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細平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再造藝術,她是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建構與靈魂塑造的別類藝術,它有別于可觀可感的物體新生藝術。由于塑造對象的特殊性,身為教師,其職能也就存在著特殊性。作為師長,傳道授業,星火傳承,創新破舊,以符合社會發展觀、人才觀的知識、技能和理念來培養孩子,責任重大,道途遙遠。造就一棟梁,非數十年聚集體智慧精雕細琢而不可。校長的作用,我個人認為,就是如何更好地凝合眾人的力量與才智,你琢我來磨,共同來完成一件藝術品。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開蒙啟智,辟混沌而清明,所重復付出的精力和時間,沒有從事此行業的人是不容易深切理解的。據我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于教育能定位自我不容易。要成為一校的決策著、引領者和實踐者,必有合乎教育本質與規律的育人理念,合理整合資源、平衡教師角色分配的高能力,以科學模式,突顯質量意識,方能取得學校教育整體“優質效果”。我思“四善”必須長期努力追求,那就是“善知、善恒、善破、善新”,在此,我淺談一下我個人的認識。
1善知
即不斷提升自我認知力,善于做到自知、他知。作為校長,必須常思、善思,常常思考平日工作的成敗得失,善于從各種工作現象中找到符合事物良性發展的規律;有較強的資源協調和教師角色分配能力;有強烈的大局意識和處理方略;思想不頑固保守,能變性地看待同行和下屬;能洞察不同年齡段教師工作需要與情感要求;對待新的教育理念,不回避,有學習的需要與熱情;鼓勵后秀,重視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不同的教師,能力不一樣,情感需求也不同,他們對工作投入的熱情與能量也不等,校長要熟悉個性,量才而給予相應的平臺,度情而給予合理的分配,只要有平臺有資源。學校絕不能吝嗇給他們展示自身熱情與才干的機會,校長要有用人的勇氣與決斷作為的能力。學校中層干部、班主任,在各自的崗位上,要敢于、善于獨當一面,以旺盛的工作熱情和渴求進步的態勢,展現自己工作的卓有成績。熱情,是重要的工作力!因此,校長不斷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結合學校實際,洞悉不同教師的優勢和專能,尊重人才,全局分配,合理統籌,集眾人之智慧,是治理好學校的重要因素。在大局理念下,實施和貫徹上級方針、政策和指令,營建教師健康性你爭我奪局面,共同為教學和管理的良善發展做出貢獻,學校“齊抓共管”意識與氛圍自然形成。
2善恒
恒久的管理體制,有利于日常工作有條不紊的運行。學校是育人單位,集中了眾多的師生,要想教學秩序良性發展,最忌朝令夕改,每天工作頭緒不一樣。人往往有思維的定性,對一種秩序有適應性,一旦打亂了老師們習慣了的平和節奏,導致思維的混亂而降低工作情感的冷靜度,干擾了教師的工作進程,從而直接影響了學校的管理水平。如上班上課制度、課間安全保障制度、午休負責制度、食堂安全就餐制度、常規教學管理制度、研修制度、上學放學值崗制度,常態化的廣播宣傳制度以及衛生保障制度、獎懲制度等等,做到“事前說好,事后不煩惱”。鑒于此,學校開學召開全體教師大會,應明確制度,人“定”教首先必須體制明,制度一旦確立,職責在于“恒”守。從哪里抓“恒”?抓教師。教師是一切工作能動力得以體現的最決定因素!我認為:小到家庭,家有能主,依家法而治,家道昌盛;大到國家,管子言:“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鄧小平同志說:“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償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有了明正管理體制的約束,教師們依制度而行,“制度問題解決了,思想作風問題也就解決了。”
作為學校的領導者,臨時說道,今天一說辭,明天一道法,缺乏經過實踐認可的做法,最終很有可能“搬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符合學校客觀實際、合乎教學規律的管理制度,眾人同章同法,才能生成良善的教育秩序,學校日常工作才能悄然有序地、健康地向既定目標持續發展。一旦領導因工作需要,臨時出行,學校也會照章運作。因此,身為校長,要特別重視制度建設和維護其恒定性。制度一旦以文字形式達成共識,各部門、各崗位責任人就嚴令執行。行得好的,就是能人,是干才,就應當給予肯定和表揚;做到不好的,絕不回避批評,并提出期望。無論是作嚴肅或肯定的點評,觀點鮮明,要讓教師知道,學校支持什么,希望什么。當然,“善恒”,先須“善”,只有符合學校實際,體現教育規律的制度才為“善”。以“善”為基礎,“善”才會以“恒”得以展現和延伸。
3善破善新
是學校永保青春活力的法寶。前面有言,學校重視制度的“守恒”,不是固守老舊,不求創新。“守恒”是遵循實際與教學規律和創新基礎上的守恒。有句名言說得好:“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有合理的,尤其是有效的管理。”“守恒”,是堅守符合學校實際,符合科學的管理要求,在工作中得到應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或管理效果的方式與方法。例如:為了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學校少先隊部可充分發揮廣播功能,實行“每日三宣傳”制度,即早宣傳、上午下午放學宣傳此為“守恒”。但宣傳的內容要不斷創新,學校的好人好事好氣象、衛生打掃和保持情況、有眼保健操落實情況、政令精神焦點教導、美文大家欣賞……一日三宣傳制度是“恒”的,幫助學校管理的理念卻是活的。又如每周周一升國旗制度是“恒”的,但國旗下講話,內容是活的。只要能教育學生,幫助學生,便于打開學校教學與管理的局面,則都可以求“新”,模式可以多樣化。“破”除陳舊單一的領導講話模式,可以讀故事、講成語、念格言、誦經典,也可以師生對話、班級自教自講大比拼……話題可以嚴肅,也可以輕松歡樂,只要能讓學生明白做人做學問的道理就好。
當然,“破”,只是相對“錯”和“誤”而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對于不利于教學與管理的方式與措施,學校要不羞于改正。如發現明顯加重了教師、學生負擔,并且影響了教學的做法要堅決取締。
總之,管理一校,理念也許甚多,但無論多異多不同,其核心是促進學生發展,促進優質人才的培養。“四善”思想,是我治校的個人之見,也許,內中存在理念偏頗或不全面之處,望不吝賜教。
(作者單位: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