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力
近日,歐洲央行宣布下調存款利率10個基點至-0.50%,同時宣布從11月1日起重啟資產購買計劃,規模為每月200億歐元,且無固定期限。美聯儲隨后降息也將是大概率事件,這意味著歐美新一輪降息和量寬大幕正式開啟。怎么看待此輪降息和量寬潮的動因和效果?
此輪降息和量寬的直接動因是歐美經濟衰退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統計數據顯示,歐元區二季度GDP環比增長0.2%,比一季度環比增幅放緩0.2個百分點。美國8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跌至49.9,為10年來首次跌破50榮枯線,8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上月的98.4降至89.8,創下自2012年12月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
治理經濟衰退,一如醫生治病,對癥下藥方可見效。歐美此輪降息和量寬則是病急亂投醫,難以產生積極效果。因為歐美國家目前面臨的經濟衰退并不是由經濟周期因素引起的,而是由長期存在且愈演愈烈的結構性問題引起的。西方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和社會不平等加劇,社會矛盾和沖突嚴重激化;二是去工業化加劇,制造業失去競爭力;三是人口老齡化加劇,財政負擔加重而高質量勞動資源嚴重匱乏;四是機器人替代勞動加速,就業形勢嚴峻;五是貨物出口能力衰竭,國際收支不平衡加劇。
這些結構性問題交織,直接導致歐美國家消費嚴重萎縮和投資動力嚴重不足,引發經濟停滯和經濟衰退。結構性問題不是從外部強加給歐美國家的,而是歐美國家實行的自由市場經濟內生的,具有客觀必然性。顯然,要解決西方國家經濟停滯和經濟衰退問題,必須先解決結構性問題。而要解決結構性問題,就是要對資本主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進行重大變革,而這一切在西方國家現有制度框架下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傳統的西方宏觀經濟理論根本認識不到這些結構性問題才是經濟衰退的真正原因,而是恪守經濟自由主義的教條,相信自由市場經濟具有自動恢復平衡的能力,一旦出現經濟危機和經濟衰退,政府只要通過降低利率和稅率的辦法刺激投資和消費,就能促進經濟增長,克服經濟衰退。這種認識上的錯誤導致宏觀調控牛頭不對馬嘴,無法產生積極效果。尤其是真正反映經濟實際狀況的消費支出、投資水平、收入增長、貨物出口、技術創新等指標乏善可陳。面對新的經濟衰退,歐美政府的應對政策毫無新意,依然沿襲舊的降息和量寬思路,效果可想而知。
首先,經濟失衡是經濟衰退的根本原因,降息和量寬政策在結構性問題面前根本無能為力。
其次,自金融危機以來歐美國家就一直不斷靠降息刺激經濟但收效甚微,已經證明降息并非上策。
再次,歐美掀起降息和量寬潮勢必引發貨幣戰,貨幣戰沒有贏家,只會惡化貿易和投資環境,加大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加速經濟衰退。▲
(作者是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環球時報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