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軒,李 笑,于學成,宋 林,張嘯林,楊 昊,邵雨萌
山東中醫藥大學(濟南250355)
高尿酸血癥性腎病是由腎臟排泄尿酸過少或長期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升高,尿酸在血中過飽和而沉積于腎臟組織導致的腎損害。近年來由于人民飲食習慣的改變,高尿酸血癥性腎病患者數量持續上升[1]。當前治療高尿酸血癥性腎病使用比較廣泛的治療藥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和促尿酸排泄藥物兩大類:選用藥物如苯溴馬隆、秋水仙堿等,但以上藥物對肝腎功能的損傷不容忽視,停藥后易反復[2]。高尿酸血癥性腎病根據中醫理論,其發病機制為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或飲食不節致脾胃失和、恣欲損及腎元,先天之本俱傷而致腎失溫化、脾失健運,進而津液運化失常、痰飲內停,濕熱下注。痰濕阻滯氣機,濕熱濁邪,病涉血分[3]。當歸拈痛湯載于《醫學啟源》,為金元時期所創千古名方,全方清熱除濕不忘和血,苦寒滲利不傷脾胃,因此藥證相對。已有相關研究證實當歸拈痛湯對痛風性關節炎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4]。痛風性關節炎與高尿酸血癥性腎病雖同為高尿酸血癥并發癥,但當歸拈痛湯對高尿酸血癥性腎病作用機理的研究仍較少。本實驗將當歸拈痛湯應用于高尿酸血癥性腎病模型小鼠,旨在探討其中醫證候特點與作用機制,為增加本病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一定依據。
1 實驗動物 雄性KM小鼠72只,體重(28±2)g,由山東魯抗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許可證號:SCXK(魯)20130001。
2 藥物與試劑 當歸拈痛湯:按照組方比例(羌活、茵陳蒿、當歸各15 g,防風、知母、蒼術、豬苓、澤瀉各 9 g,白術、黃芩、升麻各3 g,葛根、苦參、黨參各6 g,土茯苓40 g,甘草10 g),提前浸泡,加水煎煮3次后混勻,旋蒸濃縮至0.25 g/ml的藥液待用。乙胺丁醇,腺嘌呤,苯溴馬隆。尿酸檢測試劑盒(批號20180612)、尿素氮檢測試劑盒(批號20180531)、肌酐檢測試劑盒(批號20180608)、一氧化氮檢測試劑盒(批號20180530)均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產。eNOS檢測試劑盒(批號201805),ET-1檢測試劑盒(批號201805),購自北京方程嘉鴻科技有限公司。
3 主要儀器 SC-3612型低速離心機(安徽中科中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出品),酶標儀(美國Thermo公司,型號Mulitiskan FC),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元析儀器有限公司,型號UV-5200)。
4 模型制備 參照文獻[5],利用乙胺丁醇與腺嘌呤相結合的造模法制備高尿酸血癥性腎病小鼠模型,將乙胺丁醇與腺嘌呤分別以100 mg/kg、250 mg/kg劑量,采用灌胃法給藥,每天上午固定時間給造模藥1次,每只小鼠按照體重給藥,持續21 d后造成高尿酸血癥性腎病動物模型。
5 實驗方法 小鼠適應性飼養后,將其隨機分為空白組、模型組、苯溴馬隆組(20 mg/kg)、當歸拈痛湯高、中、低劑量組。灌胃造模時間在上午的固定時間,持續 21 d。實驗1~7 d固定時間給模型組、苯溴馬隆組、當歸拈痛湯各劑量組進行灌胃造模。自第8天起,下午固定時間進行當歸拈痛湯高、中、低劑量組給藥,分別給予38、19、9.5g/(kg·d) 當歸拈痛湯藥液,苯溴馬隆組給予20 mg/(kg·d),連續給藥14 d.
6 觀察指標 實驗第22天,小鼠眼球取血,制備血清檢測血尿酸、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一氧化氮含量,eNOS水平,ET-1水平。
7 統計學方法 將檢測結果通過 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內、組間參數方差齊性檢驗,單因素ANOVA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一般情況 小鼠初分組情況相同,實驗進行至3周后各實驗組模型小鼠毛色暗淡,皮毛散亂,精神狀況差。模型組BUA,CR,BUN水平顯著上升(P<0.01),造模成功。
2 模型小鼠尿酸代謝情況 BUA的水平 分析檢測結果后,結果如表1所示,與模型組相比,當歸拈痛湯與苯溴馬隆均可顯著降低小鼠血清尿酸含量,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各組小鼠BUA水平及XOD活性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5;與空白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P<0.01
3 當歸拈痛湯對腎功能及腎血管保護的效果
3.1 血清中CRE、BUN水平比較:如表2所示,造模后,與空白組進行比較,各組CRE、BUN水平顯著上升(P<0.05),當歸拈痛湯各劑量組及苯溴馬隆組均可降低血清CRE、BUN水平,起到保護腎功能的作用。

表2 各組小鼠血清中BUN、CR水平比較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5;與空白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苯 溴馬隆組比較,▲P<0.05
3.2 血清中ET-1、eNOS、NO水平:制備高尿酸血癥性腎病模型3周后,模型組小鼠NO、eNOS水平顯著降低(P<0.01),ET-1水平顯著上升。當歸拈痛湯各劑量組及苯溴馬隆組相比模型組小鼠NO、eNOS水平顯著上升(P<0.05),ET-1水平顯著下降(P<0.05),見表3。

表3 各組小鼠血清中ET-1、eNOS、NO水平比較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5;與空白組比較,**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與模型組比較,△△P<0.01;與苯 溴馬隆組比較,▲P<0.05
高尿酸血癥性腎病作為高尿酸血癥的主要并發癥,臨床表現為血尿酸過度升高,蛋白尿,夜尿增多,滲尿等,晚期可出現慢性腎功能不全[6-7]。近年來,隨著人民飲食結構的改變,飲食中攝入嘌呤含量增多,發病率逐年上升。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于尿酸排泄過少或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過飽和,尿酸結晶沉積于各級腎小管和腎小球血管,形成局部病灶,如局部血管阻塞、萎縮、壞死,出現內皮細胞功能損傷,久之出現腎功能衰竭[8]。
高尿酸血癥性腎病根據中醫理論,其發病機制為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或飲食不節致脾胃失和、恣欲損及腎元,先、后天之本俱傷而致腎失溫化、脾失健運,進而津液運化失常、痰飲內停,濕熱下注。痰濕阻滯氣機,濕熱濁邪,病涉血分。利用中醫理論進行分析,采用當歸拈痛湯藥證相對。方中羌活、防風、升麻、葛根等風藥以風勝濕,茵陳蒿清熱利濕,當歸、黨參養血活血健脾益氣,豬苓、澤瀉清下焦濕熱,黃芩、苦參、白術、蒼術、知母清熱燥濕,不耗陰津。綜合全方,清熱除濕不忘和血,苦寒滲利不傷脾胃,氣血同調,寒熱并用,內外兼治。這在理論上為當歸拈痛湯治療本病提供了理論依據。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本方藥物有降低尿酸的作用,為治療本病提供了藥理學基礎[9]。
現有研究證實,BUA含量與高尿酸血癥性腎病預后呈負相關性[10]。在高尿酸血癥狀態下,BUA作為前炎癥因子,尿酸沉積后,刺激局部引起炎癥反應、氧化應激、細胞損害等,導致內皮細胞功能異常,腎臟損害[11]。本研究數據證明當歸拈痛湯各劑量組可有效降低BUA含量,這為治療本病提供了基礎。同時,當歸拈痛湯還可顯著降低BUN、CRE含量。CRE和BUN是檢測腎功能的敏感指標,本研究結果提示,當歸拈痛湯在降低模型小鼠BUA含量的同時,起到保護小鼠腎臟功能的作用[12]。
已有研究人員發現,尿酸可以刺激內皮細胞,減少NO的產生,導致Ach誘導的血管舒張作用減弱,同時NO減少會增加ET-1釋放[13]。ET為最強縮血管物質,可以加快內皮細胞功能損傷,引起腎小球內皮細胞和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改變腎小球血流動力學,影響皮質腎血管收縮,形成腎小球病變損害[14]。其中源自eNOS的NO是維持腎血管低張力的必要調節劑,維持血管壁構型起到重要作用[15]。其中NO、eNOS、ET-1作為高尿酸血癥性腎病內皮細胞損傷及腎功能損傷的關鍵因子,也是反映腎臟內皮細胞功能傷害及腎損傷進程的關鍵指標。本研究數據顯示:當歸拈痛湯各劑量組相比模型組eNOS、NO水平顯著上升,ET-1水平顯著下降,提示當歸拈痛湯可以首先降低BUA含量,升高血中eNOS、NO水平,進而降低ET-1水平,最終來抑制腎臟內皮細胞功能損害進程,緩解腎臟功能損傷,這與BUN、CRE含量變化特點相一致,推測其為當歸拈痛湯發揮腎臟保護功能的可能機制。
綜上,當歸拈痛湯可以通過降低BUA含量而升高血中eNOS、NO水平,進而降低ET-1水平,達到對腎臟組織內皮細胞及腎小球血管的保護,從而降低BUN、CRE含量。此為其對于高尿酸血癥性腎病可能作用機制,本方其他的作用機制及相互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