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欣
【摘要】網約車是“互聯網+交通”的產物,實質上是共享經濟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下出現的網約車行業存在著管理不嚴、法律制度不完善等的新問題。從網約車的定義及特征出發,分析網約車現有立法及不足、網約車運營模式及相關法律關系,研究網約車的法律責任問題,并以此提出完善網約車運營的建議,使網約車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推動共享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網約車 法律責任 責任承擔 法律關系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租車行業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出租車與互聯網模式的融合使網約車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成為人們新的出行方式的選擇。國家對于網約車合法地位的認可使得網約車進一步蓬勃發展,然而,網約車的發展也暴露了諸多的問題,由于網約車平臺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導致的網約車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因此,本文以網約車的概念為切入點,深入分析網約車現有立法的不足以及網約車平臺的責任承擔問題,以此為我國網約車的健康發展從完善立法的角度提出相應的建議。
二、網約車的概述
1.網約車的定義
“網約車”是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的簡稱,是一種非巡游的出租汽車,網約車借助互聯網搭建的服務平臺使用符合一定標準的駕駛員,駕駛員通過提前知曉的乘客人數、出發位置及目的地位置為乘客提供個性化服務,待行程結束后乘客通過網絡支付的方式支付賬單并對駕駛員服務進行評價的出行方式。
2.網約車的特征
由上述定義可知,網約車相較于傳統出租車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網約車具有定位性,可以節省乘客的等待時間。相較于傳統出租車巡游接客的隨機性而言,網約車的乘客在出行之前只需要在手機APP上提前定位下單,網約車司機通過讀取乘客所在的位置便可以直接在短時間內接到乘客,且乘客在等待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調整位置信息。
其次,網約車的支付方式具有便捷性且兼具網上評價功能。相較于傳統出租車的現金支付方式,網約車的支付方式更加便捷,乘客通過開通免密支付等功能無需操作即可支付費用。此外乘客在到達目的地后還可以對網約車駕駛員的服務進行評價,這樣一方面增加了乘客的體驗感,另一方面對駕駛員的服務也進行了評價。
再者,網約車的主體具有多樣性。由上述網約車的概念可知,網約車的法律關系主體涉及到網約車平臺、網約車駕駛員以及乘客三方主體,相較于傳統出租車運營模式中僅有出租車駕駛員和乘客兩方主體而言法律關系更加復雜。
最后,網約車可以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的特征。網約車模式實質上是共享經濟模式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依托于互聯網的同時也得益于互聯網的發展,其借助于互聯網對信息的整合以及對于供需信息的匹配撮合,才使得網約車車輛的使用率提高,避免了傳統出租車模式中車輛空駛率的弊端,加之網約車駕駛員的時間相對自由,其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車輛的利用與共享的特征。
三、我國網約車現有立法及不足
1.我國網約車立法現狀
任何新事物的發展必將伴隨著相應規則的完善,網約車的發展也不例外。為了適應我國“互聯網+”的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2016年7月交通部、公安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的規定,網約車平臺取得了合法化的身份。隨后,貴陽、沈陽、長沙、北京、廣州等城市發布了涉及網約車改革的相關文件,細化了網約車管理的規則。
2017年各大網絡平臺相繼推出了線上打車業務并在全國各個城市布局其網約車商業版圖。天津、北京等地陸續向滴滴平臺、神州等網約車平臺頒發了經營許可證。然而,網約車平臺的快速發展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2018年5月備受關注的空姐搭乘滴滴順風車遇害案促使交通運輸部發布了《出租汽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辦法》,其中對網約車平臺的經營者、駕駛員的服務質量信譽提出了具體的考核要求。隨后一些地方政府又出臺了各自的地方性規定加強對網約車的管理。
2.我國現有立法的不足
由此可見,我國對于網約車的規定并不規范,仍處于不斷探索的階段。本文以《暫行辦法》為例分析我國網約車現行立法的不足如下:
首先,網約車現有立法的法律位階較低。作為多個部門頒布的《暫行辦法》只是一個部門規章,其余的地方性細則在法律性質上僅僅屬于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層級較低。此外還出現了地方的實施細則與中央的《暫行辦法》相沖突的情況,如北京規定注冊網約車必須是“京人京車”的規定,與《暫行辦法》中車、人只要符合安全標準的管理規定不統一。
其次,網約車車輛的準入標準過于嚴苛。由各個地方實施的網約車管理細則可見,對網約車車型和司機都提出了極其嚴格的要求,有些地方甚至對駕駛員的戶籍提出限制,審批流程更加復雜等都限制了大批網約車車輛和駕駛員的進入,導致網約車的數量減少,再次出現了“打車難、打車貴”的現象。
最后,現有立法并未明確侵權責任的分配問題。《暫行辦法》肯定了網約車平臺承運人的法律地位,但是由于目前網約車的運營模式有多種并不是每一種模式下網約車平臺均承擔承運人的責任。以快車為例,當快車發生交通事故乘客遭受侵害時,是否由駕駛員承擔全部責任?如果保險公司拒賠責任的情況下誰來承擔責任?《暫行辦法》均并沒有明確相關責任,因此網約車平臺面臨著是否承擔最終責任,如何進行保險登記,如何規范管理等問題。此外,當乘客信息泄露時是由駕駛員承擔責任,還是網約車平臺承擔監管不力的責任也沒有作相應的規定。
四、我國網約車的運營模式及相關法律關系
1.我國網約車的運營模式
我國網約車運營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網約車平臺自營模式,該種模式中網約車平臺擁有自己的車輛,駕駛員是其平臺的員工或者是由勞務派遣公司派遣,其中典型的是神州專車模式。另一種是網約車平臺非自營模式,在該種模式中車輛并非網約車平臺自有,駕駛員個人也不隸屬于網約車平臺。網約車平臺僅僅通過整合、匹配信息為駕駛員和乘客之間提供所需信息。在網約車自營模式中,網約車平臺與駕駛員之間的法律關系明確,相應的責任承擔問題也很清晰。而非自營模式下,網約車平臺與駕駛員之間成立什么樣的法律關系不清,責任承擔問題也很復雜,因此,下文主要探討非自營模式下網約車平臺與駕駛員之間的法律關系問題。
2.非自營模式下網約車平臺與駕駛員之間的法律關系
《暫行辦法》雖然規定了網約車平臺的法律地位,但是學界對于網約車平臺與駕駛員之間的法律關系仍有爭議,目前學界爭議的觀點主要有以下三種。
首先,居間法律關系說。居間合同是指居間人根據委托人的要求為委托人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提供機會或進行介紹,而委托人需向居間人給付約定報酬的協議。以快車模式為例,有學者認為,乘客與駕駛員之間達成客運合同的前提是網約車平臺為雙方整合、匹配的信息才最終撮合雙方達成客運合同。此外,網約車平臺在該種模式中的運營利潤主要是從乘客支付的承運費用中按比例收取駕駛員一定的費用,因此,網約車平臺與駕駛員之間成立居間合同法律關系。
其次,勞務法律關系說。勞務法律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工者根據口頭或書面約定,有勞動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特定的勞動服務,用工者依約向勞動者支付勞務報酬的一種有償服務的法律關系。主張該種法律關系學說的學者認為,在網約車平臺運營模式中,網約車平臺與駕駛員之間并不簽訂勞動合同,雙方之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網約車駕駛員只需要按照網約車平臺的要求提交個人及車輛信息即可,駕駛員與網約車平臺之間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且駕駛員不享有網約車平臺的社會保險和福利待遇,因此,雙方之間成立勞務法律關系。
最后,勞動法律關系說。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勞動法律規范在調整勞動關系過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勞動權利和勞動義務關系。該學說是目前學界的通說,很多學者認為,網約車平臺與駕駛員之間形成的是勞動合同關系,但是該勞動合同關系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勞動合同關系中的人身關系,而是主要側重雙方之間形成的經濟關系。駕駛員不僅要接受網約車平臺的管理還要服從其規則安排,遵守其運營規則,尤其是網約車平臺決定網約車的運營價格規則。因此,學者認為網約車平臺與駕駛員之間存在勞務關系。本文認可該觀點,只要駕駛員提供的勞動時間較長、頻次較多,且符合將此作為駕駛員的主要收入來源時,應該認定駕駛員與網約車平臺之間成立勞動合同關系。
五、網約車平臺承擔的法律責任
根據上文所述,《暫行辦法》確立了網約車平臺承運人的法律地位,本文認為網約車平臺與司機之間成立勞動合同法律關系,因此,針對近年來網約車事故頻發的事實,需要討論網約車平臺的責任承擔問題。
1.網約車平臺的交通事故責任
根據《暫行辦法》第16條規定,網約車平臺承擔的是承運人的責任,因此,應當確保網約車的運營安全,保障乘客的合法權益。由此可見,如果乘客在乘坐網約車的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那么乘客可以根據《合同法》中有關運輸合同的規定,向網約車平臺主張損害賠償責任。
2.網約車平臺的侵權責任
近年來因網約車導致的各類侵權事故頻發,以溫州女孩遇害案、空姐搭乘順風車遇害案等為例,可以將該類案件歸入到侵權責任糾紛案件中。該類案件從一個角度反映出網約車平臺太過于偏重經濟利益,而忽視了對車輛、駕駛員的管理,甚至在溫州女孩案中出現了網約車平臺面對客戶投訴時的不積極作為的行為。以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很難用刑法的規定來追求網約車平臺的刑事責任,但是按照《暫行辦法》的規定,網約車負有對運營車輛資質的審查、報備,對駕駛員的審查、培訓和安全管理以及對乘客的安全保護義務和責任,因此,針對上述侵害他人人身、財產類的事件,網約車平臺應該按照《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六、完善我國網約車平臺運營的建議
1.提高現有立法的法律位階
目前,我國關于網約車規定的法律層級較低,處罰手段少且弱導致的行業違法成本低、網約車事故不斷,因此應該將《暫行辦法》上升到法律的層面。同時,還應將適應社會發展的一些地方性的實施細則上升到行政法規的層面,從而規范網約車市場,避免中央與地方規范性文件不統一的局面。
2.放寬網約車車輛及人員的準入標準
我國是首個明確網約車合法化地位的國家,網約車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必然會面臨一系列發展問題。對于一個新的行業,我們應該秉持包容審慎的原則。不能給了它合法的地位但是又將其限制的太過于嚴格,因此,應當適時放寬網約車車輛及人員的準入標準,如刪除戶籍限制等不合理的條件。
3.明確網約車平臺的法律責任
網約車平臺無論是作為合同的相對方與乘客或司機之間形成合同關系,還是僅僅作為平臺提供信息服務。其在經營過程中獲取的經濟利益以及乘客與駕駛員的信息數據是不可否認的,因此網約車平臺應當承擔與其利益相對應的責任。因此,我國立法應該根據其法律關系、獲利情況等明確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同時還要明確其應承擔的相應連帶責任的問題。
4.網約車平臺完善自身的管理
網約車是“互聯網+交通”的新寵兒,在大數據時代,網約車平臺可以開啟大數據監管模式,規范駕駛員的行為提高服務水平。因此,網約車平臺應完善評價體系和反饋投訴機制。通過設置相應的信用等級,針對性地設定相應的獎懲措施提高其服務質量。此外,還要也要進一步完善投訴及反饋機制,發揮信譽評價機制的作用提高乘客的體驗感及滿意度。
七、結語
網約車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不僅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更是促進了我國產業經濟的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相關法律問題不斷發生,尤其是一些惡性事件的發生導致人們對其安全性產生了質疑。因此,我們不僅要探討其現有立法的不足還要分析其存在的法律關系,更要深入研究網約車平臺的法律責任,從而提出切實可行的法律建議為我國網約車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曹思遠,張澤宇.關于網約車侵權責任法律問題的分析與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11):52.
[2]孟旭,劉慧萍.“專車新政”背景下網約車法律制度研究[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03):16.
[3]陳彬,曾建新,吳志輝,彭金生.論函授站的性質與邊界[J].繼續教育研究,2006,(02):112.
[4]朱千紅.建設工程勞務作業分包三方當事人法律關系辨析[J].中國城市經濟,2011,(12):33.
[5]蔡小雪.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進城務工農民可認定工傷[J].人民司法,2011,(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