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

設計服務于實用是文創產品最核心的原則,文創產品應既有產品的功能性,也能使消費者在心理上產生對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你愿意為文創產品買單嗎?
早在2015年,一只印在水杯、手機殼、書包、手表等生活用品上的“故宮貓”,因其“萌”氣十足的宮廷侍衛裝扮頗受年輕人的追捧。2018年12月,故宮博物院推出的一系列與院藏文物同色的文創口紅,再次成為“網紅爆款產品”,10萬多支口紅在不到4天的時間內被搶購一空,網友直呼“美呆了!‘剁手也要買”。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在2018年對197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者對融入傳統文化以及能夠表達情感的文創產品更感興趣。82.1%的受訪者表示曾經購買過文創產品,79.1%的受訪者表示愿意選擇文創產品作為禮物。
文創市場火爆
7月正值青島的旅游旺季,位于市南區中山路商圈的幾家店鋪前游客絡繹不絕。店員介紹,在旅游旺季,紀念品的銷售量是淡季的2到3倍,冰箱貼、明信片、貝殼掛件等方便攜帶的紀念品賣得尤其火爆。
“我們設計團隊自主研發的文創產品,靈感大多來源于青島元素,比如五月的風、棧橋、啤酒、帆船等。”嘉木美術館文創設計團隊成員薛城說。近年來,文創產品的銷量在逐步提升,重要的原因在于,越來越多游客開始重視商品中所蘊含的文化需求。
在薛城看來,“設計服務于實用”是文創產品最核心的原則,文創產品應既有產品的功能性,也能使消費者在心理上產生對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嘉木文創團隊自2013年成立至今,在產品的設計研發上花費了不少心思,也交過不少“學費”:多次組織設計班子成員南下至浙江、廣東等地區考察學習,對用戶喜好和審美進行多方面調研,反復對設計稿進行精心打磨,挑選不同的供貨商進行打樣制作。經歷過印刷出現色差的“抓狂”,也經歷過材質不合適的沮喪,在一次次的試錯中,“彩青島”系列文創產品誕生了。青島的符號伴隨著油畫般的色彩融入到絲巾、杯墊、雨傘、餐盤等生活用品中,成為復購率很高的“爆款產品”,經常賣斷貨。
“爆款產品”的誕生并非易事。一款產品從設計、打樣、做出成品到流入市場,需要經歷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即使產品成功上市,也有可能面臨滯銷和庫存積壓的風險,這使許多想要嘗試文創產品研發的店主望而卻步。中山路上一家商店的經理表示,雖然市面上有許多不同主題的文創商店,包含的商品種類卻很單一,許多產品還停留在“文創1.0版本”,即設計者把貝殼、啤酒瓶等“青島特色”生硬地與旅游紀念品“貼”在一起,而真正帶有青島符號和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卻不多。
“網紅”文創多IP
“因為文創產品不夠豐富,所以人們對于這個城市的記憶只能看卻帶不走。”中國海洋大學“海創空間”創客實驗室主任孟崗認為,青島的文化底蘊沒有轉化成文創產業的靈感基因,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一批獨特的城市IP。
以重慶為例,近年來,重慶市鵝嶺貳廠、北倉、喵兒石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正在成為重慶城市文化新地標。位于渝中區的鵝嶺貳廠文創公園,舊廠房斑駁的外墻背后隱藏著文藝情懷的主題咖啡館、藝術場所和生活精品店。這里擁有一系列由重慶城市IP衍生出的文創產品,成為文藝青年拍照、購物的“網紅”勝地。這一切,皆得益于著名導演張一白的作品——《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熱映。重慶把影視作品帶來的熱度轉化為全新的城市IP,重塑了游客對重慶的文化想象。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端午小長假期間,重慶共接待境內外游客1046.5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4.11億元。除了洪崖洞、長江索道、李子壩輕軌站等“網紅”景點成為全國游客的集中“打卡”地,鵝嶺貳廠、北倉等文創園區也越來越成為“重慶必去景點”。
孟崗認為,對比重慶的做法,目前青島并沒有著重依托“電影之都”的平臺打造出更多的城市IP。
此外,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約青島文創產業發展的瓶頸。孟崗認為,青島缺乏具有領袖氣質和能力的文化創業家。“文創產業的發展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離不開資金的持續投入,也離不開發展路徑和項目創意的引導,需要產學研深度融合,在多方參與的創新生態下,共同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市場意識的復合型文化創意人才。”
融入在地資源是關鍵
“市場對文創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市面上卻缺乏能體現地域和本土特色的文創產品。”青島農業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慧斌感慨道。
如何發掘本地文化特色,將文創產品與在地資源相結合?李慧斌認為,從高校的角度來說,首先要在“歷史和文化維度”“市場和學科維度”兩個層面關注人才培養。在“歷史和文化維度”層面,做出的文創產品要有深度、有內涵、有內在價值,在文創產品的可識別性上增加地域特色,這是與市場同類文創產品有所區分的關鍵;在“市場與學科維度”層面,告別傳統學院式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市場調研,把對市場考察的結果融入到學科建設中,引導學生將做出接地氣的好作品。
破解文創產品與在地資源融合發展的難題,要加強用文創的思維看待城市文化資源的能力。北京在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修方舟認為,好的文創設計無處不在,目前市面上熱銷的文創產品雖然不多,但可以用文創思維、文創情懷和文創設計能力對產品進行升級。“青島的文創市場尚處于萌芽期,還需要有更多的文創公司參與到合作中來,從而形成完整的文創產品鏈。此外,還要將優秀文創團隊的設計思維和理念融入到當地的特色產品之中,打造有青島本土特色的文創產品。”
市場有需求,學生有創意,企業有資金,一個能夠將學生、學校、企業擰成“一股繩”的平臺是促進文創產品與在地資源相結合的“催化劑”。2019年6月,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青島濱海學院以及北京在地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青島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園簽約,共建青島文創基地。對高校而言,文創產業雖然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但現實困難也顯而易見——欠缺對市場的嗅覺靈敏度,“好作品”未必會成為“好產品”。未來,青島文創基地將進一步加深高校創意資源與市場的融合,推動文創上下游產業鏈的多維聯動,促進文化創意知識原創性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打造本土文創產業的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