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姣
摘 要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產婦胎膜早破發生新生兒感染的影響。方法:選擇科室收治的120例胎膜早破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觀察組67例接受綜合性護理干預,對照組53例接受常規護理。對比兩組發生新生兒感染的情況及護理效果。結果:新生兒感染主要表現為皮膚軟組織感染、呼吸道感染、口腔黏膜感染、血液感染等,觀察組新生兒感染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胎膜早破產婦接受綜合性護理干預可提高護理質量,降低新生兒感染的幾率,對保證新生兒健康和提高產婦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護理干預 產婦胎膜早破 新生兒感染 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胎膜早破是產科常見的合并癥之一,發病率為2.7%~7.0%,且近年來發病率仍呈增高趨勢。胎膜早破是一種可能威脅母親及胎兒的健康甚至生命的妊娠期疾病,目前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可能與感染、應激反應、宮頸機能不全、日常飲食、胎兒因素、細胞凋亡有關,上述因素可能造成胎膜彈力改變、結構瓦解,進而發生胎膜早破。大量研究表明,胎膜早破如未及時處理,不僅可導致產婦感染,還是導致早產、新生兒感染、圍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重視對胎膜早破孕婦的綜合干預,早期發現胎膜早破產婦新生兒感染情況,對改善母嬰結局有積極意義。本研究對針對性個性化綜合護理對胎膜早破產婦分娩結局及新生兒感染情況進行分析,以期進一步為產科護士臨床工作提供依據,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共120例收集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為兩組。觀察組67例,初產45例、經產22例,平均年齡(29.8?.3)歲,平均孕周(36.2?.5)周;對照組53例,初產36例、經產17例,平均年齡(30.2?.5)歲,平均孕周(36.5?.2)周。兩組對象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及排除標準:入選產婦均確診為胎膜早破,具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均為單胎妊娠,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樂意配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生殖系統感染、對抗菌藥物過敏、合并肝腎功能疾病的產婦。
1.2護理方法
為對照組產婦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為產婦講解胎膜早破的相關知識,根據醫生的指示為患者實施各項護理干預。
為觀察組產婦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使用胎心監測儀監測胎心并詳細記錄每一次的結果。如果產婦發生羊膜早破,需要立即終止妊娠;產婦情緒波動很大,尤其在發生胎膜早破后,會產生焦躁、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不僅影響產婦自身的健康也會影響胎兒的狀態。
(2)護理人員需加強心理護理,與患者保持順暢的溝通,告訴患者護理和治療得當可保證母嬰健康,使產婦能夠安心。告知患者家屬陪伴產婦,給予產婦關懷和心理支持;通過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向產婦和家屬說明胎膜早破的原因和表現,進行產婦狀態評估,說明生產過程中配合醫護人員的必要性;
(3)圍產期內,護理人員需要根據產婦的情況為產婦變更體位,促進胎盤的血液灌流,減少羊水外流、臍帶脫垂的風險。為產婦清潔外陰以降低陰道感染的幾率。若產婦發生胎盤早剝,需要及時抑制宮縮,遵從醫囑為其用藥;臥床期間指導產婦合理飲食,為產婦做喂食、排便等護理,預防便秘。
(4)環境護理干預。新生兒患兒病房應當保持潔凈,溫濕度進行合理調節,病房進行合理布置,保持空氣流通,做好病房空氣以及房間門窗、地面、物品等的消毒工作。另外,根據患兒不同病情,區分感染病區以及非感染病區,避免交叉感染。各類醫用器械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分開消毒,不能混用。
(5)加強對護理人員的管理和培訓。根據科室以及收治患兒的實際情況,在科室內成立感染預防專項小組,對院內感染案例進行定期分析,了解感染源、感染途徑以及護理漏洞,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從而促進感染預防效果的提升,更好地控制院內感染。應該組織科室全體醫護人員定期進行院內感染及預防等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提升醫護人員對預防院內感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并能夠積極嚴格的執行各項無菌操作技術、規程,做好醫療器械的消毒與管理。同時應當通過定期或不定期考核、抽查的形式,了解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掌握程度,并將考核結果與工資、績效掛鉤,提升醫護人員的感染防護意識。
(6)對無菌操作執行情況加強監督管理。新生兒患兒由于機體免疫能力低下,加之很多患兒需要接受侵入性操作,使得他們極易發生院內感染。為此,應當在醫護人員中加強對無菌操作重要性的宣傳以及培訓,尤其應當注意手衛生,且對于各種侵入性操作的適應證應當嚴格掌握,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同時囑護理人員之間對無菌操作相互提醒,互相監督,最大限度避免新生兒發生院內感染。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新生兒感染情況和感染率、對比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價,評價項目包括健康指導、新生兒指導、護理操作、母嬰安全管理,每個項目評分為10分,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通過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比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則以(x眘)表示,t檢驗,P<0.05時差異在統計學當中存在意義。
2結果
(1)新生兒感染:觀察組新生兒感染率為8.96%(6/67)(1例呼吸道感染、1例眼結膜感染、1例血液感染、2例胃腸道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對照組新生兒感染率為30.19%(16/53)(2例呼吸道感染、2例眼結膜感染、2例血液感染、6例胃腸道感染、3例呼吸道感染、1例皮膚組織感染),觀察組新生兒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比較%p2=8.340,P=0.003<0.05。
(2)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3結論
胎膜早破是一種產科常見并發癥,是指臨產前胎膜發生破裂,可增加圍產期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是引起母體子宮、盆腔的感染及新生兒肺部感染。胎膜早破可引起早產、臍帶脫垂及母嬰感染等,若得不到恰當處理,很可能引起羊水過少、羊膜腔感染、胎盤早剝、胎兒窘迫等,嚴重者導致產婦感染和圍產兒感染,甚至死亡。1080例新生兒住院病人胎膜早破318例,感染76例,感染率23.9%,感染率明顯高于非胎膜早破病人。為預防胎膜早破導致的新生兒感染,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消毒預防措施,早期使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住院期間圍產婦GBS篩選是目前各大醫院都開展的檢驗項目,在我院B族鏈球菌篩查陽性率為20%,1080例產婦住院期間篩查,B族鏈球菌陽性216例,216例產婦所生新生兒感染71例,感染率32.9%,明顯高于B族鏈球菌篩查陰性產婦。《胎膜早破的診斷與處理指南(2015年版)》指出GBS是產時和產褥期感染、胎兒宮內感染、新生兒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應重視GBS感染的防治。
對此,醫院給予積極護理干預,如飲食指導、衛生指導、體位指導、密切觀察宮縮、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等,對于胎齡<30周者,則盡早性引產術;此外,對于無感染征兆者,采用各種措施以延長產程。既往研究指出,孕周為28~33+6產婦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孕周<28周的孕婦。李艷芳研究報道,胎膜早破孕婦給予積極期待治療及護理干預,不僅能提高陰道分娩率,還可預防生殖道感染、羊水污染,預防胎兒窘迫發生。本研究中,給予針對性個性化綜合護理的孕婦陰道分娩幾率明顯提高(P<0.05),可能與積極對癥護理干預可減輕產婦負面情緒,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護理,盡量延長孕周。賀利平等研究報道,積極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胎膜早破孕婦陰道分娩率。
胎膜早破對新生兒結局也有一定影響。孕婦生殖道感染后,可經產道、宮內等途徑傳播給新生兒,導致早產、新生兒感染、新生兒肺炎等發生。楊磊研究發現,胎膜早破孕婦出現早產的幾率顯著高于正常妊娠晚期孕婦。本研究中,在常規治療期間上,對于無癥狀的早產胎膜孕婦積極給予期待治療或至胎糞成熟,降低新生兒并發癥;胎兒娩出后,積極治療出現感染或并發癥者,對于無癥狀患兒,可新生兒科醫師做好查房工作,如出現異常情況,及時給予針對性治療。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觀察組早產、產褥感染、產婦感染及圍生兒感染、新生兒肺炎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針對性個性化綜合護理可降低胎膜早破產婦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新生兒結局。王潔等指出,重視對胎膜早破產婦的護理干預,可降低新生兒宮內發生率;張瑩等指出,對孕婦生殖道B族鏈球菌感染胎膜胎膜早破實施抗感染干預,可降低早產及新生兒肺炎發生率。
產婦分娩過程中往往會伴隨出現多種負面情緒:產婦分娩過程中往往對即將出生的孩子過分擔心和憂慮,而胎膜早破后住院孕婦因對胎膜早破認知度較低、擔心胎兒情況;抬高臀部臥位、床上排便、產前嚴密監護等均會增加產婦不適感,可能加重其焦慮、抑郁情況;分娩過程中聽到其他產婦的因疼痛而大聲呼叫,也會增加產婦焦慮、恐懼心理,喪失繼續治療及陰道分娩的信心。根據研究報道,胎膜早破產婦焦慮、抑郁的發生率顯著高于正常中、晚期孕婦。分娩是重要的應急源,可直接影響孕婦的心理,造成其出現心率加快、子宮收縮評率加快等,不僅增加其疼痛感,還可能增加胎兒缺氧的風險。因此,密切關注產婦的心理并給予積極心理支持尤為重要。本研究中,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說明,針對性個性化綜合護理可進一步改善胎膜早破孕婦焦慮、抑郁情況。針對性個性化綜合護理中,在健康教育、心理指導基礎上,安慰患者,囑咐其積極配合治療,以預防產婦和新生兒感染;由成功分娩的即將出院的胎膜早破產婦入病房安慰患者,可增加產婦成功分娩的信心,改善焦慮、抑郁情緒;專職護士看護可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家屬陪護可提供良好的家庭支持,也有利于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
綜上所述,胎膜早破孕婦入院后,在常規干預基礎上給予針對性個性化綜合護理,同時對新生兒的護理應從增強防范意識抓起,限制家長和親屬對新生兒的無節制接觸,避免交叉感染;圍產婦應建立健康檔案,在孕期應做好陰道清潔度檢查,如果GBS陽性,應盡早使用抗生素避免胎兒或新生兒感染;同時對入院患兒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做好醫療設備和病房消毒,對侵入性操作必須使用一次性管材,并盡可能縮短侵入性操作時間,是降低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可進一步降低SAS評分和SDS評分,降低產婦早產、產褥感染、產婦感染及新生兒圍生兒感染、新生兒肺炎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李秋平,馬倩倩,封志純等.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院內感染的防控現狀與對策思考[J].臨床兒科雜志,2015,15(09):761-766.
[2] 陳月鳳,張金鳳,于艷彬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不同環境狀態對早產兒康復過程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34):2593-2595.
[3] 歐陽曉紅,譚萬彩,丘惠嫻等.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院內感染控制的護理管理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0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