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財富管理的時候,不再以資產管理的邏輯,而是以理財者個人、家庭為中心的,以理財者需求為核心的、以資產配置為核心的邏輯。
財富管理行業主要面向兩大群體。一個是高凈值,超高凈值人群,有200萬客戶擁有將近100萬億元的客戶資產。第二個是中產大眾階層,這個群體至少有2000萬人,也擁有100萬億元的資產,由于他們的可投資資產量有數量級的不同,所以對應產品服務解決方案也非常不同,我主要想探討的是面向高凈值和超高凈值群體的財富管理。
第一個關鍵詞:資產配置
當談到投資時,我們到底在說些什么?這個答案在中國和美國截然不同。在中國談投資,通常投資者想到的是一個產品、一個機會。一說投資,便是“你在說哪個產品呢?你要給我推薦什么機會呢?”
但在歐美國家談到投資時,歐美理財者首先想到的是資產組合,是1億元乃至10億元的可投資資產將怎么構建成投資組合?其中有多少是短期流動性強的、現金管理類的、固定收入類的?有多少是中長期投資?例如—級市場、二級市場、對沖基金、房地產投資,其中有多少是保障類的?萬一有特殊情況怎么提供保障?
這是非常大的不同。如果中國財富管理發展得好,談投資時,中國的理財者應該首先會想到資產組合、資產配置、各大資產類別都占多少比例、這期間具有什么樣的相關性。
以資產配置為核心的財富管理時代已經到來。當我們談財富管理的時候,不再以資產管理的邏輯,而是以理財者個人、家庭為中心的,以理財者需求為核心的、以資產配置為核心的邏輯。
第二個關鍵詞:母基金
與歐美投資理財的情況不同,歐美地區的財富管理大都服務到高凈值、超高凈值人士的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了,f電們對回報的需求沒有那么重視,并且他們不希望自己從事價值制造、創業創新,沒有這種責任擔當。
但是宜信財富服務的中國高凈值、超高凈值人士大多是創一代。他們的下一代是創二代,仍舊活躍在創新創業的平臺,仍然要追求回報。如何獲得回報?就是投資新經濟,怎么投資新經濟呢?投資單一企業的風險太大了。高凈值、超高凈值人士認為自己在某個行業做得不錯,就可以點石成金,投入到其它領域卻經常出現血本無歸的情況。如果他們投到單一基金、單一企業中,風險太高。
母基金會做什么?把3000萬元投入到10億元的母基金中,母基金再投新經濟領域的頭部基金之中,這些頭部基金再去投新經濟的領軍企業。這樣的邏輯可以讓高凈值人士將風險分散地去做高風險投資,以求擁抱資產類別帶來的高回報,可以很好地把風險規避住。這遠遠好于單一基金、單一企業的投資。
母基金的一邊是傳統經濟贏家,他們擁有改革開放四十年創造的巨大財富,另—邊是新經濟在嗷嗷待哺,需要長期的、耐心的資金來支持新經濟的研發和創業。母基金就是其中的一個黏合劑。母基金的運營者也要做好投資者教育,明確告訴理財者要等上10年,不能期待短期回報,因為十年磨一劍才能成就優秀母基金。中國錢多,但是長錢非常少,10年以上的錢非常少,所以要不斷地對中國高凈值、超高凈值的人士講,投資新經濟,擁抱新經濟的最好方式是通過母基金的方式。
第三個關鍵詞:家族傳承
家族傳承問題對于我國的富一代、創一代來講,它的重要性甚至大于財富保值增值問題。因為中國的富—代已經到快60歲的年齡,二代也成長起來了,無論是傳錢、傳企,還是傳價值觀,接班是一個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的事情。然而我國的富一代對于如何做傳承并不清楚。如何能把100萬億元安安全全、踏踏實實地傳下去,這既是商業問題,又是社會問題。如果中國的傳承問題解決不好,將會帶來資產價格的大規模異動。因為這么多錢如果不能很好做資產配置,不能很好做長期投資,反而去房市炒房,到幣市炒幣,大量的錢會被浪費掉。
對于中國高凈值、超高凈值人群來說,財富管理行業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一個是投資問題,一個是傳承問題。通過建立家族辦公室,通過家族信托的方式讓富一代把后代的傳承問題解決好;通過現代企業治理制度,把家族企業的傳承解決好;通過公益慈善方面的解決方案,兩代人一起做好事,把價值觀傳下去……這些課題是擺在所有財富管理行業從業者、客戶乃至監管者面前實打實的問題,因為它們已經是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