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清潔科技”新聞網9月16日文章,原題:對氣候變化采取行動,中國做的比多數人想象得好很多一位朋友最近在北京待了一個月。他喜歡步行,每天要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走上20公里。他有兩個觀察,作為一直關注中國的人,筆者深以為然。
第一是空氣潔凈、天空碧藍。誠然,筆者的朋友待在北京時,是空氣相對較好的夏季而非空氣質量通常最差的冬天。但過去10年來,中國城市的空氣質量改善確實非常顯著。第二是街頭非常安靜,比我們所在的溫哥華一家咖啡廳外面的街道還要安靜很多。這不是因為街上空無一人。恰恰相反,街上汽車、行人川流不息。但因為很多車輛都是電動的,沒有發動機的聲音。在城市街道低速行駛時,只有輪胎駛過路面的聲音,所以很安靜。
干凈的空氣、安靜的街道——這就是中國首都,一個人口將近2200萬的城市。但是在這方面以及很多其他方面,許多人對中國的看法仍然停留在過去。
眼下,美國正發起對華貿易戰,特朗普頻頻攻擊中國。眾所周知,他曾發推稱,“全球變暖的概念是中國人杜撰的,也是為了中國人,目的是令美國制造業失去競爭力”。許多否定氣候變化的人士,在他們的各種理論遭到駁斥后,總會搬出一條:美國做什么無關緊要,因為中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且還在不斷新開燃煤電廠。
但實際上,關于中國還有另一個故事,這是一個與筆者朋友的觀察一致卻沒有被西方完全報道或理解的故事。中國很可能提前10年實現其減排目標。
從歷史上看,人口僅為中國1/4的美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是中國的兩倍。是的,中國現在是排放最多的國家,但我們不要忘了,中國占到世界18%的人口,也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世界15%的GDP來自中國。
現在,我們知道從人均和GDP方面理解排放,中國不是造成全球變暖的頭號國家,只是現今排放最多的國家。我們不妨看看中國做了什么。中國的水力、風能、太陽能和核能發電等低碳發電量超過全球任何一個國家,并且在每一項上都超過排在后面的兩到三個國家的總和。2017年,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是美國的3倍。中國還比其他國家修建了更多高壓直流輸電設施,以使可再生電力以低損耗輸送到主要人口中心。
中國有超過40萬輛電動公共汽車,相當于每天替代了27萬桶石油。而多數擁有“大型”電動巴士車隊的國家的保有量低于270輛,比中國低三個數量級。中國消費者購買的電動汽車占世界銷售量的一半。中國有大約3萬公里電氣化高速鐵路,并計劃擴大到約3.8萬公里,夠繞地球一圈。世界上沒有其他國家接近中國的數字,歐洲高鐵總里程只有中國的1/3,而美國和加拿大為零。中國還是世界上植樹造林最積極的國家,1990年以來,中國植樹約380億棵,造林面積相當于一個法國。
值得指出的是,去年中國排放增加2.3%,而美國同期的排放增加了3.4%。換言之,美國政客對中國指指戳戳,而實際上美國在錯誤的方向上走得快。中國在氣候方面所做的事與多數人所想截然不同。在應對全球變暖方面,中國理應是別國學習的榜樣。▲
(作者邁克爾·巴納德,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