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凡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眾開始意識到數據在生活生產中的重要性,大數據也成為各行各業的信息來源之一。在教學領域,雖然教師群體在很多時候都是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大綱來制訂對應的教學內容,但依然離不開大數據的技術支持,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逐漸嘗試將大數據引入相關的教學管理。語文作為我國中小學生的必修科目,也是我國傳統文化所表現的一種形式,需要教師結合現代社會需求來開展更為新穎有效的學科教學。因此就將從我國初中語文教學需求出發,從多方面具體闡述如何用大數據提高教學有效性,希望能以此為學生打造一片語文學習新天地。
關鍵詞:初中語文;大數據;教學管理;應用思考
大數據的出現意味著現代社會步入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主要應用技術的階段,大數據本身指的是對靜態數據對象的采集,同時也包含數據整理、儲存等多方面的數據應用。縱觀我國現有的初中語文教學,大部分教師都以優秀的考試成績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目標,將原本應該充滿人文與文學氣息的課堂變成學生掌握考試技巧的地方,學生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支撐自身認真學習,自然語文成績便不會得到顯著提高。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的優點來設計更為多元化的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從思維方式等方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蛻變。
一、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興趣所在,打破單一教學模式的禁錮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育的階段,所以其認知能力也有較大提升,不再像小學時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卻依然受到自身興趣愛好的驅使。語文在大部分學生眼中都是以文字為主的學科,反復記憶背誦成為他們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這使得學生并不能深入感受語文所隱藏的文化內涵。大數據的主要特點之一在于其能幫助數據使用者獲得以往所不能獲得的足夠多的有效數據,而使用者也能通過信息技術等輔助工具來完成數據處理,這對現代教學領域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對此教師便可利用大數據的特點作為初中語文教學基礎,分析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偏好方向,以此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令學生能接觸到更有趣的語文知識,從而在心理上更愿意接受語文學習。
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課時教學中,該課文主要講述的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故事,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是學生較為喜歡的文章類型。首先教師在該課時前先對班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制訂出相關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主要為課文類型、上課方式等。然后教師再請學生完成對應問卷,并以數據的方式呈現該問卷的結果,采取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喜愛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如學生更喜歡圖文并茂的語文課堂,此時教師就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盡可能地為學生真實還原作者在百草書屋中所發生的故事,快速用聲色兼具的情境引導學生熟悉課堂學習氛圍,通過多媒體儀器所呈現的內容帶領學生一步步地深入探究作者當時的內心活動,從而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利用大數據轉變學生傳統思考方式,提高學生語文應用水平
在現有的初中語文課堂中,大多數教師都更為注重要求學生掌握對應的詩詞鑒賞、閱讀理解等實質性技巧,用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久而久之,就導致學生只看重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不再對事物之間的相關性產生探究興趣。長期的思維固化不僅會將學生的知識學習內容限制在較小范圍內,也會使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水平受到影響。當人們逐漸步入大數據時代,大眾對數據利用的認識提升至新高度。傳統學習思維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這一時代背景下的生活應用。對此教師在將大數據運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時,應通過大數據來嘗試幫助學生突破原有的思維束縛,促使學生開始真正體驗文學的藝術魅力。
例如在《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的課時教學中,該課文的體裁,學生較為陌生,且這一體裁對學生并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此時便需要教師來帶動學生打破個人認為課時乏味無聊的思維局限。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并將其制作成對應課件。在課堂正式教學后,教師選擇合適的時間先請學生觀看課件,然后引導學生從課件所展示的數據中思考“共產黨是怎樣從一開始的小黨派到后來課文中擁有百萬大軍的威武雄獅”。隨后教師再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件轉移至課文,帶領學生體驗“數據在新聞報道里所表現的真實性和必要性”。如此一來,學生自然而然就能通過數據與信息來分析事件之間的聯系,最終達到改變個人思考方式。
三、利用大數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分析我國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很多教師都拋棄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反而將個人地位拔高至課堂的絕對主導地位。初中生的思想尚未足夠成熟,大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姿態使學生陷入被動學習的局面。被動學習意味著不僅會減少學習的知識量,同樣還會讓學生在接觸更深層次的語文學習中受到阻礙。而大數據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共享渠道,互聯網上各色的網校、教育資源等已經成為許多學生茁壯成長的沃土。對此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來實現網絡資源共享,以此增強初中語文課堂的趣味,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大量資源中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沁園春·雪》的課時教學中,由于該詩是初中語文的重點教學篇目,所以在互聯網上有許多關于該課時的精品教學視頻,非常適合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所以教師可以先在網絡上挑選幾個比較適合學生課前預習的教學視頻,并將其下載后上傳至班級QQ群,要求學生利用課前時間自主挑選其中一個視頻進行對應的課前預習。同時教師要根據視頻內容設計出相應的預習問題,同樣上傳至QQ群,要求學生在觀看視頻后完成對應的問題,教師在后期課堂教學時進行提問,以此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利用大數據背景下的大量優秀資源來提升自我。不僅如此,教師還可讓學生談談對此類教學視頻的看法,以此作為改進語文教學的重要依據。
四、利用大數據實現個性化教學,挖掘學生潛在能力
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所采取的是統一化教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都有固定標準,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都被這種絕對統一的教學形式所抹殺,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被限制在單一的寫作、閱讀等教學環節中。大數據時代所給予大眾的不僅僅是科技進步,也能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資源,滿足學生學習、興趣愛好、生活等多方面需求。初中生的接受能力較強,正是萌發個性的重要時期。教師需要利用大數據的資源優勢來嘗試開展個性化教學,正確引導學生發揮個人潛力,令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發展。
例如在《傅雷家書兩則》這一課時教學中,該課時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網絡收集關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等從古至今與家書有關的資料,將其用于課堂展示。同時教師也可要求學生自己去搜集與該課時內容、思想有關的資料進行課堂共享。隨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同學們,你們覺得平時在家里與父母相處和諧嗎?”以此勾起學生回憶。教師再結合課文內容與資源來引入“如何正確表達個人情感”這一教育主題,帶領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對自身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明確定位。
五、利用大數據打開封閉課堂,實現協作學習
目前網絡已經成為現代教育領域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之一,大數據為學生學習提供無限的可能性。語文學習不僅是讀書識字,更是在基礎上實現文化思想的交流、鑒賞,而現有的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很少有文學交流的教學設計內容。對此教師應盡量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用信息技術打開封閉課堂,從協作學習的角度開展多元網絡媒體教學,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升華個人文學素養,為培養自身學科核心素養做好鋪墊。
例如在“好讀書 讀好書”的綜合口語交際中,該主題需要學生以“讀書”作為切入點開展討論,這是學生思想交流的機會之一。首先教師可將主題發放給學生,令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搜索、翻閱書籍等方式來尋找討論思路。隨后教師再安排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每組語文水平大致相當,并預留一定的課堂時間用于小組交流,要求小組成員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要交換個人課前所收集的資料和觀點,還要對自己小組的討論做出總結。最后教師再請每組派出代表進行發言,其他小組可以對該組發言內容進行質疑。如此一來,教師便能將封閉課堂開放化,學生的言論和思想都能在課堂中得到充分表達,學生的協作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總而言之,大數據在初中語文教學管理中的應用已經成為教師面臨的一項教學挑戰。教師在對應的策略應用中既要保證全程能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又要從教學模式、學生能力等多方面進行有效突破。大數據作為我國教學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一定要牢牢抓住其能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全新變化的優勢特點,在不斷的應用實踐改革中消除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以策略的優化改善為學生的語文學習保駕護航,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學習觀念,實現人格、思維、情感等多角度的健康發展,最終使我國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李先強.網絡大數據背景下的中學語文教學專題數據庫建設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
[2]郁建強.用大數據點燃初中語文課堂的熱情:網絡優勢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效率優化策略探析[J].語文知識,2017.
[3]羅紅萍.大數據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世界,2018.
[4]韓成勇.大數據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及面臨挑戰探討[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