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薇 吳群華 於娟娟



摘要:本文根據全國技術合同網上登記系統統計數據、廣西技術市場統計數據以及對桂林市重點企業進行走訪調查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對桂林市的技術交易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并針對該市技術交易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對策。
關鍵詞:技術交易 技術合同 桂林
引言
所謂技術交易,是指以市場化的形式進行技術所有權、收益權等權益的轉讓轉移,是一種涉及到技術持有方、需求方的契約行為。生產技術、服務技術等知識產權的有償交易都屬于技術交易范疇。技術交易情況可以通過技術交易合同登記進行了解,技術交易合同登記是技術市場發展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近年來,廣西和桂林市都出臺了一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使得成果轉化和技術交易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激勵桂林市企事業單位開展技術攻關、新產品研發、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活動,促進桂林市的技術交易繁榮發展,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1桂林市技術交易現狀
1.1桂林市技術交易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
交易規模是反映技術市場發育程度的重要指標。從近五年的技術交易合同輸出成交額和吸納成交額的發展趨勢看(見圖1),桂林市技術交易的發展呈現上下波動的趨勢,發展還處于不穩定狀態,這表明了桂林市技術交易還處于發展初期階段,處于調整期。其中一個原因是由于桂林的技術交易高度依賴于廣西區及桂林市的科技政策,桂林市科技計劃項目支持的技術合同占據每年桂林市技術成交總額的40%以上,桂林市的技術交易數量與當年的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運行機制、科技主管部門下的指標有很大的關系。比如2017年因科技計劃項目的資金管理方式的調整,技術交易規模總體減少,技術成交額也隨之減少。
1.2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合同占主體地位
從技術交易類型結構來看(如圖1),2017年桂林市“四技合同”中以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為主。其中,技術開發合同占到合同成交總額的55. 6%,說明桂林市技術交易活動中交易雙方共享成果共擔風險的意識比較強烈;技術服務合同占30.81%,居第二位;技術轉讓合同占11.63%;技術咨詢合同占1.96%,說明技術咨詢是最弱的活動,有待發展。
根據技術交易合同的契約分類,可以將技術合同分為兩種:第一種為不完全合同如技術轉讓合同技術開發合同等第二種為完全合同,如技術服務合同技術咨詢合同等傳統行業存續時間久的科技行業中,知識通用性相對會較高,交易合同越向完全合同靠攏[3]。一個地區的技術合同構成的類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地區的產業結構。桂林市的技術合同中不完全合同占很大一部分,2017年桂林市技術合同中不完全合同占比為67. 23%,完全合同占比32 .77%,桂林市的技術交易合同中不完全合同占多數,表明桂林市的新興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比傳統產業強。
1.3企業居技術交易主體的首位
從技術交易的輸出方來看,企業輸出技術交易成交額居于首位,截至2017年12月底,企業技術交易合同共63項,成交額約2193萬元人民幣,占總成交額的56.88%;排名第二的為高校及科研機構,共簽訂合同41項,輸出成交額為1237. 33萬元,占技術合同成交總金額的32.08%。說明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是創新主體,是應用技術及向外擴散輻射技術的主體,也是與經濟結合更加緊密的科技創新主力軍。
從技術交易的吸納方來看,2017年桂林市在技術交易中共吸納409項技術,合同總成交額為28795.56萬元,遠遠超過桂林市2017年技術輸出的總成交額5016.75萬元,技術吸納將加速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增強產業競爭力,為桂林的經濟發展發揮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從吸納方的構成來看,企業仍是最大的技術吸納方,企業2017年購買技術的合同成交額為18686.89萬元,占整個桂林市購買技術合同總成交額的64.g%,說明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對技術的需求強烈。事業單位成交額為3972.95萬元,占總成交額的13.8%;管理部門成交額為3083.68萬元,占總成交額的10.71%;高校與科研機構成交額為2835.04萬元,占總成交額的9.85%。
1.4技術要素主要聚集在全區重點產業領域從技術交易的所屬技術領域來看,2017年桂林市作為技術輸出
方,技術交易中電子信息居成交額的首位,為892.25萬元,占總成交額的23.13%,新材料產業居第二位,為701.5萬元,占總成交額的侶.lg%;其次是先進制造產業,成交額為654萬元,占總成交額的16.96%。說明桂林市這三個產業的創新能力最強。
從技術交易應用的行業結構來看,桂林作為技術吸納方,2017年的技術交易應用行業分布,排名首位的是電子信息,成交160項,成交額為14908.94,占總成交額的51.78%。說明電子信息依然是技術需求最大的領域;服務于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的技術合同居第二位,成交80項,成交額為3321.22萬元,占11.53%:服務于航空航天的技術合同居第三位,成交10項,成交額為2386. 81萬元,占8.2g%。桂林市技術要素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先進制造等領域,正好契合當前廣西重點產業建設項目。
2桂林市技術交易的制約因素
2.1企業與高校及科研機構間的市場需求不匹配
在桂林市,高校、科研機構承擔了大部分的科研項目,在產學研實踐過程中發揮著主體作用。然而,高校及科研機構相對而言更注重科研學術價值方面和基金數量方面企業的科研驅動力來源則是盈利,期望以壓縮科研成本的方式為企業節省開支,兩者之間的市場需求不匹配的問題顯現,導致校企合作項目偏少、科研成果擠壓以及轉化率不高等一系列問題,優秀的創新成果未得到有效開發和應用。另一方面出自于學術研究機構的相關成果還需要經歷一定的市場化過程,因此配套技術、輔助技術的研究也勢在必行,且這些相關技術的研發側重在實踐環節而缺乏學術性的內容,高校、科研機構的研發熱情不高。而對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而言,由于配套技術、輔助技術的科研條件不足、科研人才匱乏,使得相關技術的研發遇到很多阻礙,對科技成果的消化能力不足最終引發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矛盾,并產生較多合作失敗的案例。
2.2高校及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遇到制度限制
2016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鼓勵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以作價投資、許可以及轉讓的形式進行科技成果的轉移,并且提出科技人員可以從科技成果轉讓凈收入或者許可凈收入中提取獎酬金。然而獎酬金的提取政策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科研人員反映在成果轉化中個人收益不大。另一方面,在成果轉化過程中,科研人員依然面臨著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規定等一些制約成果轉化的問題,導致科研人員在成果轉化方面怕擔責,嚴重影響了科研人員進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最終很多優秀的技術依然只是停留在論文里,沒有轉化為生產力。
2.3技術交易的中介服務體系不健全
對于科技中介機構而言,資金、人才與信息是其發展過程中的基礎性資源,現階段桂林市這些資源均相對薄弱。第一,桂林市的技術交易中介機構互相之間聯系不緊密信息不流通壟斷各自的信息資源。第二,桂林位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西南地區,高端人才較為短缺,科技型中介機構現有人才中全能型人才極少,大部分人才專長集中在營銷、管理或者技術某一側面,使得技術中介的價值投資分析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差。高端人才短缺,導致科技中介機構長期處于低層次的技術服務領域,無法形成較高的市場影響力。
3對策與建議
3.1實施以需求為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
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易是多贏的合作模式:對于企業而言,可以有效提升其產品力,有助于其市場競爭能力的提高;對于高校、科研機構而言,有助于提高科研資源使用效率,鼓勵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產出質量更佳、數量更多的科研成果。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機制,鼓勵企業與科研人員創辦或聯合創辦實行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產業技術研發機構,允許探索賦予科研人員對科技成果的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落實關于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免責條款,清理成果轉化中的體制機制性障礙,解決科研人員在科技成果產業化中的顧慮問題,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提高創新驅動的內生動力。
3 2加大技術交易的信息資源平臺建設
完善技術交易網絡,建設全面、權威、系統、開放,各類主體都能共享的桂林市綜合性服務平臺,完善技術供給方、需求方、投資方以及中介機構合作模式,打通技術交易的信息渠道。加強與國家科技成果網、國家技術轉移網絡的聯系對接。建立專門面向各技術中介機構的信息共享平臺,讓各個中介機構加強合作,相互促進技術成果的消化能力,提升輔助技術、配套技術的科研實力,降低技術研發成本。同時,也可以在共享平臺上提供政策服務、金融服務和法律服務,最大限度地促進技術交易的信息溝通效率。
3.3加大中介服務的人才培育
針對桂林市技術交易中介服務體系人才不足的現狀,打造一支實力過硬的技術經紀人團隊。技術經紀人直接與中介機構合作,為其提供科技咨詢服務,其績效評估與中介機構科技成果轉化質量、數量直接關聯。同時保障科技中介和技術經紀人的市場利益,致力于高端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為技術交易市場輸送高質量的人為資源。
4結語
技術交易在地區科技實力與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桂林市的技術交易活動處于一般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今后桂林市應該進一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優化資源和人才配置,以促進技術交易和技術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譚開明,促進技術創新的中國技術市場發展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8.
[2]王永志,林松,張育洋,汪繼紅,四川省技術交易發展態勢淺析[J].技術與市場,2015,22(5):283—287
[3]楊軍敏,田增瑞,段秉乾,技術交易的契約特征研究[J].科技導報,2006,24 (1):70-72
[4]孫潔,細化政策成果轉化更給力解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J]中國農村科技,2016,(5).22 25
[5]董正英,技術交易、中介與中國技術市場發展[D].上海:復旦大學,2003
[6]沈映春,吳文靜,產學研在技術交易合作模式下的信號博弈研究[J].經濟問題,2013,(1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