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展問題關系到一個國家未來的前途和命運,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我國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準確判斷我國所面臨的國際和國內背景,在深刻總結我國改革開放的經驗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它們的提出指明了我國今后的發展方向,將推動我國實現更好的發展。要正確理解五大發展理念,就要對它的產生背景、科學內涵、當代價值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一、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背景
(一)對我國面臨的國際和國內形勢的深刻把握
從國際背景來看,當今世界面臨的一個重要時代主題就是發展問題。如今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我們必須順勢而為,努力為我國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個國家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另一方面,它也帶了一些不穩定的因素,使各個國家都面臨發展中的一些普遍性問題,但各個國家加快本國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直都在致力于提高綜合國力,以便在國際上獲得更多的話語權。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對我國以往的發展模式進行反思和完善。
從國內背景來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期,我國的各方面發展都呈現出了新的特點。黨中央深入分析我國的國內形勢,從而得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國要想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就必須把握好這次機遇。新常態反映了我國當前的發展狀況,必然會伴隨新發展理念的產生。既然新常態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態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適應這種變化,用創新性的思維來催生新理念的誕生。
(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為解決我國面臨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在“十三五”時期,我們提出的重要戰略目標就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我們在今后一段時間內所要努力的方向。實現這個目標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以問題為導向,找出我們當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一方面要看到我國未來的發展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國的發展面臨著眾多的機遇。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認識到機遇與挑戰并存。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國面臨的問題還有很多:貧富差距問題、城鄉矛盾與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問題、環境問題、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將會成為我國實現偉大目標的絆腳石,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科學的發展理論來解決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從而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能夠順利實現。
二、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及內在聯系
(一)創新發展理念
眾所周知,創新在一個國家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鄧小平同志就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這句話充分肯定了科學技術創新的重大作用,同時,它也被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當代世界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國際社會中,如果一個國家缺乏創新能力,那么它必然會失去發展的機會,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落后于其它國家。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科技的發展,這樣才可以在未來的發展中贏得先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不斷反復強調創新的重要性,在黨的十八屆全會上更是將其放在首位,由此可見它的重要性。習近平同志曾形象的把創新比作“牛鼻子”,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二)協調發展理念
協調發展是“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在這個階段我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暴露出很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長期存在,將會激化矛盾,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實現。據此,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要:“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三)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發展理念是為了緩和人與自然矛盾,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毋庸置疑,生態環境關乎一個民族的未來。但是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卻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一味謀求經濟的發展。當生態環境破壞已經達到十分嚴重的程度,影響到社會的發展進步時,才讓我們重新開始反思和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生態環境又與人民幸福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我們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滿足人民對美好環境的向往,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目標。
(四)開放發展理念
開放對國家的發展有直接影響。翻開世界史不難發現,任何一個國家要想變得強大,就必須走向開放。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享受到了開放帶給我們的成果,但是面對當今更加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提高開放的層次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告訴我們,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利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p>
(五)共享發展理念
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就是為了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實現“共享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的宗旨?;仡欬h的歷史,向來都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只有讓每一個中國人民都能切實享受到發展成果,人民才會擁護中國共產黨,黨的執政地位才能穩固。當前我國面臨東西部地區和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存在著各行業收入差距較大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任重而道遠。這就需要我們把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努力消除貧困人口,實現共同富裕。
盡管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不盡相同,但是它們之間是緊密聯系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的提出都是為了解決我國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它們都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大發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要一體堅持、一體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互相替代?!?/p>
三、五大發展理念的價值及啟示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我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刻總結,不斷探索我國發展的新方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先進的理論能夠帶領國家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從而推動國家的進步。五大發展理念是科學的先進的理論,對我國今后的發展能夠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
(一)當代價值
(1)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在中國的新發展。發展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注的重點,馬克思關于發展的重要論述為我國發展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來源。我國不同時期的中央領導集體對我國發展之路的探索,體現在將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產生了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有《論十大關系》、“發展才是硬道理”、“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發展觀”等重要理念。這些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升華。習近平同志繼承了上述的發展理論成果,根據我國面臨的現實問題,提出了治國理政的新理念,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最新成果。
(2)指明了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五大發展理念是通過總結我國和世界各國發展經驗得出來的思想,是符合實際的,能夠成為我們未來的工作方向。它的提出力在指導解決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現在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需要我們不遺余力地將我國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解決好。要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國家向前發展。
(3)對解決我國新時代新矛盾具有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要求我們要順應新變化,踐行新發展理念。
(二)啟示
五大發展理念將指引著我們未來的工作方向,我們要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將理論運用到我們的實踐當中去。要實現創新發展,就要加強人才培養建設,在學校教育中就要加強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要調整產業結構,依靠科技創新轉變發展模式。要實現協調發展,關鍵在于“補短板”,要深入分析落后地區的落后原因,制定適合落后地區的發展政策,從而縮小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實現綠色發展,就要轉變觀念,堅持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并重,加大對環境的保護,從而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開放發展,就要加大開放的力度,擴大開放的范圍,最重要的是要樹立開放共贏的發展理念,從而為我國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實現共享發展,就要消除貧困,縮小差距。
參考文獻
[1]“五大發展理念”解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9.
[2] 習近平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3頁.
[3]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010.
[4] 習近平在重慶調研時強調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N].人民日報,2016-01-07.
作者簡介:劉洋(1994.07― ),女,山西晉中人,沈陽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