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摘 要:在覆蓋面廣、地質復雜的環境下,結合我國鐵路路網范圍大、運行迅速、行車密度高的特征,工務項目“高可靠性、高穩固性、高平穩性”等技術特征,圍繞鐵路“安全、舒適、有序”的運行秩序,探究工務設施管理運維方式,在鐵路工務經營實踐的前提下,提出符合我國鐵路工務建設的設施檢測、監控、修理等策略。
關鍵詞:鐵路工務;運營維護;管理
中圖分類號:U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4-0116-02
0 引言
隨著國家經濟的持續提升,鐵路在國家社會發展中占有較高的地位,因此注重鐵路工務經營的維護及管理非常關鍵。文章結合鐵路工務特征介紹了怎樣創建具備高可靠性、高穩固性和高平穩性的鐵路,從而詳細闡述鐵路工務運維及管理策略。
1 中國鐵路基本特征
我國屬于以大陸性氣候為主的國家,疆域廣闊,地質環境復雜,資源布置不均衡,地區經濟、城鄉經濟建設水平區別明顯,并正處在工業化與城鄉化加速發展的階段。這些明顯的地理、地質特點與國家經濟發展要求,決定著我國鐵路不但總里程長,而且具備以下特征:
(1)運行迅速。已開通經營的京津、武廣與滬杭、京滬、哈大等鐵路運速高達350km/h。(2)地理地形環境復雜。國家鐵路分布于全國各地,不同區域的氣候差別很大,比如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等,地形環境復雜多變,鐵路干線貫穿山地、丘陵、高原或是盆地等地區,海拔高度區別很大,部分地方極易出現沉降或是土地濕顯性,加之部分地方氣候嚴寒,這些針對鐵路運行而言都是極大的影響因素。(3)起步晚。國內鐵路的創建起步很晚,滯后于西方國家許多年,特別是高鐵項目,在2007年后中國才邁向高鐵時代,至今為止滯后十幾年的時間。
2 鐵路工務運維和管理策略
加強鐵路工務運維及管理,形成“秩序、安全、有序”的重要原則,根據“管、檢、修”等觀念,通過長時間對我國現有運行的管理經驗和新建鐵路運維管理的探究分析,制定出了一套滿足國家國情及地理環境的鐵路工務運維標準與管理模式。
2.1 管理體系
(1)工務設施檢查與監測機制。國內鐵路工務設施嚴格執行檢查觀念,其中以動態檢測為主導,靜態檢測為輔助,實行動態和靜態相統一,并兼顧幾何尺寸檢查和結構檢測。其中動態檢測所包含的軌道、路基、橋梁、涵洞、隧道等,根據要求進行定期檢測,并制定結果;靜態檢測所包含的結構周期與相關方式、方法,加強相關安全設備安檢措施,檢測防滲排水是否滿足規定,而且相應的管理制度將包含設施的薄弱環節或是薄弱點的各項檢測檢查,給工務設施的應用安全實行全天候追蹤監督。(2)作業管理機制。鐵路工務設施的運維及檢修工作,全都是在天窗內進行。檢修環節,要嚴格遵循“嚴檢慎修”的觀念,而且在該觀念的引導下,工務設施作業管理體系將清楚地制定出操作流程,操作流程包含操作計劃的審批,后續對動態數據資料的研究,做好場地具清理工作,直至后期工作登銷與人員添乘等。結合基本規定,逐漸完善、優化各項線橋臺賬,設施管理單位統一印制各類臺帳與檢測報表的記錄薄,詳細填入方式與相關要求,加強日常臺賬的動態控制,保證臺帳和現場動態相統一,保證各個車間立即調整、優化、更新,保證臺賬信息與現場統一,全單位臺賬方式統一。(3)安全控制機制。國家在建好鐵路網之后,為保障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應將防異物入侵系統、核心地方視頻監控系統、風雨雪監控系統設置于全線范圍之中,而且在封閉柵欄沿途加以安裝[1]。在鐵路干線正式運行之后,應對上道操作登記體制進行制定與優化,每日實施確定列車和檢測線路體系,而且要仔細檢測線路,實行垂直天窗維修機制。上述這些制度的實行,保證了鐵路的安全穩定運營。(4)組建高水平專業化人才團隊。怎樣通過崗位競爭、薪資分配等調動職員學知識、掌握技能的熱情,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課題。能夠掌握專業能手與工人技師的評優為主導,逐漸制定出鐵路軌道檢修、線路精調、線路檢測、動態信息分析、軌道板檢修、鋼軌焊接等專業素養高的專業班組,制定與優化專家人才庫,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團隊。(5)創建信息化鐵路管理方式。在摸索創建高速信息化鐵路建設之中,盡量保證創意新、起點高、計劃遠,要合理使用高速便捷的計算機網絡系統,把高鐵的生產經營作業模擬化、信息化。首先,創建鐵路工務信息管理平臺,要實現運營調度、鐵路安全風險管理、設施臺帳、操作資料、動靜態檢查信息、勞動力、天窗管控等各種信息的有效結合[2]。其次,該平臺具備初步的智能化、自動化作用。結合動靜態檢查狀況等設置條件智能形成月度和周、日生產發展方案,能夠結合設置的設施檢測周期、探傷時間等數據實現智能提醒功能。充分釋放管理者資料集合等多種精力,為規范決策、科學決策創建平臺。
2.2 組織機構
(1)高級修理地區化。近幾年,國內鐵路開通運行早期,國內鐵道部門陸續創建了多個鐵路客運專線運維基地,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檢測和修理的專業化效果、提升有效性與先進化水平。在這類基地的內部配置了世界上比較先進的中大型設備檢修機器以及檢修工具。比如最常用的涉及DWL-48持續式搗穩車、超聲波探測列車、鋼軌銑磨車等科學的大型機器[3]?;A設備維修基地的作用是做好分地區所接受的工務運維高級修理委托任務,鐵道部檢修部門負責實行動態精準檢查。比如用作鋼軌檢修的96頭打磨列車與銑磨車,用在道床搗固檢修的三枕持續型搗穩車,用作鋼軌探測的探傷設備等。(2)設施接管無縫化。實行設施接縫基礎介入是當下國內鐵路經營的重要特征。設施接管基礎介入主要指鐵路項目施工過程的后續,負責運維管理任務的鐵路部門安排一些養護員工介入現場接管,如此做的目的在于運維管理者掌握當下新設施的技術特征與技術規范,還能夠進行系統化訓練,做好軌道精調任務,為項目建設過程至后續運維的科學化銜接打好基礎。(3)經營管理屬地化。由1997年-2007年階段,國家相繼進行了6次鐵路提速,加之我國歷經長年的鐵路經營管理經驗,逐漸出現了歸屬地經營模式。工務段下設置的路橋車間與線路車間管理該模式的執行,其包含很多操作內容,有作業方案的制定、常規靜態檢測、臨時修理與后續驗收工作。目前,國內高速鐵路與普鐵的經營管理方式的成功應用表明了經營管理屬地化該種管理模式的科學性[4]。
2.3 維護與標準
(1)修理標準。通過經濟的整體技術比較,再加之科學有效的結構大小驗算,逐漸出現了一套有關管理精準軌道幾何大小的體系方式,形成了目前軌道幾何尺寸管理標準機制。該標準機制給鐵路工務設施帶來了安全保證,保證車輛的穩定運轉。(2)修理工作。我國鐵路工務機器修理分成周期性檢查、常規保養與臨時性檢查,修理工作主要通過具備高操作精度與高操作效率的重大修理機械和小型機械完成。大體分成幾點:1)臨時檢修任務。當鐵路線路出現各種異常狀況時所采用的臨時性修理方法,如此做的目的在于保證列車安全運行所采用的維修方法。一般包含臨時修理砼結構裂痕與軌道板的檢修等;2)常規養護任務。為確保鐵路設施可以保持在穩定運行狀態下,保證動車組的運行質量,常規性養護是一件十分關鍵的工作,常規養護方法要結合人工添乘與檢測結果進行處理,保證機車車輛的運行質量;3)周期檢查。為了讓設備可以復原到原始的運用狀態,定期對設施組織系統性修理,延長設備的使用時間,比如鋼軌打磨與道床整修等,通常是1次/年。其中,修理任務需要使用很多具備高作業效率與高操作精度的重大檢修設備與小型機器。
2.4 設備監控和檢測
(1)自動化的檢測和監控。國內鐵路工務機械的檢查與監控,采取動靜態相統一的方式,且對特殊路段與結構物在軌道狀態下展開全天候實時監測。1)制定監測標準體制。國內鐵路經過長年的探究與實車測試,并通過京津、武廣、鄭西、合武以及合寧等鐵路經營實踐檢驗,參考國內外標準,出現了一套完善的動靜態檢測規范體系,制定了200-250千米每小時,300-350千米每小時速度等級下的動靜態測試項目與檢測指標。比如為探究高速運行狀態下不同模式軌道不平順對動車組運行安全性及穩定性的作用,在武廣高鐵展開了時速350千米運行環境下預設軌道不平穩性地實車測試,為鐵路軌道狀態檢查規范體系的制定與優化提供了技術基礎。2)軌道動態檢測。國內鐵路采取中國自主研發的檢查車與檢查儀等工具對軌道狀態展開周期性檢測,而檢查車每隔10-15天處理一次;動車組方面設置車載式線路測試儀,每日監控線路;軌道構造的狀態檢測與巡視根據周期開展。鋼軌探測通過探傷車與小型探傷儀處理。每種檢測檢查方法與手段的整體運用,實現了對鐵路工務機械的科學檢查與全天候監控,實時把握鐵路工務機械的質量情況,保證了運營安全。3)設施靜態檢測。靜態檢測主要基于精測網,展開嚴格的下沉檢查。主要檢測特殊路段的軌道狀況,比如大跨越橋梁、復雜地質路段安裝監測平臺,對軌道實施持續監控。以京津城際高鐵(60+100+ 60)米連續梁為對象,從2008年8月1號正式開通運營以來,選取典型跨越橋梁,實時監控梁身豎向變化、溫度場與梁軌相對移動等,1天內連續梁身的中跨與邊跨擾度變化量處在0.1cm與0.05cm范圍之內。
(2)全壽命期限的數字化管理。為確保鐵路工務設施管理的標準、高效及精準,我國鐵路依據信息化系統,實現了對鐵路工務設施管理、檢查監控、養護維修全壽命周期數字化管理。該平臺以GIS為基礎,對運維過程的動靜態檢查與檢測數據、養護維修數據等展開智能化整體分析,為精準判定工務設施情況、記錄鐵路沿途設施技術狀況、災害對機械的干擾核科學養護維修的各項決策提供信息與技術支撐,實現對鐵路工務管控、檢查、維修程序的集中管理,實現提升效率、節約投資、保證安全運轉的目標。
(3)技術科學的修理方法。從20世紀80年代著手,我國鐵路經過引入、消化、吸取、再創造、堅持自主研發的道路,逐漸具備了科學高效的重大養路機械設施,這類機械設施給鐵路維修帶來科學的修理方法。而且還配備了類型繁瑣、靈活簡便、修理精度大的小型操作機械與工具。
3 結語
當前,我國鐵路正處于迅速發展階段,伴隨開通經營鐵路數量的增多與經營時間延伸,有諸多問題亟須深入探究。我國鐵路會通過長年的再創新,探索鐵路設施的維護規律,采取科學的技術處理管理運維階段面臨的新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浩.高速鐵路基礎設施綜合維修模式的人員配置研究[J].中國鐵路,2019(04):41-46.
[2] 魏少偉,江成,姜子清,等.我國高速鐵路工電供結合部維修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鐵路,2019(4):15-20.
[3] 汪德昌.高速鐵路工務作業工機具管理系統的研發及應用[J].鐵道技術監督,2019(2):37-40.
[4] 孫奇.淺談關于鐵路工務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9(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