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雪冬

摘 要:物理中考總復習是進一步提升科學研究方法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的過程,也是查漏補缺、彌補教學薄弱環節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物理復習具有鞏固、深化、拓展、綜合、應用的作用。要在短時間內對初中物理進行全面的、針對性的、有效的復習,就必須講究復習的策略和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物理;中考;復習策略
物理中考復習是物理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查漏補缺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復習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建立一個更加完整的初中物理知識體系。在復習過程中將分散知識點進行梳理與整合,從而提升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和思維推導能力。由于總復習所涉及的內容多,時間短,學生能力不同,所以要想在短時間內對初中物理進行全面有效的復習,就必須講究復習的策略和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立足《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細研《中考說明》,關注中考動向
中考物理命題以《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為依據,考查內容和要求在《中考說明》中得到了具體細化。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嚴格按照《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施并細致解讀每年的《中考說明》,對新增或刪減內容要準確把握。要根據《中考說明》及時調整復習的廣度和難度。同時要深入研究本地區和其他省市近三年的中考試題,雖然各地中考物理試題的要求和難度不同,但命題都是立足于《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其中有許多可以值得借鑒的地方,也可從中準確把握中考熱點及動向,以便在復習中滲透更多的新課程教學理念。
二、立足教材,夯實基礎,形成網絡
近幾年物理命題不再是簡單考查知識和技能,而是注重創設物理情景,引導學生在情景下靈活運用知識,命題的基本思路已經由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在復習中一定要注意物理概念和規律形成過程中使用的科學方法,對教材處理要“活”,要引導學生真正理解、運用,會演繹、會遷移。要重視實驗的原理、研究方法、探究過程。教師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知識水平的問題,瞄準物理教材中最基礎的知識和方法設置問題情境,要注意命題的延伸性,不能拘泥于教材。復習方法要靈活多樣、適當拓寬,要讓基礎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用網絡化的知識體系提高復習效率。
三、精講精練,提高效率
復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將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有機結合,可以邊講邊練,也可以先講后練。
精講需要教師課前作好充分準備,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知識,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水準,要對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重點答疑解惑、各個擊破。要充分利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聯”來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精練需要教師按照課標要求,有針對性地精選習題,所選習題要有代表性,要達到復習內容習題化,知識鞏固具體化。將不同類型問題進行歸類解決,培養學生的解題技能,總結出同一類問題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觸類旁通,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四、注重解題規范,及時反饋效果
中考中常出現由于考生語言表達不準確、不合理、不嚴謹、不規范、解題步驟混亂所造成的失分情況,這說明平時教學中教師對物理題解題的規范要求不夠。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失分,教師必須在復習中加以明確,嚴格要求,尤其要加強實驗規范、作圖規范、書寫規范等,一定要培養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掌握準確的科學方法。復習中要注重學生答題速度的訓練,要刻意在課堂中規定時間解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以免由于考試時間不夠而影響成績。
復習要與反饋相結合。在各階段復習中要想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就需要進行跟蹤檢測,目的是及時調整下一階段的復習內容和難度??疾閮热輵c階段性復習內容相吻合。試題要有梯度,有新意且能體現課改理念,使多數學生通過檢測能獲得成功感。個人建議實行月考制度。(月考可以從九年級第一學期開始,每月一測一反饋??荚噧热莶捎谩皾L雪球”式遞進添加,每個月都督促學生復習學習過的所有知識點,防止遺忘過快。)
五、加強實驗探究,重視方法拓展,注重能力培養
在中考的各類題型中,實驗題是分值比較高的,同時也是多數學生感到頭痛的問題。除了復習好課標和課本規定的實驗外,還應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完成課本上的“想想做做”、STS、課外探究實驗,重視實驗的拓展。同時,教師要精選探究素材(課標和歷年中考),要指導學生掌握探究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掌握在探究過程中所用的歸納、推斷、控制變量等方法。讓學生在知識形成的同時,觀察能力、信息收集處理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均能得到提高。
六、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現學科滲透
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這始終是中考命題堅持的方向。復習時應注意將課本中的知識與生活實際(如家中的生活用品、學習中的各種文具等)和社會實際聯系起來,特別是要關注環保、能源、可持續發展、高科技、國內外時政大事等社會熱、焦點問題。因為這些問題蘊涵豐富的物理信息,極有可能作為試題的背景材料。同時,要注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滲透與綜合,注重不同學科知識的內在融合與滲透,特別是人文思想的滲透。要體現出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新課程目標。
七、具體做法
制定計劃:
第一階段:基礎過關 ? ? ?第二階段:綜合訓練
第三階段:專題訓練 ? ? ?第四階段:消化調整
1.第一階段:
時間安排:第四周至第七周
復習目標:夯實基礎,備戰一診
關鍵詞:細致、全面
復習模式:模擬試卷+基礎過關
復習方法:
(1)概念復習
①印發整理好的八、九年級所有概念,做到人手一份。資料來源:網上下載、教師章節知識梳理。
②以一份模擬試卷為例,說明具體的操作方法。
例題:下列四種物態變化的實例中,屬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濕衣服變干
C.初秋草葉上形成露珠
D.嚴冬樹枝上形成霧凇
任務一:復習六種物態變化
任務二:物態變化吸、放熱情況
任務三:物態變化有關的實驗(晶體熔化、影響蒸發因素,沸騰)
任務四:易混淆概念(液化與汽化,凝固與凝華)
通過復習,引導學生再次熟悉教材,梳理知識點。
③反饋復習效果。
首先要求學生完成課后作業:機會課堂中復習過的概念(以引發資料為準)。第二節課前十分鐘,使用復習資料中的“基礎知識梳理”部分當堂檢查概念掌握情況,達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及時發現未能達標的學生,督促其盡快完成任務。
(2)基礎題型復習
①選題原則:題型典型、難度適中。
②整理題型:按類型整理題型,將知識點板塊化(以浮力為例)。
類型一:漂浮、懸浮
類型二:稱量法
類型三:排水法(阿基米德原理)
類型四:與受力分析有關的習題
③學生完成分類型練習,一例一練模式。根據學生完成情況,對出錯率較高的問題集中講解,鞏固解題的基本思路。特別指出:每講完一種題型,一定要將解題思路進行梳理。尤其是指出解題的關鍵點,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鑰匙。
2.第二階段:綜合訓練
時間安排:第九周至第十二周
復習目標:能力提升,迎接二診
關鍵詞:查漏、補缺
復習模式:模擬試卷+章節復習+階段性測試
復習方法:
(1)認真分析第一次診斷考試中學生暴露的問題
問題一:基礎知識、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掌握不熟練、不到位。
問題二:讀題不仔細、審題不嚴謹、分析不到位等問題。
問題三:答題不規范、表述不準確。
(2)針對出現的問題,改進復習方法,重點練習易錯知識點
①第一階段復習主要是注重復習的全面性,但難度、深度和廣度還不夠。所以第二階段復習要將難度適當提高,安排一些綜合性較強的習題。在復習解題思路的同時,一定要求學生當堂獨立、完整地將解題過程演練一遍,教師一定要現場監督檢查。如時間充裕,可以要求學生板書,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盡可能提高每道題的利用效率。鼓勵學生一題多解,重視開放型物理題的訓練。
②關注一診中試題出現的新動向,新特點。搜集相關習題,訓練學生解題方法和思路,這樣才能幫助學生見題不慌,有章可循。例如:如虛焦點、超導材料、LED、聲吶、納米材料、原子模型、微觀粒子、電磁波、物體的顏色、地磁場、核聚變等不常見和易忽略的知識點。
③學生需要完成復習資料中的“能力提升訓練”,配合模擬試卷的復習,與單元復習相結合。在復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難度和綜合性。要求學生完成階段性測試(某一板塊綜合測試),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出錯率較高的習題反復訓練鞏固。
3.第三階段:專題訓練
時間安排: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
復習目標:專題專練,鞏固方法
關鍵詞:專練、糾錯
復習模式:模擬試卷+專題訓練
復習方法:
(1)利用中考復習資料中的“專題訓練”來完成。專題包括:估測、讀數、識圖、作圖、實驗探究、計算題。專題針對性強,幫助學生集中訓練一種類型題,強化解題方法。
(2)幫助學生整理復習資料,完成糾錯筆記。本階段要求將錯題或重要題型進行整理,并完成糾錯筆記。此項任務適合能力較強、學習主動的學生,學生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從而帶動一部分學生跑得更快。
4.第四階段:消化調整
時間安排:第十六周
復習目標:調整心態,迎接中考
關鍵詞:耐心、開心
復習模式:模擬試卷+過教材
復習方法:
(1)回歸教材,做到“三清”
①清概念 ? ②清插圖 ? ③清實驗
讓復習回歸本真,再一次對概念等基礎知識點進行梳理,讓知識變成“樹”,形成網絡,使各部分知識層次更清晰。
(2)考前不要過多地做難題、偏題、怪題,以概念復習、知識梳理為主,減少大容量的練習??梢赃m當選擇性地每天選做一些難度適中的模擬試卷。這樣可以保證到了真正考試的時候,可以減少心理壓力,立刻進入狀態。
(3)考前減壓。細致觀察考生考前復習和考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現象,并就如何調節緊張心理、調整情緒、降低考試焦慮、避免不合理假設、克服心理疲勞等方面的具體做法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分析和引導,積極幫助考生正確認識自己,緩解緊張情緒,增強自信。鼓勵考生要用勇敢的心面對生活,迎接人生中的每一次考試。
參考文獻:
[1]丁琳.初中物理中考復習策略[J].新教育,2014(16).
[2]鐘義旋.初中物理中考復習策略簡析[J].中學課程輔導,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