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云飛
德清縣政府全力開展“城市大腦”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現“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德清,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屏智享生活,一站創新創業”的發展目標
2018年,湖州市德清縣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2018年9月,德清縣制定了《德清縣“城市大腦”建設實施方案(2019-2021年)》,計劃用三年的時間,以提升民生服務和城市治理為重點,全力開展“城市大腦”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現“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德清,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屏智享生活,一站創新創業”的發展目標,促進政府、社會、經濟全面融合。“城市大腦”強在哪兒?因何而強?近日,本刊記者采訪了德清縣大數據局關于縣級“城市大腦”建設的相關情況。
理念:建設“城市大腦”的基礎
德清縣大數據局副局長湯獻國認為,對于“城市大腦”的建設,是一個從逐漸深入至全面了解的過程,建設“城市大腦”的基礎就是大數據。大數據有別于之前的信息化,信息化力求線下的流程做到線上,是基于原有業務的升級提升。而大數據實際上是信息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產物,通過匯聚整合分析處理大數據,可以找到有別于以往的解決問題的最優方式。信息化是“成本”路徑,通過信息化可以減少線下流程的成本,大數據是“利潤”路徑,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可以產生新的業務,出現新的商業價值。
德清在“城市大腦”建設過程中,一是注重對數據進行收集、積累和分析,二是注重對原來的流程進行變革、創新,產生新的解決路徑和方法。通過數據資源開放,讓全社會共同挖掘數據價值,發揮數據深層次的能力。
數據開放包含兩個層次的內涵:一個是數據內容的開放,比如一個地區全部人口數量、男女比例、年齡分布等等基本信息數據,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對這些數據脫敏以后是可以開放的。另一個是數據能力的開放,比如我們經常會用到個人身份認證的功能,雖然個人身份信息是嚴格保密的,但是可以由公安部提供個人身份認證的功能,然后其他應用就可以來調用這個功能,這就是數據能力的開放。
理解:為什么要建“城市大腦”?
德清“城市大腦”是一個把城市的運作有機整合在一起的平臺,這個平臺前端有一雙‘雪亮的眼睛,中心有一個非常會計算的‘大腦,終端還有一個會智能處理的‘手腳,三者密不可分。
德清的“城市大腦”非常注重前端、中端和終端之間的有機結合,比如視頻技術應用,有了“大腦”后,可以對視頻采集的數據進行人工智能的運算、結構化處理、視頻數據分析,成為“會思考”的“大腦”。這樣前端有數據,中端有分析有“思考”,終端就可以直接著手解決關鍵需求和問題,整個過程僅需要少量人工甚至不需要人工干預,就能精準定位核心問題,采取最優化的解決方案,更迅速地解決問題。
所以,大數據建設和“城市大腦”建設具有劃時代的價值和意義。有了理解,就有了動力;根據理解,結合實際,就能制定符合德清“城市大腦”建設的目標。
方法:如何建設“城市大腦”?
從老百姓最期盼、從最有能力辦到的事情抓起,分清輕重緩急,拓展應用場景。有了這樣的理念,德清的“城市大腦”建設方法是有別于大城市的。大城市更多地從宏觀大平臺搭建著手,而德清的“城市大腦”結合德清現有的基礎和資源,從微觀的小場景小應用入手。
比如一個小場景的應用案例:工人在工地上戴安全帽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安全責任管理問題,必須在建筑工地上安裝若干攝像頭,通過人工智能視頻手段抓拍未佩戴安全帽的工人,一旦發現未佩戴安全帽的工人,整個“大腦”的流程就啟動了:這個工地是哪個部門管理的?誰負責安全管理?這些信息就會第一時間發送給響應管理部門,并告知時間、地點、違規責任人等相關信息。這樣,管理部門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精準的處理。處理完成后,處理結果將及時反饋到“大腦”,整個處理流程至此才完全結束。這是單一問題的處理,而德清的“大腦”要解決的不僅僅是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是諸多工地安全責任問題。隨著各個工地的安全管理情況匯總到‘大腦,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個工地安全管理責任的落實情況,一段時間內,可以精確地對其采取處罰、整改等行政手段。
把一個個碎片化的小場景組合起來,根據“需求”和“問題”導向,解決一個個小的問題,讓一個個小的場景通過“大腦”和應用成熟,且通過一個個小場景自由組合疊加來解決大場景的問題。“自下而上”構建整體的“城市大腦”,這是德清“城市大腦”的建設方法,這樣能更好的解決“城市大腦”建設的“落地”問題。德清“城市大腦”是“因地制宜”的,這種“接地氣”的做法,降低了“城市大腦”的建設成本,提高了“大腦”發揮功能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