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選萍
摘要:當今信息量龐大且繁雜,而數據庫的存在使查詢使用信息的效率提高很多,但我國數據庫的保護卻并未形成完整的體系,未能很好地兼顧數據庫的制作者和社會公眾利益,本文通過界定數據庫的概念以及保護數據庫的意義,分析我國當前數據庫保護模式及其缺陷,對比現如今保護數據庫較成熟的國家的法律模式,再根據我國現實國情給出筆者對于保護數據庫的建議。
關鍵詞:數據庫 法律保護模式 雙軌制
1數據庫的概念以及保護數據庫的意義
1.1數據庫的概念
目前,我國法律并沒有明確數據庫這一概念的定義,實踐中只是把編排上具有獨創性的數據庫納入著作權法上的匯編作品中進行保護。然而,伴隨著我國數據庫產量的爆發式增長,僅以匯編作品對其進行保護是完全不夠的。通過對比分析計算機領域以及國外對于數據庫的定義,筆者暫時將數據庫定義為以下內容以便分析。數據庫是指通過系統的有條理的編排而形成的獨立的作品、數據等以供用戶訪問、復制、使用的集合體。
1.2保護數據庫的意義
1.2.1財產權理論
約翰 洛克在其勞動財產權理論中提出人類的勞動創造了所有權,人們有權對自己附加了勞動付出的對象主張權利。因此,根據財產權理論,無論數據庫是否具有獨創性,其制作者在進行信息的采集、整理的過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勞動,因此,制作者理應對其數據庫享有專有權。
1.2.2數據庫的經濟價值
根據是否具有獨創性,數據庫被分為有獨創性的數據庫和沒有獨創性的數據庫,但是不論數據庫是否具有獨創性,都是有其經濟價值的,其經濟價值的大小不是由獨創性來決定,而是取決于數據量的大小和囊括數據的全面性。對于囊括數據更為全面、數據量更豐富、經濟價值更大的數據庫而言,僅因為不具有獨創性便不受法律保護而被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未經允許任意使用,而經濟價值較小卻具有獨創性的數據庫則獲得著作權的保護,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1.2.3利益平衡的需求
數據庫的建立需要制作者付出大量的財力智力,但是現代社會對于信息的復制又極為容易,因此必須給予數據庫制作者的權利法律保護。在保護數據庫制作者權利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公眾的利益,防止數據制作者對信息進行壟斷。因此,法律要在數據庫制作者和公眾利益之間進行平衡。
2我國數據庫的法律保護模式及其缺陷
2.1民法基本原則保護模式
因我國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數據庫法律保護體系,因此在實踐中也會運用民法的基本原則保護模式,對數據庫權利人的辛勤勞動進行適當保護.主要運用的原則有: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以及不當得利原則。
雖然民法原則對數據庫的保護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民法基本原則對數據庫的保護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過大,并且依照民法基本原則而不是具體法律條文作為判決依據,對被告很難具法律說服力。
2.2著作權保護模式
我國著作權法主要是根據匯編作品的規定給予獨創性的數據庫保護,而對于不具有獨創性的數據庫則不予保護。然而,在實踐過程中,著作權法對于匯編作品也僅僅只保護其作品的獨創性構架而不保護作品的具體內容,這種較弱的保護方式無法給予制作者的辛苦制作相適應的保護。況且,在數據庫獨創性的認定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使得法院在對數據庫獨創性認定的結果上差異較大。
2.3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模式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數據庫的保護主要是基于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規制來進行保護的,但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只能規制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對于不具有競爭關系的其他主體對數據庫不當使用或者侵權行為無法進行規制。而且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保護的期限、保護的規則等具體問題也未作規定。
3我國數據庫保護的建議
我國法律對數據庫保護的模式選擇,關系到數據庫行業以及整個經濟行業的發展,因此,在模式選擇上應該謹慎。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參照德國的法律,采用雙軌制數據庫保護模式,以創設鄰接權的方式對有實質性投入的數據庫予以保護,對于具有獨創性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作品的數據庫予以鄰接權和著作權雙重保護。該模式的優勢在于:既滿足了現代社會對數據庫保護的需要,又和現有的法律很好的結合可以充分運用著作權法中已經建立和成熟運用的利益平衡原則,在給予數據庫權利人著作權和鄰接權保護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到公眾的利益。
參考文獻
[1]黃先蓉,田芹,我國數據庫法律保護的現實選擇[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5 (02):21-24
[2]王超政,論數據庫的鄰接權保護[J].湖北社會科學,2012(ll):157
[3]董文燕.數據庫的法榫保護問題研究[D].河南:鄭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