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摘 要:習題課是日常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課型,教學中可以通過小組談論、做實驗、多媒體展示、變式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盡可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習題課變得更高效。
關鍵詞:議一議;做一做;演一演;變一變
習題課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課型,它貫穿于整個物理教學的始終,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但是,傳統的物理習題課一般是由教師示范舉例,講授解題思路和方法,接著是學生進行練習鞏固,最后由老師評講總結。在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常感到枯燥無味,視覺審美會發生疲勞,上課走神的現象經常發生,久而久之會讓學生逐漸失去上習題課的興趣。因此,一堂好的習題課需要集多種教學方法于一體、多種感官刺激于一身,盡可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習題課變得更高效。下面淺談一下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幾點提高習題課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議一議
在講授習題時,教師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一些基礎題型,可以采用“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的策略。讓四名左右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由小組展開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整個過程之中來,形成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氛圍,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質量與密度》這一章時,有這樣一道填空題:
一杯水,喝掉一半,其質量 ? ,密度 ? 。(以上兩空均填“增大”“不變”或“減小”)氧氣瓶里的氧氣原來的密度是ρ,用去一半后,剩余氧氣的密度為 ? 。
對于前兩問,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易出錯,但是對于氣體的密度如何變化,一部分學生容易和固體、液體搞混淆,就會認為剩余氧氣密度也不發生變化。經過小組激烈討論后,得出本題中氧氣用一部分后,體積是不變的量,從而得出密度變為原來的一半。通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幫助學生自我糾正,有效地澄清了學生的錯誤認識,找到了題目的解決方法,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之后的喜悅感。
二、做一做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對于習題課的教學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實驗這種教學方法,通過演示實驗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例如:在講授《電功率》這一章時,有這樣一道填空題:
將“220V 40W”的燈L1和“220V 100W”的燈L2串聯接在220V的電路中,忽略溫度對燈絲電阻的影響, 更亮一些。(選填“L1”或“L2”)
對于這道題,學生往往認為額定功率大的燈泡要亮一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先將“220V 40W”的燈L1和“220V ?100W”的燈L2并聯接在220V的電路中,觀察兩燈的亮度,此時L2特別亮,再將這兩盞燈串聯起來,這時神奇的現象發生了,L1亮了,而L2卻黯淡無光。學生感到很奇怪,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時再帶領學生推導出串聯電路中兩燈泡實際功率的關系,噢!原來是這樣的,通過這個演示實驗讓枯燥無味的習題課充滿活力和樂趣,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演一演
隨著國家教育現代化的推進,學校多媒體設備基本都已進入課堂,多媒體技術也可以應用到習題課之中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巧用多媒體模擬技術,突破習題課教學中的難點。
例如:在講授《透鏡及其應用》這一章時,有這樣一道選擇題:物體沿凸透鏡的主光軸,從8f向f移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像逐漸靠近凸透鏡,并逐漸變大
B.物像間距先變小,后變大
C.一定成縮小的像
D.像逐漸遠離凸透鏡,并逐漸變小
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很容易將規律內容記混淆,就更不能很好地應用了,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實驗幫助學生的理解和掌握,但是,此實驗器材較大,可見度不高,操作比較復雜,不適用于習題課教學。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模擬技術輔助教學,可以運用Flash技術模擬凸透鏡成像規律,使蠟燭由8f向f移動,讓學生自己觀察現象,答案一目了然,從而輕松地突破難點。
四、變一變
習題講評不能只停留在就題論題的層面,教師可以將變式練習融入習題講評中,將習題講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變化,通過對比、引申和拓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浮力》這一章時,有這樣一道填空題:體積相同的鋁球和鐵球放入水中,鋁球所受到的浮力 ?鐵球所受到的浮力;質量相同的鋁球和鐵球放入水中,鋁球所受到的浮力 ?鐵球所受到的浮力。(以上兩空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變式:質量相同的鋁球和鐵球放入水銀中,鋁球所受到的浮力 ?鐵球所受到的浮力;體積相同的鋁球和鐵球放入水銀中,鋁球所受到的浮力 ?鐵球所受到的浮力。(以上兩空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變式練習是對原題的發散和衍生,通過變式練習,可以逐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際應用能力。
通過高效的習題講評,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訓練思維,同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師應當積極采取多種講評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提高習題課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張春蓮.初中物理習題講評課的形式轉換例談[J].中學物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