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良
(寧波財經學院,浙江 寧波 315200)
(一)學生篡改教學數據:近日來,網絡不斷爆出學生為了個人利益,使用網絡技術竊取老師的期末試卷,導致教師的試卷泄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受到了處分,同時,教師也因為泄題受到了相應的行政處分。由此可見這種情況是極其惡劣的,不僅學生受到了處分,老師的利益也沒有得到相應保護。同時,溫州某高校也爆出了某學生利用網絡技術去篡改他的期末考試成績,這種現象在各所高校也是屢禁不止。由此可見,學生利用網絡技術篡改教學數據已經到了很普遍的情況,必須要立即改正。
(二)第二點,教師篡改相應的數據:在去年12月份網絡爆出了一起事件,某高校的老師收了學生的好處,篡改了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后被教務處查出,該高校老師受到了教務處的行政處分。該事件極大地損害了高校老師在學生當中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不平等,屢屢出現教師修改教學大綱,導致學生的成績和教學大綱不一致,學生的利益受到影響,使得學生的利益并沒有得到保護。導致很多學生,在期初的時候提出復議,要檢查自己的成績是否出現錯誤。
區塊鏈是一個無政府的產物,它的作者中本聰發明這個東西的用意就是為了去掉政府的監督。我們知道,一般的網絡存儲需要有一個中央服務器的,而區塊鏈的第一個特點叫做去中心化。
(一)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意思,就是說每臺機器它都是自己存儲數據。說說為什么要去中心化,第一點去中心化,有更高的容錯能力。因為我們了解一臺服務器,它出錯的概率是比較高的。而很多臺服務器都在網絡上面并行處理,幾十臺甚至上百臺服務器,同時出錯的概率幾乎等于零。第二個更具公平,因為你想要去創改所有服務器上面的書。上述的行為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去中心化的操作,它的特點是更具公平性。
(二)不可篡改:第二個特點,不可篡改。由上,因為去中心化,使得所有的服務器都是分散的。如果要修改這些數據,就必須要去修改互聯網中所有服務器的數據。這樣相當于是用一人之力去對抗整個互聯網的服務器。所以區塊鏈技術的第二個特點是不可篡改性。
(三)共識機制:關于區塊鏈的共享機制。我們知道,區塊鏈上面的所有數據是每個節點他都能看到,這個數據是透明的、是共享。每個人都有權限去訪問他,我們認為這里面的數據,它是一種共享的機制。
(一)體系架構
區塊鏈技術為教學糾紛改革系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管理機制。它從數據產生到數據結束的期間,全方位對數據進行了監控和管理。如果某個節點想要改動數據,那么通過其他節點的驗證和認可。這樣每個節點既是管理者,又是監督者。通過上述機制,區塊鏈技術很好的保證了教學糾紛改革系統中的數據不能得到串改,保證了系統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二)節點設置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本系統提出了基于分組的共識機制,具體如下。本系統采用分組的方式將教學糾紛改革系統分成四個節點即:分別為主管部門、學校管理部門、學生節點管理部門和企業節點管理部門。每個管理部門分別進行代理節點的投票,每個集合至少選出一個代理節點來行使本集合的代理權。四個群主選出的代理權,組成代理節點。

(三)信用機制
為了精確判定系統中的惡意節點,細化管理系統中節點的狀態。本系統推出基于信用機制的共識算法。該算法加強了檢測惡意節點的及時性。節點投票過程中,除了支持票外,還可以投遞基于該節點的自身判別的反對票。及時完成投票行為影響節點狀態變更,準時剔除惡意代理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