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勤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貫徹新發展理念,要實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征信行業對經濟建設、社會民生體系有著重要作用,本文講述如何實現征信業高質量發展,維護人民群眾信息安全,促進征信行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征信業監督管理;信息安全;征信業發展前景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在網絡資源龐大的今天,“高效、共享、安全、惠民”是對征信行業基本的要求,加快征信行業建設,實現網絡信息共享、互通的一體化、安全化,促進征信行業健康發展。如今的征信業,對采集、調查、保存、整理、提供企業和個人的信用信息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實現征信業高質量發展,成了現在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征信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探究
(一)非金融信息采集工作進展緩慢
準確性是個人信息的基本要求,但現在,非金融信息采集工作進展緩慢,很多基本信息采集不上,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問題:
1.社會各界對非金融信息采集工作認知不足。由于非金融信息采集工作屬于新興事物,雖然也做了多種宣傳,但由于群眾對其認知度不高、不信任等問題,導致在采集個人信息時,對方并不配合。
2.征信數據采集沒有法律支撐。我國尚未有完整的法律規定征信行業,致使非金融信息采集在數據收集與應用的過程中存在相當大的困難,影像數據完整度。
3.非金融行業水平良莠不齊。一是采集信息軟件不統一,軟件開發應用相差太多;二是數據不集中、不及時、不準確;三是網絡建設監管不統一,存在信息不能及時上報的問題。
4.部門協調困難。非金融業信息采集大多分散于政府職能部門,例如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等相關部門,這些個人信息不受行業規定,在需要的時候,需要向上級報告才能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金融信息采集工作。
5.缺乏有效的征信宣傳活動。征信市場剛剛起步,征信行業各方面建立的并不完善,信用制度的建設也尚未完善,人們對征信行業的了解不多,對信用的重要性認知不足,導致征信市場發展并不是很好。
(二)征信業市場化水平不夠高
中國征信體系建設是從信貸征信開始的,現在已形成以人民銀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為主導、市場化征信機構為輔的多元化格局。從征信活動的意義上說,征信市場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市場,銀行信貸、市場信貸和商業信貸。但由于體系建設時間短,環境發展尚不健全,人們對征信行業認知不足,信用數據不能實現市場全覆蓋,結合中國征信行業未來的發展情景來看,中國征信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征信制度和行業監管有待完善
征信業是為市場提供信息服務的行業,在經濟發展多元化的時代,征信行業也飛速發展,但與信用行業的經濟發展和信用行業體系建設的距離還相差甚遠。征信行業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和監管機制,難以獲取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的現象與不當采集和濫用公民、法人信息,侵犯其合法權益的現象并存,影響征信業的健康發展。
(四)中國企業目前的誠信現狀
誠信塑造企業良好形象,是衡量企業是否可靠的基礎。如今信用缺失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健康發展的絆腳石,阻礙中國經濟發展。2016年京華時報訊,我國首部關于我國社會主義誠信建設的權威研究報告——《中國誠信建設狀況研究報告》在京發布。報告指出,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企業每年因不誠信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元人民幣。報告指出:商業欺詐、合同違法、制假售假、偷逃騙稅、學術不端等等誠信缺失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我國經濟社會持續有序健康穩定發展的頑癥。各種各類失信事件所以屢禁不止、頻發不絕,主要原因是失信成本低、地方保護主義、監管缺位等因素。
二、實現征信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一)全面、及時、準確地采集征信信息
1.金融信息采集要根據行業不同特點,結合工作實際,主管部門牽頭,各相關部門統一協調,先采集集中度較高的行業,由簡及難,分步實施。這樣不僅可以避免人力物力的資源浪費,更能節省時間,使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最后通過匯總,將采集的人員信息整合,做到全面、及時、準確掌握采集信息。
2.在沒有有力的法律保障非金融信息采集的情況下,過快過度的采集信息可能會加快完成工作完成的進度,但之后存在的風險更高,信息泄露的風險也會加大,更會使法律糾紛增多。應該將非金融信息采集工作與政府執法部門有機結合,由執法部門配合協助完成,充分發揮征信系統的全覆蓋功能。
3.在采集征信數據時,應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若發現問題數據,要及時改正,保證數據準確。
(二)增強規范意識促進征信市場有序發展
1.加強征信宣傳,提高征信意識。征信行業在市場經濟中屬于中介關系,按照合法程序采集企業、個人信息,整合之后有償提供給信息使用者一方,讓其了解該交易對象的征信情況,所以說,征信行業在促進經濟發展中起著基礎作用。開展征信知識宣傳活動,通過各種有側重、形式多樣的征信知識宣傳,實現信用環境的根本改善和征信知識的全面普及,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2.建立長效機制,實現中國征信行業健康綠色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迅速,市場經濟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而征信行業是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基礎,發展征信的體制建設也成了征信行業的重中之重。如何讓企業健康發展,就必須要建立監管的長效機制。
一是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管理機制,二是輿論監管,利用媒體對進行征信行業進行監督,三是政府部門協助監管,實現企業健康綠色發展。
(三)健全征信法律監管體系
加快國家立法進程,盡快實現建立健全的征信法律監管體系。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國信用體系建設屬于新興行業,正處于剛剛起步的發展完善階段,在進一步規范行業的同時,更應著力出臺與征信行業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規范征信行業的行為,保證信息使用者與信息提供者的權利義務不受侵犯。在立法同時,對征信行業的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也不可忽略,法律要對征信行業提出規范的管理與正確的法律引導,所以著手開展立法相關事宜,將征信信息列入國家立法計劃,是現在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
(四)全面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1.誠實守信,加強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個人信用是社會信用的基礎,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道德文化程度。由無數個個體構成市場主體,個人信用與市場經濟活動息息相關。在市場經濟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個人信用度越來越重要,如果個人出現失信行為,那么就可能造成群體失信,所以,個人信用對社會信用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2.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市場經濟就不能健康發展。按照我國經濟市場目前情況和結構來看,占據信息主導地位仍然是企業信用。但就目前而言,國家并未頒布關于征信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規,對企業信用的規章制度缺少針對性。加強輿論性監督、信用信息公開透明化等利用這些監督辦法指導企業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3.推動獎懲措施的落實,加強征信知識宣傳落到實處。通過調查個人或企業的信用記錄,聯合獎懲措施,生成模范典型和案例典型,加強征信知識宣傳,促使企業或個人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并在市場經濟領域有效落實。
三、總結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信用經濟的深入運用,征信行業在未來發展空間將會越來越大。在逐步完善征信體系的同時,我國也在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也為市場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優化征信行業環境,保證市場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及時交換守信、失信行為,加大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效率,保障征信行業健康綠色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旭莉.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用信息保護——以個人征信制度的完善為契機[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 (01): 161-172.
[2]從寶輝.當前征信合規管理潛在風險、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J].海南金融,2018 (10): 83-88.
[3]王婉芬.《征信業管理條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征信,2013,31 (12):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