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鑫生
摘 要: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學習知識的最好時期之一,但是,卻有不少大學生迫于生活壓力,不得不四處尋找兼職,為生活費用和學費奔波。國家近些年來不斷加大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力度,但是貧困大學生的生活壓力仍然很大。文章針對上述問題,在廣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工作實踐基礎上,提出了以發揮學生互助自助為目的的“一元錢基金”模式, 以期能為高校貧困大學學生互助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互助;資助;一元錢基金
一、廣東醫科大學大學生生活互助探索的背景
隨著高校擴招和收費并軌的發展,這導致了更多的低收入家庭難以承擔其子女相對高昂的費用。高校貧困生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學生憂心、家長愁心、學校擔心的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
據《中國貧困生調查報告》的公益調查結論顯示,有6成貧困高考生湊不齊學費。報告稱,包括生活費在內,平均每年每個貧困高考學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們的平均家庭總收入4756元,超過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總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達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內。因此高校學費政策的實施需要完善的貧困生資助體系以保證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就學。在中國普通高等學校中,逐步建立起了以獎學金、學生貸款、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為主體的多元化的資助體系。與此同時,在十九大報告中,關注民生是十九大報告的一條主線。在關注民生方面,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共青團需要做很多事情,比如促進教育公平、關注貧困學生、促進青年就業創業、促進青年創新創效、進一步維護青少年的權益等。
基于以上現狀分析,為弘揚中華民族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傳統美德,營造校園團結互助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健全學院貧困學生資助體系,擴大資助渠道,幫助學院貧困大學生克服生活困難,順利完成學業,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特設立“一元錢”基金,鼓勵在校大學生立志、立德、求真、求精,以達到助學、獎學的目的。
另一方面,“一元錢”基金的創立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在關注民生、關愛貧困生方面一直走在學校前列,是對現在一種以“獎、貸、助、補、減、免”為主要內容等多種方式助學體系的補充;同時也是為廣大青年服務,引導青年增強助人為樂的意識,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中,促進人與人的相互關愛、人與社會的相互融合、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二、“一元錢”基金的互助模式
(一)組織構成
一元錢基金成立基金領導小組、基金募集小組、基金管理小組、基金監督小組,平時主要工作由愛心會負責,學院團委指導愛心會的建設,資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由學生負責,監督主要由輔導員、團委老師負責。
(二)榮譽體系
為提高全院師生積極性,學院特設立“愛心天使”和“愛心團支部”的榮譽稱號,并授予該學年度對“一元錢”基金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團支部,設立“愛心單位”的榮譽稱號并授予對“一元錢”基金有突出貢獻的社會愛心單位。
(三)資金來源
“一元錢”基金的資金來源上是多樣的。在基金章程中, 我們基金來源有:(1)學院提倡學生每月自愿捐一元錢:在每月的第二個星期天進行“一元錢”基金的收取,并在每月的第三個星期以電子檔等形式對“一元錢”基金的收支進行公示,以確保基金的透明度。(2)每年學士服租賃收入:為擴大資金的來源,我們將用部分基金去購買學士服,并在畢業季以適宜的價格租賃給畢業生,一方面為本校畢業生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一元錢”基金的收入。(3)第二臨床醫學院教師工會將活動獎勵經費的15%捐入“一元錢”基金。(4)社會愛心單位企業捐款、熱心人士捐款:社會愛心單位企業和熱心人士也積極的向“一元錢”基金捐款,這也反映了他們對“一元錢”基金的認可和支持。(5)愛心回收以及義賣等等。
(四)網絡支持
在“一元錢”基金的公示過程中,需要借助網絡的力量,以保證資金各項收入支出的公開,做到基金的公開化、透明化。另一方面,在“一元錢”基金以后的定位發展上,更加需要依賴互聯網的力量,需要通過網絡建立“一元錢”基金的網站,來加大基金的宣傳力度和收入來源,號召更多的人來加入“一元錢”基金的服務行列,來關注我們的貧困青年。
三、“一元錢”基金服務項目
“一元錢”基金主要資助對象是第二臨床醫學院的貧困學生,“一元錢”基金的服務項目分為常規資助與非常規資助。
(一)基金資助常規項目
突發基金、特困生慰問基金、臨時生活補助、冬日愛心棉被。(1)突發基金:主要針對我院出現突發意外以致經濟難以維持者,補助金額不超過五百元。(2)特困生慰問基金:主要針對我院剛入學的貧困生,一次性發放慰問金額每人二百元,慰問人數一般為每個班1~2人,慰問形式由基金管理小組確定進行。(3)臨時生活補助:主要針對我院在校生中因各種原因所致生活上臨時出現經濟困難的學生,補助金額一般不超過五百元。(4)冬日愛心棉被:主要針對我院剛入學的貧困生,一次性每人發放一床棉被,受惠人數一般為每個班1~2人,發放形式由基金管理小組確定并舉行;資助對象確定程序與特困生慰問基金慰問對象的確定相同。
(二)非常規資助:愛心營養午餐
愛心營養午餐:本項目由東莞市紅十字會提供專款資助,定期發放,資助對象是全院經濟困難學生,每餐7元,具體名單由各年級推薦,“一元錢”基金領導小組審核后報東莞市紅十字會批準發放,具體發放金額根據東莞市紅十字會的撥款而定。
四、“一元錢”基金已有成果
(一)“一元錢”基金品牌形象深入民心,影響力大
“一元錢”基金從2007年10月創建至今,十二年以來,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和幫助下,在廣大師生及愛心會歷屆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績。“一元錢”基金資助人次高達2907人,尤其加大對亟需幫忙的貧困學子資助力度。在一次又一次的公益行動中,“一元錢”基金成為了我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的載體,讓每個學生都知道“人人奉獻一元錢,殷殷愛心滿校園”的愛心傳遞活動并參與其中。“一元錢”基金從一開始2383.5元啟動資金,到如今總收入共計達852444.65元。“一元錢”基金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匯集了全院師生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和汗水,不斷發展壯大,健康成長。
(二)“一元錢”基金建立長效互助機制,管理運作常態化
“一元錢”基金注重日常的管理和理念的普及,增強在師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一元錢”基金定期開展全體學生每個月自愿捐款1元錢、第二臨床醫學院教職工參與學校集體活動所獲獎金15% 捐入基金等,充分調動了全院師生的積極性,增強其認同感,并且在每項基金發放時都能公開、公平、公正,專項基金專人管理,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臨時補貼、愛心慰問、校服減免、突發基金等形式各樣的資助。每次資助都能得到廣大師生的參與和一致贊同,深受同學們歡迎和支持。
(三)“一元錢”基金擴大資金來源,公益形象得到各媒體關注和支持
“一元錢”基金從成立到現在,積極尋求外界支持,聯系慈善組織和愛心人士, 如南方日報聯合慕思基金,東莞市紅十字會,東莞市東南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有限公司等等均對項目給予了支持。同時,“一元錢”基金的公益活動得到了中國教育在線網站、《羊城晚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信息時報》、大粵網等多家媒體的高度關注和報道,擴大了“一元錢”基金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五、“一元錢”基金的創新
(一)“一元錢”基金,是高校貧困生資助方式的創新,具有借鑒價值
貧困生是當今高等教育突出問題之一,貧困生的生活和學費也是各高校關注的焦點之一。國家和各高校對于貧困生的問題都較重視, 相繼出臺一些實質性的措施給予幫助, 目前已建立起一種以“獎、貸、助、補、減、免”為主要內容等多種方式助學體系。這些助學政策的出發點是讓人理解的, 但據試行經驗, 無論在理論上, 還是實踐操作層面中, 都存在不合理、不正常的現象。貧困生經常因經濟、身心多重負擔而影響學業, 較難獲得各類獎學金。然而“一元錢”基金,能從更實際的方式給予貧困生資助尤其是對學習成績不是十分優秀而又極需幫助的貧困生,是對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的一個補充和創新,值得在全國高校范圍內推廣。
(二)“一元錢”基金,對于廣大青年是一個持之以恒的教育載體, 引導廣大青年學會感恩,關心周圍同學, 建設和諧校園
十二年來,“一元錢”基金完成了無數次的蛻變,從初出茅廬狹隘的服務面到家喻戶曉的涵蓋。“一元錢”基金弘揚和繼承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傳統美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用熱情和真誠去幫助別人,用切實的行動去感染別人,感動別人。這與我校第六次黨代會提出的“同一個學校,同一面旗幟,同一個事業,同是廣東醫人”的和諧風氣不謀而合。
(三)“一元錢”基金的資金來源渠道多樣化
幾年來,“一元錢”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七個:第二臨床醫學院全體學生每月自愿捐獻一元錢及老師的不定期捐款、社會愛心單位捐款、社會熱心人士捐款、第二臨床醫學院教職工參與學校集體活動所得獎金15%捐入基金、愛心環保回收等。
(四)一元錢基金,由學生自行管理,工作透明度高
“一元錢”基金有完善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加強了對基金的管理和監督。從基金的每一筆錢收入到支出, 都有學生參與管理和監督,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基金運作情況定期在全院范圍內公示,同時,歡迎全院師生對基金的管理與運作進行監督,并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任何人對基金的管理或使用存有疑問的,均可通過一定程序申請對基金查詢,保證了“一元錢”基金的公平、公正、公開,受到了全院師生的高度好評。
參考文獻
[1] 蔡映輝.高校開展互助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8(08).
[2] 徐子恒,王為正.高校青年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8).
[3] 許公正.大學生朋輩教育研究[D].遼寧大學,2015(05).
[4] 諶宏偉,彭向訓等.高等院校設立專業互助基金的創新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7(03).
[5] 王姍.融合僑鄉文化特色,推進地方性高校助學工作——以江門五邑大學為例[J].價值工程,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