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桓瑜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黨和政府基于我國社會現實需要和時代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戰略選擇。在新時代條件下,我國農村面臨許多問題、矛盾和沖突,這些矛盾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愿景,就必須加快解決我國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問題,這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和難點。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國夢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我國新農村的崛起和縮小城鄉差距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分析了新時代農村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新時代;農村;意義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3-0019-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C911 ? ? ? ?文獻標志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1]。把鄉村振興戰略正式作為我國一項戰略方針確立下來,意味著黨和國家已經將鄉村振興戰略從理論層面擴展到實踐層面,這為新時代條件下我國農村迅速崛起和實現國家“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長期以來農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關鍵性作用。如今,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和巨大進步,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但是,還存在諸多矛盾與沖突,尤其是城鄉發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矛盾最為明顯,造成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農村生產力發展滯后,產業結構單一且技術水平落后,勞動力流失和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我國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這一矛盾的具體體現。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符合我國現實發展需要的[2]。
1 ?新時代農村發展現狀及其存在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這意味著我國社會主義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是,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問題依然突出,如城鄉收入差距拉大、產業產能過剩、環境污染嚴重、人口老齡化問題加重等,這些問題嚴重阻礙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這些問題大都存在于我國農村地區。當前我國大多數農村已經開始轉型發展,鄉村旅游和鄉村產業鏈不斷興起,帶動農村經濟飛速發展,但很多都是粗放式發展,沒有與當代技術相結合來推動產業發展,有些甚至走的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與綠色生態理念背道而馳。當前我國農村存在的共性問題有以下幾點。
1.1 ?農村產業同質化現象嚴重,盲目跟風現象屢見不鮮
我國農村產品普遍缺乏地方特色,農產品產業鏈短,產業融合比例低,產品粗加工占比高,導致產品附加值低,農民增收困難。沒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去發展,反而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使得農民群眾生活更加困苦。
1.2 ?農村企業生產的產品良莠不齊,企業沒有樹立品牌意識
農村企業生產的許多產品質量不過關。由于農村一般地處偏遠地區且交通不便,容易產生市場監管的空白區,使產品質量難以得到有效管控。再加上農民群眾文化水平低,防范意識薄弱,很容易被不良商家利用和欺騙。農村企業品牌“多而不精”,沒有樹立品牌的意識,甚至有的農村企業注冊品牌單純只是為了應付國家質監局檢查。
1.3 ?農民群眾文化水平低,產業創新動力嚴重不足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農村產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并提高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引進國內、國際先進技術,改造落后產業,使農村產業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但現實情況是農民的文化素質水平無法滿足企業迅速發展的需要,農村企業生產設備落后且許多農民企業家根本沒有創新意識和競爭意識,只是單純地擴大生產加工,并不去思考如何實現產業優化轉型,往往會導致產品滯銷和企業破產,這樣的發展模式注定是失敗的。
2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階段性謀劃,明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時的目標任務[3],并把每一項都劃分出具體可行的步驟,是我國農村產業振興的全局指導方針。
2.1 ?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供給側出發,調整產業結構以適應市場發展的現實需要,不斷利用農村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來進行產業調整。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選擇發展方向,形成主導產業或發展適合本地的特色農業,使農村企業獲得持久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2.2 ?推動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借助優勢產業,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要借助優勢產業,帶動鄉村經濟發展,發展鄉村旅游業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也不斷提高,例如每年“黃金周”時的旅游熱,許多鄉村風景地區逐漸成為了人們旅游的首選目的地,這就促使鄉村旅游業迅速發展。發展鄉村旅游業不僅可以給當地農村、農民帶來經濟收入,也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體驗鄉村農家樂和果園采摘、游覽當地山水風光、感受田園生活等,拓寬增收渠道,幫助解決當地的貧困問題。而且發展旅游業也會幫助農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促使道路交通和通訊網絡等建設完善,這是新時代農村發展的基本保證[4]。
2.3 ?引入互聯網
首先,需要對農村實施網絡全覆蓋,保證農民都可以便捷地使用互聯網。其次,要聘請互聯網老師對農民進行培訓,教他們如何使用互聯網并利用網絡來銷售產品,解決產品滯銷問題,擴大銷路以賺取更多利潤。再次,要教育農民警惕互聯網詐騙,提高自我防范意識,不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最后,要加大對互聯網技術的投資,整合多元投資渠道,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力和提高農業企業生產力水平。
2.4 ?提高農民的專業素養,鼓勵大學生回農村支援建設和自主創業
要適當引導大學生畢業后回農村支援鄉村建設,助推農村經濟發展。與此同時,要加強對農民的專業培訓和素質提升,幫助農民實現自我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
2.5 ?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發展綠色健康農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新時代條件下,農村發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優先發展低碳環保產業和培育綠色健康的農產品,在開發農村旅游的同時,注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具體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
3.1 ?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選擇
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和薄弱環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短板,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農村表現得最為突出。鄉村振興戰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和資金技術支持,推動農業產品由數量導向向質量導向轉變,構建了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 ?實現農民增收減負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偉大目標的必要前提
農民的生活水平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僅拓寬了農民的增收渠道,改善了農民生活水平,還解決了一系列關乎民生的重大問題,如農民子女上學難、鄉村道路交通不暢通、醫療衛生條件差等問題,這些問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這充分說明了黨立足于新的歷史條件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符合我國具體實際的,是推動我國繼續向前發展的動力源泉。
3.3 ?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和建成美麗中國的必要前提
農村雖然經濟發展落后于城市,但有其自身優勢,生態環境優美就是農村地區最大的優勢。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在努力進行鄉村產業發展的同時,要加大對環境的保護。把綠色生態作為產業發展方向是符合鄉村振興發展理念的,不僅可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還可以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給后代留下一片綠水青山。
4 ?結束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科學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社會發展要求所作出的戰略選擇,必須認真貫徹執行,讓社會主義新農村煥發出強大動力,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新飛躍,讓農民過上生活富裕、心理富足的美好生活,讓社會主義新農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 ?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劉盛.鄉風文明與鄉村振興:重要意義、現實難點與關鍵舉措[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8,17(5):629-634.
[3]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18-09-20].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1/2018/0926/c1001-30315263-2.html.
[4]陳野,王平.歷史站位與全局關切:習近平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J].浙江學刊,2018(6):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