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紹惠 周萌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為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為了順應時代發展,通過分析“互聯網+”對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影響,提出了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措施。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深化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關鍵字:互聯網十 混合式教學 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
引言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張,對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也提出了新要求。國家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了要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創新型、技能型人才。
當前,各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探索,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教學模式已經初步形成。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能完全符合現階段的教學需求和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授課內容過于理論化,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因此,需要根據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與學校自身發展需求,改革教學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1“互聯網+”對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計劃的提出,“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發展方向?!督逃畔⒒笆濉币巹潯分兄赋?,“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教學管理融合。推動教學和管理模式的變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將互聯網思維與技術引入到教育教學中,將傳統教學模式與互聯網教學相融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思維,促進高職院校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混合式教學是將互聯網教學與課堂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旌鲜浇虒W的目標是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增強學生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托互聯網的優勢可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為師生提供一個學習平臺。打破了傳統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
混合式教學模式為信息化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發展需求,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因此,整體有效實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受到各高職院校的廣泛關注。
2“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措施
(1)建立組織機構,系統推進
學校要建立教學模式改革領導小組,組內成員的分工要明確,便于協調教學模式改革的有關問題。組織混合式課程的立項評審、建設期間的檢查以及終期驗收等工作。在建設課程的同時組織教師開展相關培訓工作。以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為重點,以師資隊伍建設和組織制度為保障,明確教學改革的任務、目標、思路和要求等,系統的推進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
(2)增強意識,轉變觀念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項重大改革。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和設計課程的教學組織過程,同時需要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與方法。因此,要增強師生對混合式教學的意識,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與思維,樹立高效、創新的教學理念,避免混合式教學模式流于形式。為此,學校要加強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宣傳活動;邀請相關領域專家來校進行專題報告或講座;開展信息化教學大賽;組織教研活動進行相關問題研討;教學單位要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以及發放調查問卷,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意見和建議,將學生的意愿融入到教學改革中。讓師生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發展方向,吸引師生積極主動參與和支持教學模式改革。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重新思考和設計。將復雜抽象的問題利用互聯網技術轉變成形象、直觀的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構建高素質師資隊伍。加強校企合作,將企業一線工程師引入師資隊伍,共建課程資源;增加教師企業實踐,將課程資源與企業實際項目關聯;鼓勵課程團隊教師參加課程建設相關培訓,建設高質量教學資源;成立專家指導團隊和技術服務團隊,定期對教師進行相關指導。
(4)“線上+線下”相融合,深化教學改革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在線課程,課程資源包含了全部知識點,及相關的視頻、課件、題庫、作業、考試等內容。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生學習在線課程中的知識點,并完成測試。師生可以在線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線上學習情況的反饋,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與拓展。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問題式、啟發式等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學習的能力。課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線上預習線下重點講解、答疑解惑線上鞏固學習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循環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教學效果。
(5)完善環境建設,保障實施
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基礎是教學環境建設,這也是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有利保障。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首先要充分利用具有教師課堂教學活動、師生線上線下互動、作業與考試、成績評定等功能的網絡服務平臺,搭建在線課程,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加強教學資源庫建設,通過互聯網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建設優質共享課程資源,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提供理論支撐。
(6)建立標準與機制,促進改革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應加強課程實施流程的建設,制定課程標準,作為課程改革的考評依據,包括課程資源建設數量與質量、線上課堂教學活動、資源應用情況、線下教學環節與效果等方面。依據標準定期查看課程資源建設、課堂應用、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師生互動情況。同時將教學改革與信息化教學比賽相融合,組織教學比賽,設置獎勵制度,提高教師參與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3“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基于“互聯網+教育”的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線上+線下”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加強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構建學生終身自主學習體系。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譚永平,鐘暢武,韋柳絲,賈紅杰.高職院校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2).
[2]趙曉智,“慕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相關研究[J].科教論壇,2019(02).
[3]張凱.基于大數據應用的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J].信息記錄教材,2019(01).
[4]薛亞平,李建榮,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湖南有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
[5]國務院新聞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201406-24.
[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z].2015-05-13.
[7]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Z].20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