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凱?
摘要:并購重組是現代化企業盤活資產、擴大規模的重要途徑,但當前市場經濟頻繁波動,并購重組中也存在著很多風險,尤其是資產評估方面,其涉及到的經濟、法律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內容需要企業提前進行預估和判斷,并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但由于各個企業的資產評估標準不同、評估范圍不全面,使資產評估結果存在著不真實、不科學的問題,影響了企業并購重組的進程。本文圍繞著企業并購重組中資產評估問題,對資產評估的具體方法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并購重組;資產評估;具體方法
一、資產評估的方法和選擇
(一)收益現值法
收益現值法也就是收益還原法,即企業通過預測被評估資產在未來市場交易中的折算價值確定資產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1]。收益現值法將企業資產未來收益轉化為現值,再將現值作為待評估資產的信息支持,而資產的價值與資產可能帶來的預期效益有關,與成本無關。對于一些經營狀況穩定且在市場中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比較適合收益現值法的資產評估方法。但企業必須注意收益期限、折現率等影響評估結果的因素,避免因評估偏差而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二)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也就是成本法,也就是企業在現實狀態下重新建造一個評估對象,在評估過程中刪除該項資產的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后的差額,從而對評估對象的現實價值進行預測的方法[2]。需要確認評估資產已消耗價值和待消耗價值,將使用年限作為評判標準,用年限折舊的方法評估資產價值。對于一些發展前景不佳、盈利狀況持續低迷的企業可以采用重置成本法。
(三)現行市價法
現行市價法也就是市場比較法,即將被評估資產與銷售中與之相似的資產進行比較,通過對市場價格的整合對待評估資產進行評估。這種方法適用于一些盈利狀態很差、長期處于虧損的企業,雖然操作方法簡單,但存在著評估結果受主觀因素影響過度的問題。
(四)清算價格法
當企業處于破產狀態下,對企業資產進行清算時,對可變現的資產進行價值評估就是所謂的清算價格法。這種方法具有短期效益的特點,其售賣資產的方式既可以是整體賣出,也可以是拆分變現,但必須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高的變現價值[3]。選擇清算價格法的企業一般是臨近破產、受法律破產程序保護的企業。
二、企業并購重組資產評估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資產評估法律法規不健全
資產評估是國家規定的,依據合適的原則和標準,通過外部專業機構人員對企業資產進行科學評定和預估的過程,早在2016年國家就針對資產評估問題出臺了《中國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要求各企業于2016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政策對評估機構和評估程序進行了詳細的規定,為企業并購重組后的資產評估提供了法律保障。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在進行資產評估實際操作時也遇到了一些法律沒有覆蓋的部分,當前的資產評估法律法規體系也存在著滯后性,無法滿足實際評估的要求,甚至相關資產評估人員在進行并購后的資產評估時存在有法難依的問題,不僅造成評估結果不科學,還使評估機構出現違法亂紀行為,嚴重影響了評估行業和評估市場的秩序。
(二)資產評估價值與資產實際價值偏離
企業的并購重組活動是企業依據當前的經營目標進行的重大戰略計劃,其必須與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一致。但我國企業并購重組活動受到政府的干預比較大,尤其是一些國有控股企業,地方政府人員可能為了提升個人業績而忽略了資產評估的實際價格,利用行政權力干預資產評估機構人員的工作,導致資產評估工作難以保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資產實際價值與評估價值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被并購企業相關資料失真
一般情況下,被并購的企業都是處于市場競爭實力比較薄弱的一方,財務管理混亂,且經濟狀況長期處于虧損狀態。而企業的重組并購需要對被并購企業進行全面深刻的盤查,通過核對財務賬單、清查債務等方式了解被并購企業內的實際情況。對資產評估機構來說,僅在財務審計方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甚至還可能因為被并購方隱瞞財務問題、沒有及時提供財務信息等,導致被并購方的資產評估過程存在財務數據不真實的問題,直接影響了企業資產評估的準確性。
(四)評估方法選擇不合理
一些企業在選擇評估方法時沒有依據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也沒有對被并購方經營特征進行充分考量,盲目采取了不適合的評估方法,導致評估結果與實際有差異。評估方法選擇有誤也會影響到評估機構對評估對象的資金流向情況無法全面反映,進而也就無法利用準確的賬面價值信息對固定資產進行核算;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在進行資產評估時存在著評價不夠全面的問題,沒有綜合運用評估方式對資產進行綜合評價,影響了并購重組中交易的公平性。
三、優化企業并購重組中資產評估環節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對于當前的市場環境和法律法規體系下,企業的并購重組在實際操作中已經出現了一些漏洞。針對一些利用“法律漏洞”獲取私利的行為,以及提供虛假信息資料、擾亂市場規則的行為和現象,政府相關部門必須完善法律法規,對這些違法亂紀的人員進行經濟處罰。另一方面,法律法規的完善也可以加強市場監管力度,有效打擊違法犯罪,使企業在資產評估環節有法可依。當然,政府部門也要關注資產評估機構的發展,對資產評估人員進行法律約束,減少企業重組并購中的風險。
(二)減少政府干預
政府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可以規范市場秩序,促進經濟發展,但相反的,政府的過度干預會使企業的發展進程偏離實際定制的戰略規劃。因此,政府部門要明確調控的力度和作用,給予企業更自由的發展空間,讓企業依據自身的經營狀況實施重組并購。對于資產評估環節,政府部門相關人員不得利用自身職權干預評估過程,保證資產評估的高效透明,促進重組并購計劃有效開展。
(三)提升并購雙方的責任感
針對被并購方內部財務狀況混亂、財務會計資料失真的問題,主要根源在于市場整體缺乏職業道德觀念。因此,除了政府部門利用相關法律法規改善市場環境以外,還需要被并購方在并購重組實施前依照法律法規將企業內部的財務資料信息最大程度整理保存,移交給資產評估部門,盡量降低因財務資料丟失等問題造成的資產評估不準確;另外,為了保證交易過程中的公平公正,在交易雙方坦誠的基礎上還要保證資產評估過程的公開透明,促進交易談判的質量和效率。最后,企業內部所建立的一切經營活動都要與并購重組工作相適應,在并購雙方的積極配合下推進資產評估高效科學。
(四)選擇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法
我國目前大多數企業進行資產評估時采用的是重置成本法,還有部分企業采用收益現值法和現行市價法。隨著經濟市場越發成熟,國際市場也與國內市場逐步接軌,在這一環境基礎下,企業的發展也逐漸趨于穩定,采用收益現值法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企業在選擇評估方法時一方面要考慮到如何選擇能夠全面準確反映企業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另一方面也要考慮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以及并購重組計劃后企業的整合問題,謹慎選擇評估方法,避免因個人主觀情緒導致評估不實。
(五)加大對評估機構的監督力度
評估機構作為資產評估環節的主體,是并購雙方企業進行產權交易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評估行業的監督,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參與評估工作的專業人員進行約束和限制。此外,對于評估機構內部出現的違法犯罪現象要嚴加管理,加大處罰力度,建立工作責任制,并完善后續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保證資產評估人員在具備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同時也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促進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系統化、秩序化,也為企業的并購重組工作奠定基礎。
四、結束語
在企業并購重組的經濟活動中,資產評估是其中重要的環節之一。無論是從國家政府角度,還是企業自身角度都需要針對資產評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找出解決辦法。政府層面上來講,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順應經濟發展趨勢,建立和完善資產評估法律體系,加強對資產評估行業的監管;從企業自身角度來說,企業要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積極配合評估機構的工作,這樣才能降低并購重組中的風險,促進企業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宏亮.企業并購重組中資產評估與具體方法研究[J].財訊,2017.
[2]潘妙麗,張瑋婷.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資產評估相關問題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17 (09): 14-20.
[3]王瑋曄,張煦.淺談資產評估在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中的作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8,No.549 (01): 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