃改革的新引擎,持續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活力時尚的青島也以創變的姿態,迎接全國創變者的到來。6月20日至22日,“2019創變者年會暨干企助力青島(半島)發展行”在青島舉行,20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區的企業領軍人物、商界創變者及專家學者在此聚首共話“商”事。
正和博弈,是相對于“零和博弈”和“負和博弈”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博弈雙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損害,因而整個社會的利益有所增加。正和島首席經濟學家、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林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底氣來自于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和規模。技術、人才、理念也在創變新時代的主旋律下發出了“正和”共贏的時代心聲。
技術制造創變智能好產品
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等技術,不僅僅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典型產物,更將引領制造創變的浪潮。與前三次工業革命不同的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對人的腦力的釋放和放大,幫助人們把重復性腦力活動所花費的精力節約出來,去做更多有創造性的事情。
在畢馬威中國科技及創業企業合伙人張昕看來,技術是一定有演進規律的,企業的演進規律與其十分類似。他認為,未來的智能企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即解決敏捷和高效的問題。未來的企業具有模塊化的特征,即由不同的供應技術、不同層次的供應技術拼裝而成的由企業執行的商業模式。在這個全新的模式下,企業要用科學和系統的方法實現智能化的目標。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AI消費類電子產品,除了音箱、自動駕駛,還有哪些產品與用戶的需求直接掛鉤?訊飛讀寫科技總經理鐘錕認為,主動適應“無人區”,用人工智能技術服務消費升級。在這個“無人區”內,需要我們從零開始創造,也需要我們深思:該如何立足于用戶需求,去創新和創造一個又一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好產品。
那么,如何定義一款產品是否具有好產品的潛力?在鐘錕看來,關鍵是看產品是否具備“聚焦場景、改進現有產品、震撼傳統產品”的特征。在聚焦場景層面,他認為智能手機并非是萬能之鑰,需要依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選擇相應的媒介設備。比如,聚焦在線課堂應用場景,智能手機是學生與老師非常必要的互動設備。如果放到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領域的現實場景,講臺上的老師與學生繼續沿用智能手機作為交互平臺,顯然有些欠妥。
在對現有產品改進的層面,鐘錕認為要持續關注用戶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需求,不斷在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上推陳出新。產品的創變并非去開創一個全新的物種,而是更多地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感知用戶的新需求,著眼于如何升級原有的產品。最后是在撼動傳統產品層面,他提出了KFA(Killer Featurewith AI)指標:即通過AI的關鍵應用來提升效率和效果,達到實現顛覆傳統產品的目的。對于中國大多數的AI消費類企業來說,聚焦一個方向將產品做到極致,才有可能在行業中取得長遠發展。
創變新時代的人力資源
創變時代之下,企業的發展也需要變革與創新,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發展之根本,需要走在“創變”的最前方,才能助力企業更好地面對時代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企業在招人時只看學歷和經歷是不夠的,你把他固化了,你知道他有多大能力嗎?這樣招人永遠招不到馬云?!痹谡劦絼撟冃聲r代的人才需求時,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如是說。
企業如何為人才創變創造條件?張瑞敏從“為什么”“路徑”“做什么”三個方面層層遞進地闡述了物聯網背景下“人單合一”模式對于經典管理模式的顛覆?!盀槭裁础奔捶较?。他解釋為創造性破壞,即把原來經典的、傳統的破壞掉后,創作出全新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他又分為自我顛覆、規模和范圍的競爭、觀念上的顛覆三個層面。在追求這個目標過程的“路徑”是什么?張瑞敏認為是反思,批判和重構的過程也是自我否定的過程,也是企業不斷前進和提高的過程。關于“做什么”,他認為是創造性重組,包含模式的重組、人定位的重組、考核的重組、薪酬的重組、組織的重組、職能的重組。海爾提出以“人單合一”來顛覆經典管理模式,“人”即員工,“單”即用戶需求。所謂“人單合一”,就是把員工和用戶的需求聯系在一起,將每個員工的價值體現在他為用戶創造價值的過程當中。
德銳咨詢創始人、首席咨詢顧問李祖濱從績效考核的層面談了創變時代下人才的創變。他認為,個人績效考核對應的是粗放型管理的企業,效率相對較低,而團隊績效則與企業的持續發展相關。團隊績效是指公司全體員工把公司和團隊作為首要任務,而不是個人目標。企業的考核要逐步從個人績效轉向團隊績效,用團隊績效指標打造組織能力,才能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他提到,企業選用團隊績效作為考核指標時,除了要用高于市場水平的薪酬激勵和用與整體目標關聯的獎金分配體系,有效堵住多孔收入的規則外,還要用長遠的目標來關聯股權激勵。
創變理念為企業增添騰飛之翼
創變新時代為技術、人才和企業提出了新的課題與挑戰,其中,理念創變是激發企業騰飛發展的助燃劑。
正和島山東島鄰機構執行主席、海斯摩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廣敏就智能紡產業價值鏈智能生態圈探討了理念創變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他認為,企業在數字化方面面臨著理念創變:傳統的企業思維是“物”,即機器、設備、原料、產品、人等;現在的企業思維則是“物轉數”,即企業的編碼系統、數據采集等環節。如何實現好“物轉數”?胡廣敏認為業務建模是關鍵。他將“自動化引領、精益化支撐”這“兩化”作為打造商業生態圈的基本思路,并從企業基本的價值鏈、標準化、數字化思維下的精益制造等角度進行了嘗試和摸索。
LKK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認為,想象力也是理念創變中的關鍵一環。
他談到,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產業互聯網時代,即把消費者、用戶、智能工廠、設計師、科技結合到一起形成的產業互聯網。他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一個由用戶、企業、供應鏈,設計者共同組成的基于CBD創造者的變革,這個過程被稱之為群體創造。他認為,消費者比企業更有想象力,如今的智能工廠也開始了一個全新的由工廠產生想象力的模式,這對于年輕的創造者來說,構建數字的孿生世界將成為下一個風口。在數字的孿生世界里,有群體創造,有萬物智聯,也有破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把企業的組織破界,用智能和數據的邏輯連接用戶、企業、設計師,真正構建一個破界的美好世界,真正構建—個創變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