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楚彬
在社群電商行業已出現第一陣營戰略群平臺的當下,初入社群電商行業的創業者,實現創業目標的方法
近幾年來,社群電商出現了井噴現象,其中比較典型的平臺包括拼多多、云集、環球捕手等。這些平臺憑借獨特的經營模式,輕易沖破淘寶、京東、唯品會等老牌電商的行業壟斷格局,用新型的社群營銷模式證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在比較充分競爭的電商市場格局中,只要創新,只要能找到新的市場需求和解決方案,就有機會大獲成功。
后來者也可居上
電商行業雖然具有天然壟斷性,即一旦某個平臺做大做強了,就會形成“馬太效應”——恒者恒強,后來者很難撼動其地位。但是,電商也是一個創新型行業,特別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后來者隨時都可能超越前人,甚至瓜分頭部平臺的流量。
那么,社群電商新入行創業者如何才能取得較好發展呢?縱觀當前排名較為靠前的社群電商平臺,其經營模式都大同小異,即“自用省錢,分享賺錢”。剛創辦平臺時,往往通過多層級定價模式分銷,消費者購買越多,進貨價就越低,分享越多,傭金就越高。這種方式由于類似傳銷的“拉人頭”模式,常常引起市場爭議,不少社群電商平臺由于經營出現多層級返傭金“拉人頭”現象,曾被市場監管部門以涉嫌傳銷行為高額處罰。當然,有的社群電商平臺一旦做大,擁有巨量注冊用戶后,就會盡快擺脫類傳銷模式,走上會員制營銷模式,經營重點轉為以海量注冊用戶自用省錢為主,不再強調分享賺錢,以此擺脫傳銷嫌疑。
三步走實現目標
在社群電商行業已出現第一陣營戰略群平臺的當下,初入社群電商行業的創業者,應該如何才可能實現創業目標呢?
首先,社群電商創業者,必須嚴格遵守電商法,特別是不能違反《反傳銷法》的規定,比如將經營重點放在分層級“拉人頭”,層層發展下線,而非銷售產品為主,或者在分享者傭金發放方面,出現傭金提成超過三級的現象。一旦違反《反傳銷法》的規定,就可能面臨著巨額處罰或停業整頓,對初創型企業極為不利。
其次,社群電商初創平臺在制定企業戰略時,最好不要一味貪圖做大,將大平臺視為直接競爭對手。畢竟,大平臺經過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苦心經營,普遍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口碑,其地位短期內較難撼動。而初創型平臺普遍缺乏強大的資金鏈,根本難以通過“燒錢”做廣告快速打造品牌的模式。與大平臺相抗衡,比較明智的做法,莫過于與大平臺實行差異化經營模式,集中自身優勢,專注于某一領域的產品或市場,并深入做大做強,爭取在細分領域超越大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和服務。這就像中國在麥當勞、肯德基遍地開花的當下,仍有大量賣油條和大餅的中小經營單位存在。最關鍵的一點,就在于他們實行產品或市場的差異化。
最后,初創型社群電商平臺在面對頭部平臺不斷擴張的市場環境中,必須要學會創新求變,通過不斷提升產品性價比,或者服務質量,利用專注某一社群的集中化優勢,為消費者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以此才能有效抵御巨頭平臺的迅猛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