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劍
摘 要:目前,我國正處于農業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順應時代潮流,對當前農業經濟管理進行升級和優化,增強農業經濟管理的時效性,是值得從業人員思考的問題之一。圍繞經濟新常態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探討了其優化路徑。
關鍵詞:新常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路徑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1-0069-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農業經濟管理是基于國家經濟政策,以社會經濟條件為媒介、國家市場環境變化為參考因素的一項重要管理活動[1]。隨著經濟發展,我國農業產業保持著逐年增長態勢。近年來,我國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研究和實踐探索越發深入和廣泛。但是,當前新常態下我國農業經濟體制和基礎設施建設都存在著不足之處,嚴重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因此,在新常態背景下,必須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進行模式創新,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結構的升級和優化。
1 ?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管理面臨的困境
1.1 ?基礎設施落后,缺少技術創新
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的有關部門不夠重視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致使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加上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資金投入過少,導致農業基礎設施缺少資金,不利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而農業基礎設施是否完善,直接決定了農業生產效率的高低,農業生產效率低就無法形成集約化和現代化,進而影響農產品的收益,嚴重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造成惡性循環。
1.2 ?體制建設滯后,缺乏龍頭企業
以往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采用的是傳統小農模式,具有極強的局限性,無法適應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求,影響我國現代化建設。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建設存在嚴重的滯后性,跟不上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農村土地承包制影響了土地經營權的有效流轉,農村出現大量閑置農田資源,若不能對這部分閑置農田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和利用,就難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2]。除此之外,我國農村嚴重缺乏從事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龍頭企業,大部分企業規模比較小,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弱,與農戶之間的業務關聯不多,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且企業對現代化的生產和經營理念應用不足,導致企業發展水平較低,進而造成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農業經濟管理無法落實。
1.3 ?管理人員過少,能力有待提高
農業經濟管理從業人員自身的專業水平,直接決定了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高低。我國有著大量流動人口,其中大部分都是農民外出尋求發展,導致農村勞動力流失嚴重。農村剩余勞動力以兒童和老人為主,但是這部分人群因為年齡的限制,無法參與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當中,導致了新農村建設速度較慢,進而影響我國的農業結構升級和優化。我國農業經濟管理起步相對較晚,在人才儲備方面有著較大的缺陷。在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管理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但是目前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儲備過少,無法滿足農業經濟管理對人才的需求。
1.4 ?金融體系待完善,產銷聯合不健全
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金融體系的支持,但是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不夠完善,產銷聯合制度也不健全。雖然我國為提高農業經濟出臺了很多有傾向性的政策,但是政策執行未達到預期效果[3]。
2 ?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
2.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科技水平
農業基礎設施完善與否直接決定農業生產效率的高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科技水平是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我國要注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創新資金投入,積極進行新常態下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不斷更新和升級農業生產設備,減少人力物力的成本投入,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水平。政府要給予農業生產財政優惠,積極引導農民優化農業生產設備,必要時可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幫助農民建立起機械化的農業生產模式,提高農民的農業生產收入,進而促進農業生產結構升級和優化。
2.2 ?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
我國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長期缺失,致使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較為混亂和隨意。在新常態下優化農業經濟管理,從根本上確保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發揮最大作用,成為了政府部門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是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的前提條件。在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過程當中,政府相關機構和部門必須對農業生產進行全面而系統的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完善和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以保障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發揮出最大的效用,滿足新常態下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
2.3 ?培育龍頭企業,發揮帶頭作用
我國要重視培育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龍頭企業,讓這些企業發揮帶頭作用,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的生產效率和質量。面對新常態下復雜的市場環境,現代農業生產企業要想在市場上謀求立足之地和提高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對市場環境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構建科學合理的企業結構,制定有實際效果的戰略目標,形成品牌優勢。
除此之外,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企業必須強化品牌意識和危機意識,將市場強大的競爭力轉化為促使企業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動力源泉,及時淘汰弱勢產品,擴大優質產品的優勢,進而形成品牌效應,擴大企業的影響范圍。在培育龍頭企業的過程當中,只靠企業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各級政府要給予相應的支持,引導企業拓展農產品的附加值效益空間,找到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最佳切入點,以確保企業的效益最大化,進而讓這部分龍頭企業成為鼓勵其他企業不斷創新發展的榜樣力量。
2.4 ?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管理人員能力
在新常態下,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高。從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人員不僅要掌握較強的成本核算和資本運作等專業能力,還要具備較高的道德素養。為從根本上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水平,必須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選拔標準,讓具備較高能力的人員進入到農業經濟管理行業,篩選并提拔優秀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
除此之外,相關部門要定期對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采取崗位培訓、導師講座或對外交流等方式,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技能,培養其責任感和榮譽感,進而培養出一支具備高能力和高素質的農業經濟管理隊伍。
3 ?結束語
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存在著許多問題,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發展。在新常態下,要不斷革新農業經濟管理模式,解決現存問題,全面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邢慶樂.淺談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的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13):247.
[2]王虎忠.新常態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路徑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9(4):65.
[3]鄧東元.新常態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路徑[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