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虹
【摘 要】基于鍛煉幼兒體質、發展幼兒體能、豐富幼兒園體育活動內容、傳承嶺南民間體育游戲的目的,開展具有嶺南民俗文化特色的體育游戲。通過探索、實踐,個案的觀察分析,在體育游戲中,幼兒除了得到體育健康鍛煉,增強體質外,還有效地促進了認知、情感、社會等多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嶺南民間體育游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277-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內容與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而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民間體育游戲,蘊涵著我國人民的智慧,融會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體育文化。我園在開展《嶺南民間游戲在大班晨間戶外活動的研究實踐》的課題研究中,挖掘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嶺南民間體育游戲,如:劃龍舟、舞龍、踢毽子、跳橡皮筋。探索出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玩法,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發展身體能力,提高認知能力,逐步建立社會交往能力,養成良好的健康心態和運動習慣。
一、嶺南民間體育游戲與幼兒的身體發展
1.可以促進幼兒身體和動作的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開展豐富多樣的幼兒體育游戲和活動,使幼兒體驗與同伴快樂游戲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身體素質和動作上的發展。”如,“跳橡皮筋”的游戲,幼兒在口令下完成雙腳跳入跳出、單腳跳入跳出、單腳踩繩、雙腳踩繩、騎單繩、騎雙繩和跨繩跳等動作學習,可以發展幼兒的跳躍、平衡等方面的能力,發展幼兒的大肌肉動作。“踢毽子”是一項全身性運動,需要眼、腦、神經系統和四肢的高度配合,促進孩子全身功能的協調,使腳、腿、腰、頸、眼等身體各部分得到鍛煉。“舞龍”、“劃龍舟”游戲可以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訓練幼兒身體的協調性、節奏感,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和動作技巧。這些游戲都能使幼兒在娛樂中得到全身的鍛煉,促進身體的發育和體能的發展。同時,在游戲中,孩子們情緒高漲,樂此不疲,不僅達到了體育鍛煉的目的,增強了體質,而且還可以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積極樂觀的性格。
2.可以促進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
據統計,現在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高達80%,其中30%的孩子為重度感覺統合失調。學前期階段的孩子,可以從民間游戲中獲得視覺、聽覺、觸覺、平衡覺、本體覺等方面的鍛煉,從而有效刺激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例如,玩“跳大繩”游戲時,孩子們看著繩子甩出的方向跳到繩子的中心,跟著繩子甩動的節奏跳起來,促進了眼睛和動作節奏的協調。同樣,在“踢毽子”游戲時,毽子在腳的踢動下上下擺動,而眼睛也會不斷地追隨著毽子,眼睛和動作的節奏就要協調配合,才能使毽子不會掉落。這些游戲活動都刺激了幼兒的視覺、平衡覺、本體覺以及前庭覺的發展。
3.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提高參與的主動性。
在開展“舞龍”、“劃龍舟”的體育游戲活動時,我們為幼兒提供的器械分了三個探索階段來開展。第一階段,我們用廢舊材料紙箱做成龍頭,紅白藍布為龍身,制作成成品讓孩子們直接學習舞龍和劃龍舟,孩子們參與游戲的主動性不明顯;第二階段,我們提供龍頭,用滑溜布做龍的身體,讓孩子們在身體上畫線條畫,或粘貼上剪貼畫,孩子們玩著自己參與動手裝飾的“舞龍”、“龍舟”游戲,不僅參與游戲的主動性提高了,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第三階段,用塑料飲料瓶作為龍的身體,瓶子的頭部和底部用鐵線分別做一個鉤子,兩個瓶子勾在一起為一小段龍身,孩子們拿著一小段龍身自主游戲,接著再探索出倆倆動手把瓶子連接起來玩的方法,最后再與龍頭連接,進行舞龍游戲。這樣既有效地鍛煉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也使得幼兒的游戲熱情高漲,提高了孩子們游戲的積極性與持久性,使身體素質得到有效的發展。
二、嶺南民間游戲與幼兒的心理發展
1.有助于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行)》組織與實施:“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在體育教學內容與實施過程中不僅有健康領域的知識,還聯系著其他領域的內容,如社會、藝術、科學和語言等。在初次玩“跳橡皮筋”游戲時,我們教幼兒唱歌謠:“小汽車滴滴滴,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等孩子們熟悉了歌謠后,引導孩子把歌謠改編為具有嶺南特色的方言歌謠:“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三四、四三二,四五六七八九十……”在這說說唱唱中,幼兒不僅鍛煉了身體,增強了感知能力,獲得了科學知識,還豐富了詞匯,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現在幾乎每天在幼兒園的每個角落都會聽到孩子們念方言歌謠的聲音。
2.可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1)促進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
在探索“舞龍”游戲的多種玩法時,我為幼兒提供了塑料瓶子,瓶子的頭部和底部用鐵線分別做一個鉤子,兩個瓶子勾在一起,其中一個瓶身的中間插有一長管,孩子們拿著長管擺動瓶子玩舞龍的游戲。我在旁邊擺弄著龍頭,并提醒道:“怎樣才能把龍的身體跟龍頭連起來呢?”一個孩子很快就發現了瓶子上的鉤子,就大聲說:“梁老師,我看到了瓶子上有一個鉤子,我們可以把它們連起來。”其他的孩子也紛紛呼應,接下來孩子們三三倆倆合作動手把瓶子連接了起來,最后再與龍頭連接,開始玩起“舞龍”的合作游戲。孩子們通過探索、合作拼接的過程,不但體驗到共同活動的快樂,使游戲活動更有趣,還促進了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
(2)讓幼兒學習遵守規則,體會規則的意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在合作游戲中具有關鍵的意義,只有共同遵守規則,才能順利地進行游戲活動。
案例一:“劃龍舟”游戲已開展了一個星期,幼兒的手腳協調性和力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天的劃龍舟游戲,孩子們玩得很開心,這時詩怡跑來說:“梁老師,剛才蛟龍隊的小朋友沒有劃到終點,就停下來了,他們不遵守規則。”我問:“用什么方法可以讓小朋友更好的遵守游戲規則,做到競賽的公平公正呢?”梓琳說:“老師,要不我們輪流做裁判員,裁判員就讓最遵守規則的小朋友來當。”
分析:幼兒的游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班孩子有了一定的競爭意識和規則意識,在游戲中能夠發現問題,并會思考解決問題。通過和孩子們的談話討論,我決定根據孩子們的想法和他們一起制作《龍舟競賽表》,并讓孩子自己來當裁判員,讓他們在自己設計的游戲中體會規則的意義、富有個性的發展。
案例二:“跳橡皮筋”游戲開展有一段時間了,孩子們探索出了多種跳皮筋的玩法,有三人玩的、四人玩的,甚至多人玩形狀變化的。這天,孩子們玩“跳橡皮筋”,先用兩張凳子套住一條橡皮筋,一條橡皮筋為一排,擺成六排,孩子們分成兩隊,跟著音樂有節奏地跳了起來。由于每個孩子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有一些孩子跳起來會慢些,有一些跳起來會快一點,于是出現了推擠的現象。這時,濤濤主動請纓說:“老師,我來做指揮員吧。”于是他像模像樣站在隊列旁邊指揮了起來,并不停地告訴伙伴們:“要學會等待,不著急,等音樂起時再跳!”在他的指揮下,游戲有序、有趣地開展下去。
分析:大班孩子的規則意識逐步形成,他們開始學習著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守集體的一些共同規則,還特別喜歡有規則的體育游戲,但這一時期的孩子對規則的認識還沒有達到自律,請孩子來做指揮員,可以讓孩子體會規則的意義,起到自律的作用。
3.可以促進幼兒自信心的發展。
人的自信是在個體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民間游戲可以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建立自信心。這天的晨間活動,我們是玩“踢毽子”,性格內向的瑩瑩拿著毽子不知所措地站著看同伴玩,我走過去問道:“你干嘛不和同伴玩呢?”“我不會踢毽子,我怕他們會笑我”瑩瑩小聲地說,“那我們一起玩,你先把毽子扔給我,我來踢,我再扔給你踢,好嗎?”接著,我倆就玩起了你扔我踢的游戲。不一會,瑩瑩說:“老師,我想試一試自己來踢。”于是,她就開始用剛才和我踢的方法自己嘗試玩起來。在下一次的游戲活動中,瑩瑩走過來開心地跟我說:“梁老師,我學會踢毽子了。”看著瑩瑩快樂地融入到同伴之中,聽著她和同伴比賽踢毽子數數時發出的清脆聲,我欣然而笑了。
游戲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練習、不斷進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由于游戲技能的逐漸提高而建立起自信心。這種自信是幼兒基于自己的努力而慢慢建立起來的,這樣的自信是真正的自信。
4.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在“跳橡皮筋”集體教學活動后,孩子們對跳橡皮筋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不斷的練習中,孩子們基本能跟著歌謠跳皮筋。游戲開始了,只見梓樺站著東張西望地不動,我問:“樺樺,為啥不跳啦?”“我們三個人,總是這樣跳,不好玩。”“如果你們三個人跟他們三個人合作,你們想一下可以怎么玩,比如,變一下隊形”我在旁邊給與引導。“老師,我知道了,我們可以變三角形,四邊形。”于是,她就叫旁邊的一組幼兒加入,三個人套皮筋,其他的幼兒繞著皮筋跳起來,接著又變化成四個人套皮筋,玩得不亦樂乎。
幼兒對于新事物特別感興趣,隨著游戲隊形的變化,幼兒對跳皮筋的多樣玩法游戲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三、結語
嶺南民間體育游戲對兒童各方面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能起到其他教育形式所無法替代的作用,探索更多的嶺南民間游戲,讓幼兒的童年多彩絢爛,身心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著作:[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31-36.
著作:[2]智學,張建歲主編.《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應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11-17.
著作:[3]李季湄,馮曉霞主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