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
摘 要:為了扎實落實新教育實驗課題之一“締造完美教室”的工作方針,實現課堂開放,創造美好課堂,創建出適合每一個學生成長的教室,讓教室成為師生溫暖的“家”,使學校的教育改革進一步發展,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
關鍵詞:完美教室;新教育;農村初中
以“新教育”和各級的“締造完美教室”一系列文件作為指導思想,以班級作為一個最基本的單位,為學生創造出適合各方面發展的優良環境,為教師創造出適合專業發展的積極環境,讓老師和學生都對教室充滿期待和向往。
一、關愛生命,共同發展
在現行的班級管理規定上加以合理地調改,完美并不是一個硬性的規定,不是絕對的,而是以班級文化的構造為目的的。完美教室的各個班應該有自己明確的愿望、使命和價值觀,有自己的班訓、班級圖標。班級的名稱要有意義,名稱不僅是一個班級的代號,也是班級的一種信念的體現。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年紀的特點,要體現出班級的特點,同時也要有創意,如“雄鷹班”“朝陽班等,要征求孩子們的意見,從孩子的意愿出發。班級的圖標要簡約好看,在圖標中表現出班級的編號方便日常活動的管理。有便于管理和發展的班級管理條約,在師生共同討論下,符合學校的管理規定,根據學習、衛生、紀律、活動等方面制訂出合理的班級管理條約。班規要體現出個性,明確地提出班風、班訓等。一些重要的班級決定由班委組織學生共同參與,實行民主投票制,遵從大多數學生的意見進行處理。有豐富多彩的班級集體活動,有溫馨的班級氛圍,使老師、學生和家長都可以共同參與到完美班級中來。
二、豐富活動,和諧生活
建立一個崇尚知識、愛看書的班級。各個班級要學會利用學校的圖書館、班級圖書角及電子查閱室等地點進行書籍閱讀,讓教室也成為一個小小的圖書館。開展學生讀書交流會、自編自演課本劇等活動,建設書香班級課程,班里組織一月一次,年級以上兩月一次。學校每個學期進行一次“作文能手”的評選,鼓勵學生多進行作文的練習。出版校刊,將學生的優秀文章摘錄進去,激發學生的作文熱情,并向有關的刊物、雜志社投稿,讓全體師生共同欣賞并以此為驕傲。結合班級管理規定的要求,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制作個人的日常學習計劃,培養學生自覺獨立的習慣,班級以早讀、午讀、晚讀為基本的學習方式。在傳統的重大節日時,開展主題活動,每月至少進行一次主題活動。組織游學活動,在家長支持的基礎上,獲得學校的允許,讓全體的老師、學生還有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親子師生共同體驗,登上名山,走進社區。各個班級要堅持把晨會、節日活動、綜合實踐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和班級活動結合起來,要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其中學到更多的東西。再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和專長,組織他們參加學校的各項文體活動,學校聘請在不同方向有特長的老師在課后休息的時間或平時放假休閑的時間來對學生進行輔導和引導,讓學生學習他們喜歡感興趣的東西,讓學生各方面都得到均衡的發展。
三、實現等級評估,激勵教室建設
采用小組共同學習的方法,各個班級建立一系列的獎勵和懲罰機制,評價的標準主要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而不是將重心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要淡化分數的重要性,實施素質教育。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平時的表現雖然是用分數記錄的,但是在最后進行評估的時候應該用等級評估,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發放名著、作業本等獎勵,對教師的工作進行量化等級考核。使用等級制度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工作加以考核,實現素質教育理念,讓分數不再成為學生和老師唯一的追求,讓大家的關注點從分數轉向性格,由成績轉向過程,使教育合理發展。讓師生的關系更加親密,使班級活動更加積極。并且通過QQ、微信等現代化的通信工具,讓學生、老師和家長的關系更為密切,使師生、家庭合作學習,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將學校的教育理念告知家長,讓家長能夠更好地配合,實現共同成長。
四、建立成長檔案
建立班級成長檔案,老師根據教學目標,將班級開設的各種活動的資料,學生的優秀表現、學生的獲獎證書照片與其他有用的資料收集在一起,讓學生看到身邊更多的優秀人才,從而達到激勵學生向上的目的,反映出班級師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學生在求知和進步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通過老師的觀察和省視激勵學生取得更多的進步。班級成長檔案的封面上寫著“班級成長檔案”字樣,第一頁應是目錄,第二頁可以寫上班主任對學生的美好期望和要求,從第三頁按照時間的順序排列班級活動,在各個班級活動的前面加上具體的注釋,在記錄的照片后面做一些簡要的評價。各個班級活動可以加上學生或者老師的心理歷程,以此來體現班級活動的成果,見證老師和學生的成長。班級成長手冊也可以和學校的活動、學生自發組織的集體活動等結合在一起,讓班級檔案的內容更加充實和有分量,讓學生和老師不管在什么時候看到,都覺得很有意義。
良好的學習環境具有非常特別的教育功能,它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學到更多的東西,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為人處事能力的培養。教室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個主要場所,如何建設出一個完美的教室,對于老師和學校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是表現教育藝術的途徑,也是創建美好課堂的重量砝碼。
參考文獻:
[1]劉理,賴鵬麗.教育生態視域下的學校教室文化建設思考[J].云夢學刊,2018(3).
[2]王玉良.“新教育”初中締造完美教室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7).
[3]李小玲.締造完美教室的策略淺談[J].新課程(中),2018(8).
[4]張徐,田友誼.教室文化的隱性德育功能及其實現[J]. 教育導刊,2018(11).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新教育理念下的農村初中締造完美教室實踐研究》(課題立項GS[2018]GH0087)優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