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忠
摘要:高層住宅小區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效果也是衡量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然而從現階段高層住宅小區的建設情況來看,信號覆蓋質量比較低,有很多信號弱區和信號盲區,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所以對于網絡運營商而言,有必要增強對高層住宅小區信號覆蓋問題的重視,對覆蓋方案進行合理制定,進而提升城市建設水平。
關鍵詞:高層住宅小區;立體化覆蓋;信號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住宅區信號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實現高層住宅小區的立體化覆蓋以滿足人們的要求,是各大運營商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高層住宅小區立體化覆蓋所面臨的困境,其次從信號特點、話務量分析、用戶數量、信號源選取等方面分析了立體化覆蓋的設計思路,接下來從外圍房間覆蓋、內部區域覆蓋、組網方式等方面探討了立體化覆蓋的實現方式,最后對立體化覆蓋進行了一些創新性思考。
1高層住宅小區立體化覆蓋所面臨的困境
對于高層住宅來說,其高度普遍在20層到30層之間,不僅密集,而且多數都是塔式住宅,這種住宅結構十分復雜。首先,高層所接收的信號強度普遍在-50到-65dBm之間,高層信號比較雜亂,并且切換頻繁,很容易產生孤島效應以及乒乓效應。其次,因為高層住宅比較密集,會對信號進行阻擋,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陰影區域,導致一些樓宇側面樓層的信號比較弱。最后,因為住宅樓的建筑結構比較特殊,再加上受到業主因素的影響,因此很難實現入戶覆蓋,對于一些網絡解決方案來說,應用的效果也并不是十分理想。
2立體化覆蓋的設計思路
2.1明確信號特點
對于無線宏站組網來說,城市中基站天線的高度約為30米。對于樓層高度在30米之下的區域來說,由于受到信號折射以及信號反射等的影響,會出現一些越區覆蓋的現象,增強了信號的干擾性,進而引發串話、信號斷續以及單通等一系列問題。對于樓層高度在30米到50米之間的區域來說,會產生一些沒有主導頻的小區信號,并且信號質量不高,切換比較頻繁,在建筑物阻擋的影響下,會降低室內覆蓋的均衡性。對于樓層高度在50米以上的區域來說,極可能產生信號盲區,降低手機信號的強度,甚至會出現無網絡的現象,對用戶感知造成嚴重影響。
2.2注重話務量分析
對于高層住宅小區而言,話務分布較為分散,而從時間的角度來分析,又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晚上、上班之前、下班之后等時間段。高層住宅具有話務量高以及人口密度大等眾多特點,并且很多話務量都出現在了中高端,業務需求量比較大。
2.3明確用戶數量
根據現場勘測數據、建筑規劃資料等的實際情況,對各個住宅區的入住率情況和住宅人口等進行全面了解,再根據當地的話務模型,對話務量情況進行估算,在走訪調查的基礎上,對入住率情況進行核實,對用戶數、話務量等進行合理預測。其中,預測用戶數等于建筑戶數、入住率、手機擁有率、戶均人口、通信用戶占有率等的乘積;2G話務量等于用戶的愛爾蘭取值與預測用戶數的乘積;3G話務量等于單用戶的話務模型與預測用戶數的乘積。對于話務模型來說,主要體現在用戶開銷、數據以及語音等方面。可以通過全網話務量、全網流量、網上用戶數等對語音話務模型、數據話務模型等進行計算。
2.4合理選取信號源
根據住宅小區用戶和話務量等的實際情況,可以將BBU+RRU方式作為信號源,并通過RRU技術實現信號的發射與傳輸。
3立體化覆蓋的實現方式
3.1外圍房間覆蓋
如果高層住宅小區屬于板式的,那么可以根據周邊情況,對室內進行覆蓋,結合高層住宅結構特點,可以通過射燈天線,以“從高往低打”、“從低往高打”等方式對室內外側房間進行覆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樓宇距離、室外天線角度、室外天線類型、天線功率以及天線安裝位置等進行充分考慮,不僅需要實現高層住宅的立體化覆蓋,同時也需要對基站干擾問題進行有效避免。
在利用室外天線對室內進行覆蓋時,應該對天線角度進行合理規劃,其中包括方向角、下傾角或者是上仰角等,要確保被覆蓋的區域在天線的主瓣方向上,進而增強覆蓋區域的場強強度,同時也需要盡可能減少外泄。
3.2內部區域覆蓋
如果高層住宅小區屬于塔式的,那么通過室外信號穿透進行覆蓋就不會起到較好的效果,對于電梯來說,普遍設置在建筑物的中間位置,導致室外信號無法對其進行穿透,進而形成了信號盲區。多數情況下都會在室內公共走道、地下停車場、電梯以及電梯侯梯廳等場所安裝室內分布系統,進而對高層住宅小區進行立體化的信號覆蓋。
3.3合理應用組網方式
利用RRU技術進行覆蓋,尤其是對樓宇電梯廳、外圍房間等進行信號覆蓋時,可以對小區切換問題進行有效避免,對網絡覆蓋質量進行了有效保障。
4立體化覆蓋的創新性思考
從部署難度以及網絡造價等角度來分析,通過室外射燈天線對室內進行覆蓋,不僅增加了天線的覆蓋面積,同時在網絡造價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并且普遍是一些室外作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難度和協調難度。通過室內分布系統對室內進行覆蓋,限制了天線的覆蓋范圍,并且網絡造價也相對較高,再加上多數都是一些室內作業,因此增加了施工、協調等的難度。經實踐表明,通過室外射燈天線對室內進行覆蓋,主要對外側房間進行了信號覆蓋,而對于內側走道、背面房間來說,信號覆蓋質量比較低,也就是說這種信號覆蓋方式比較適合對室內外側區域進行信號覆蓋。通過室內分布系統對室內進行覆蓋,主要是對室內內側區域進行了信號覆蓋,而對于外側房間來說,信號覆蓋質量較差,也就是說這種信號覆蓋方式比較適合對內側隱蔽區域進行信號覆蓋。所以筆者建議,在對高層住宅小區進行立體化覆蓋時,可以將兩種覆蓋方式進行有效結合,實現內側隱蔽區域以及外側房間等的全方位覆蓋,進而增強信號覆蓋效果。
5結論
總而言之,要想對民生質量問題進行改善、實現城市的快速發展,就必須對高層住宅小區進行立體化覆蓋。因此對于網絡運營商而言,需要對高層住宅小區立體化覆蓋所面臨的困境進行明確,并在信號特點、話務量分析、用戶數量、信號源選取等的基礎上,對覆蓋方案進行合理制定,做好外圍房間以及內部區域等的覆蓋工作,進而提高高層住宅小區的網絡質量
參考文獻:
[1]龔德才,張怡,王昕.高層住宅小區立體化覆蓋方案研究[J].郵電設計技術,2016(10).
[2]趙鑫,陳茂春,申艷秋.高層住宅深度覆蓋方案淺談[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4).
(作者單位:深圳市電信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