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剛
摘 要 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水資源條件深刻變化的歷史背景下,水文應急監測的“耳目”、“參謀”地位更加重要,支撐作用更加突出。建設水文應急監測體系,開展水文應急監測工作,對于保障水文健康發展,以全方位、高質高效的服務社會、服務政府,以更精確可靠的數據支撐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的發揮在地方政府防汛抗旱、搶險救災等突發性自然災害及水污染事件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 水文應急 管理體制 水生態建設
中圖分類號:P332文獻標識碼:A
水文如何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加強應急監測能力建設,為防汛減災提供技術支撐,切實解決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發展、人居環境、水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與修復等方面的民生水利問題,是水文事業的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水文應急監測體系現狀與問題
水文應急監測體系的建設,發揮了水文的基礎面廣、技術精、專項服務面比較深的特點,為地方政府的防洪減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為社會服務和政府提供決策支持的同時,也暴漏出一些問題和不足,很多水文應急監測體系只是紙上方案,沒有落實到實處,根本就不能有效的發揮水文應急監測的作用。
(1)應急監測體制不完善,導致重復建設、資源內耗等方面嚴重,也使得水文在應急監測中的種種關系不順暢,出現許多制約因素。
(2)水文事業經費緊張,渠道不暢,缺乏長期穩定的保障機制,特別是地方財政對水文應急監測體系建設支持力度不夠。
(3)水文現代化建設水平較差,在技術上存在著不足、功能不全、手段不新、時效不快等問題,難以滿足應急監測體系建設的需要。
(4)人才的緊缺制約水文的迅速發展。由于傳統水文封閉保守以及水文工作比較艱苦的行業特點,造成了水文隊伍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知識結構老化,干部職工的開放意識、發展意識和改革創新意識不強。
(5)水文的服務理念需要更新,改變傳統的監測理念,拓寬社會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
2水文應急監測體系建設探索討
2.1構建有效的管理體制
水文應急監測體系是為完成應對自然災害和水污染等突發事件而建設,為經濟發展、政府防災減災決策中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由于政府、社會對水文工作認識不一致,國家賦予水文機構的政府管理職能不明確,特別是水文應急工作的職能與水文應急工作實際作用不相匹配,因而加強水文應急監測體系管理體制的構建刻不容緩。
2.2強化雙重管理、加強政府經費投入
水文應急監測體系是直接為地方政府提供防洪減災、應對水污染等突發事件和水生態環境建設管理服務,就要地方政府財政應承擔應急監測報汛費、設施設備運行維護費及日常運行經費。水文應急監測體系建設就要理順建設資金的投入體制,這是水文應急監測體系建設發展的是重中之重。
2.3抓好應急系統建設、提高現代化水平
水文應急監測的內容以降水、水位、流量、水質等傳統水文監測項目為主,觀測方式大多以人工觀測為主,而且使用的雨量計、流速儀、蒸發及水質分析儀器等信息采集設備自動化程度較低,數據傳輸的時效性不高,造成水文工作應對突發事件的機動監測能力薄弱。
完善監測站網,提高監測能力。過去布設水文站網主要是考慮水文規律和宏觀控制的工程建設,以防汛為目的建設,未考慮水資源調配、水資源監控的需要及應對自然災害及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其次,要用先進技術提高水文工作現代化水平。過去水文系統普遍存在水文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偏低,儀器設備陳舊老化等現象。當前應抓住中小河流建設的機遇,加快水文信息化建設,提高水文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再次就是全面整合水利、水文設施資源,實現“大站網,廣覆蓋”,實現雨量、蒸發、水位等水文要素的自動化測算報整和儲存,并在河道流量、水質監測領域實現監測自動化,全面建成水文資料數據庫,更好地為測報中心、預報中心和調度中心服務。
2.4整合人才,提高監測隊伍綜合素質
水文應急監測體系迫切需要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家分析隊和一支能上能下的應急監測隊。水文應急的各項工作任務都是有水文工作者完成的,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應急監測隊伍,應急監測體系的建設就是一紙空文。目前,水文應急監測人才層次結構不合理,突出反映缺乏高層次的專家型人才,基層缺乏實用型技術骨干力量。
2.5轉變理念、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要改變傳統水文服務理念,在服務范圍上,從單一為政府部門服務拓展到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在服務內容上,從雨水測量、水位、流量監測、資料提供拓展到水源地論證、生態保護、工程測繪、市政建設等領域。在服務質量與水平方面,在做好水情預測預報等基本信息服務的同時,發揮水量、水質同步監測的優勢,通過監測分析取水許可、入河排污口、主要城市重點水源地等各類水樣,為防治水污染、保障飲水安全、確保重點工程建設實施提供了大量基礎依據。
3結束語
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水文應急監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和健全適合現代社會的水文應急監測體系,提高水文的應急監測能力和預測預報水平,使水文應急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專業化、現代化,保障水文應急工作能夠滿足抗災減災決策的需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通過水文應急監測工作的開展,提出水文應急監測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加強應急監測能力建設,為防汛減災提供技術支撐,切實解決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發展、人居環境、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等方面的民生水利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俊等.水文應急實用技術[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
[2] 趙志農.加強水資源勘測,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