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軍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1c)、空腹血糖與其并發癥風險的相關性分析。方法 選取糖尿病患者72例為觀察組,在該院于2018年1—12月進行檢測治療,同期取72名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檢測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及空腹血糖時,選擇高效液相色譜和氧化酶的方式,統計學分析處理檢測結果,并分析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空腹血糖與其并發癥風險的相關性。結果 經對不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有正相關性(r=0.587,P<0.05)。經對比分析兩組糖化血紅蛋白及空腹血糖濃度檢測結果,發現觀察組的糖化血紅蛋白為(9.5±3.3)%,空腹血糖為(9.7±3.8)mmol/L;對照組中糖化血紅蛋白為(4.5±0.8)%,空腹血糖為(4.7±0.8)mmol/L。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較優,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化血紅蛋白評價,能夠取得顯著治療效果,可保證治療方案的更合理性,避免單純憑借空腹血糖監測結果片面性。相較于單獨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進行聯合檢測糖尿病方面更可靠,可在臨床上爭取時間為醫護人員制定合理的方案,引產對患者血糖控制、治療效果,以及對疾病的診斷中,聯合檢測評價具有關鍵的意義,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空腹血糖;并發癥;糖尿病;糖血紅蛋白
[中圖分類號] R5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6(b)-0043-02
糖尿病為常見慢性疾病,于環境及遺傳相互作用下引起,主要有兩種類型:2型糖尿病因胰島素分泌不足而造成,多發于中老年;Ⅰ型糖尿病需終生選擇外用胰島素治療,多發于青少年[1]。通常情況下,患者出現多尿、乏力、口干、多飲、視力及體質量下降等臨床癥狀,糖尿病會損害到患者的多個系統,所以盡早診斷糖尿病者極其關鍵。通常情況下,臨床上診斷依據是對空腹血糖水平的檢測,但是此種方式對患者病情影響較大,也受抽血時間的影響[2]。該次研究選取2018年1—12月在該院進行檢測治療的14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空腹血糖與其并發癥風險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糖尿病患者72例為觀察組,在該院進行檢測治療,同期取72名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檢測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及空腹血糖時,選擇高效液相色譜和氧化酶的方式,統計學分析處理檢測結果,并分析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空腹血糖與其并發癥風險的相關性。患者均簽訂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近期發生非糖尿病性腎臟疾病、感染、高血糖高滲狀態、肝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反復低血糖、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其他內分泌代謝的疾病者;糖耐量及糖尿病減低癥狀者。納入標準:參照WHO 糖尿病診斷及分類標準。其中觀察組年齡35~75歲,平均(52.2±10.1)歲,男40例,女32例,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3)年;對照組年齡34~76歲,平均年齡(53.1±10.4)歲,男44名,女28名,病程3~13.5年,平均病程(8±4)年。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在入院之后于次日早晨,所有患者取EDTA-K2進行抗凝,空腹抽取靜脈血2 mL,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留全血待測。空腹抽取靜脈血3 mL,用于檢測血糖,離心取血清待測[3]。
取配套于Bio-Rad DiaSTAT的試劑盒及糖化血紅蛋白儀,經專業人員選擇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同時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盒,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患者空腹血糖,經同一專業人員進行[4]。
1.3 ?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空腹血糖與其并發癥風險的相關性。劃分所有患者為中值、高值、低值組,按照3%~6%的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參考范圍,高值組為 ≥7.0%;中值組為 6.1%~6.9%;低值組為≤6.0%。劃分所有患者為中值、高值、低值組,依據3.6~6.1 mmol/L的空腹血糖正常參考范圍,6.1~6.9 mmol/L是中值組;≤6.0 mmol/L是低值組;≥7.0 mmol/L是高值組[5]。
1.4 ?統計方法
選擇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對不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有正相關性(r=0.587,P<0.05),見表1。經對比分析兩組糖化血紅蛋白及空腹血糖濃度檢測結果,發現觀察組的糖化血紅蛋白為(9.5±3.3)%,空腹血糖為(9.7±3.8)mmol/L;對照組中糖化血紅蛋白為(4.5±0.8)%,空腹血糖為(4.7±0.8)mmol/L。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較優,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某一具體時間內的血糖水平經空腹血糖可檢測出,容易受到身體狀況、應激、進食等有關因素的影響。血紅蛋白游離氨基間及血液中葡萄糖游離醛基的非酶促蛋白糖化反應產物均是糖化血紅蛋白,其反應物及生成量濃度成正比,且相對而言蛋白質濃度為恒定,因此糖化水平和葡萄糖、蛋白質接觸時間長短有相關性,主要取決于葡萄糖濃度[6]。另外,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在人體內紅細胞壽命期間內會保持不變,含量隨著血糖變化而變化,其細胞壽命長短及持續時間呈正相關性,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保持不變,結合過程不可逆且緩慢,和是否使用胰島素、患者空腹與否、抽血時間等均無相關性,準確顯示2~3個月內血糖水平。因此在控制糖尿病中,其可作為長期良好的監測指標。該次研究中,經對不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有正相關性(r=0.587,P<0.05)。經對比分析兩組糖化血紅蛋白及空腹血糖濃度檢測結果,發現觀察組的糖化血紅蛋白為(9.5±3.3)%,空腹血糖為(9.7±3.8)mmol/L;對照組中糖化血紅蛋白為(4.5±0.8)%,空腹血糖為(4.7±0.8)mmol/L。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較優,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該次研究結果證實,患者的具體病情經單一指標并不能夠準確反映出來,兩組實現聯合檢測,及時診斷并監測患者的病情,可爭取更多的時間用于對患者疾病的治療。當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1c)大于9%,則會發生動脈硬化、白內障、糖尿病性腎病等并發癥,出現一些急性并發癥,像酮癥酸中毒等。HbA1c水平降至8%之下,則會極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并發癥。所以,患者測定HbA1c水平,需堅持每3個月進行1次,有效控制并發癥及糖尿病的發生。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化血紅蛋白評價,能夠取得顯著治療效果,可保證治療方案的更合理性,避免單純憑借空腹血糖監測結果片面性。相較于單獨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進行聯合檢測糖尿病方面更可靠,可在臨床上爭取時間為醫護人員制定合理的方案,引產對患者血糖控制、治療效果,以及對疾病的診斷中,聯合檢測評價具有關鍵的意義,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建剛,戴婉如,詹文芳,等.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脂蛋白(a)、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的相關性[J].福建醫藥雜志,2018,40(5):19-22.
[2] ?張青川,張林華,王會青,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變化及其與不良妊娠結局的關系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4):23-26.
[3] ?何英愛,黃光聯,姚葉林,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與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23):5-8.
[4] ?楊燦,查何,丁飛.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發癥與糖化血紅蛋白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22):5437-5438.
[5] ?郭奇.糖化血紅蛋白聯合空腹血糖檢測在妊娠期糖尿病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醫藥前沿,2018,8(36):152-153.
[6] ?楊建瓊.血清C肽和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驗對糖尿病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6):381.
(收稿日期: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