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平雨
摘要:工學結合作為一種新興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指的是把學習、工作進行有機融合。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工業結合模式得到了院校、企業以及學者的一致認可。基于此,本文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例,以工學結合作為視角,對如何培養人才進行了重點研究。
關鍵詞:工學結合 計算機應用技術 人才培養模式
從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角度分析,在專業教學過程之中比較看重理論基礎知識的講解,而忽略知識的實踐應用,從而許多學生在畢業之后,僅僅掌握了相對簡單的計算機操作技能,難以達到社會就業崗位要求。對此,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中引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以市場實際需要作為基本導向,不斷深化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與適應社會能力,從而為學生的就業夯實基礎。
一、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1_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社會關于計算機專業的需要
工學結合的基本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學生了解社會關于計算機專業的需求,由此學生就可以按照社會需要有目標性的深化計算機專業能力,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專業人才。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可以使學生真真切切的接觸到就業崗位,并不斷加強自身的能力,提高綜合素養。
2.幫助學生深化計算機技術實踐能力
從實踐內容方面分析,計算機應用技術分成實驗室操作與崗位實踐。而實驗室模擬操作根本性目的就是提高與鍛煉學生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與計算機程序實現綜合能力,借助于實驗室模擬操作,能夠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與消化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應用能力[2]。此外,崗位實踐能夠使學生接觸社會崗位,在計算機編程實踐過程之中及時的發現、提出以及解決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實現計算機技術專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全方面升華,為學生畢業后的社會就業夯實基礎。
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模式
1.以職業作為基本導向,確定人才培養方向
基于新時代背景下,教育的根本性目標之一就是培養綜合立體型人才,尤其是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在關注專業理論知識講解的前提下,也要重點培養學生計算機技術能與與職業素養。從本質上分析,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包含的知識內容十分的復雜,比如計算機編程知識、網絡技術知識以及多媒體技術知識等等。近些年來,我國計算機信息技術實現了突破性發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關于計算機技術人才的要求也變得十分嚴格與苛刻,簡單的計算機基本技能已經無法滿足崗位需要,根據教育人才培養基本目標,如今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崗位不僅要求學生擁有深化的理論基礎知識、計算機編程知識、軟件開發能力,還要求其擁有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夠滿足企業需要,立足于社會。比外,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時也要關注學生思想道德、職業素養等方面的提高,力求培育出綜合立體式人才。
2.以職業作為基本導向,重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必須以就業作為基本導向,以學生能力本位作為根基,充分滿足學生實際發展需要,達成社會崗位要求。關于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的編排需要和職業資格標準進行有效銜接,將典型的計算機專業任務作為核心內容,把文化課和專業課進行深度融合,制定科學的文化課與專業課教學方案,同時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之中滲透實踐教學,對此課程應該設置成通識文化課、專業技術課以及職業核心課。其中通識文化課程是以提高學生文化修養、道德品質為主;專業技術課程是以培養學生計算機基礎算法、技術以及程序編輯等專業化技能;而職業核心課程是以任務驅動教學為根本,將軟件開發、計算機系統維護與測試等作為核心內容,側重于學生協作能力,發現、提出、分析以及解決問題能力。
3.打造校企雙環境育人平臺
從本質上分析,雙環境育人是指借助于學校、企業力量共同培育專業人才。基于工學結合視角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制定“學校+企業”的人才共培養、成果共分享、責任共承擔的聯合辦學機制,同時秉承平等、公平、誠信原則,促進學校和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共發展。在合作時,應根據學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的設置與學生就業方向,例如系統維護、軟件設計等方面,通過綜合性分析然后選擇與之相符的企業展開合作,一同編制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而且在進行校企合作之時,必須以雙方內在需求作為立足點,將專業建設和產業發展相關聯,根據企業發展目標及時優化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教學之時,需要充分發揮企業環境自身所蘊含教育功能,將實訓作為主體,從企業一線崗位開設課堂,使學生真真切切的接觸職業環境,在實踐之中提高職業技能,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而學校內,需要模擬企業環境創辦工作室,例如創辦信息傳媒、系統維護等有關工作室。此種情況下,通過學校、企業雙方密切合作,全面培養與提高學生計算機綜合能力與素養。
4.側重于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關于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必須按照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需要,重點培育雙師型專業教師,貫徹與落實教師輪訓練制度,引領教師實踐性與學術性的共同發展,比如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兼職,積極參與企業有關工作,如產品研發、系統開發以及技術攻關等,不斷的提升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師隊伍的各項能力與綜合素養。針對企業兼職教師的選拔,應按照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情況,為了實現實訓目標,需要選擇擁有五年以上工作實踐經驗的人員到校兼職教學。第一,在學習與認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時,需要聘請專家或者是專業學者組織專題講座,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與把握行業的發展態勢,不斷的提高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能力;第二,在計算機專業技術培養時,應該由學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學一起完成,其中實踐類課程教學主要由企業兼職教師負責指導,而計算機應用技術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基本由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師展開指導;第三,關于學生的頂桿實習,需要安排企業技術工作人員為學生提供專業性指導。此種情況下,學生就會慢慢的形成崗位適應能力與職業綜合能力。
5總結
基于工學結合視角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使學生全神貫注的投入到計算機知識學習之中。與此同時,通過在學習之中工作、在工作之中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養,從而為學生順利畢業創造有利條件,也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魏揚.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7(1l):195.
[2]王東曉,秦娜.基于工學結合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4(03): 205.
[3]劉桂蘭.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校企聯動”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科技展望,2015,25(28):281.
[4]丁知平,張偉珊,楊振宇.基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18):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