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偉基
摘 要:發電機組檢修準備管理是對檢修準備階段涉及的各個環節的管理內容、管理方法和管理要求進行規范和量化,全面落實各項準備工作并保證按時完成,以確保機組檢修按期開工和順利進行。本文從前期準備、實際性準備、檢查指導驗收和開工前準備四個階段闡述了機組檢修應做的準備工作,為做好檢修準備工作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發電機組;檢修準備;四個階段
中圖分類號:TM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4-0167-02
0 前言
機組檢修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全面、充分的檢修準備是保障檢修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是保證檢修管理可控的有效手段,也是機組檢修能否成功的重要基礎。因此,發電企業應高度重視機組檢修準備工作,加強準備階段的組織管理,從四個階段優質高效地完成機組檢修準備工作,為做好檢修工作奠定基礎。
1 前期準備階段
(1)從上一次小修開始準備。機組小修任務之一,即為將開工的下一次檢修做一些針對性準備,一是為下一次檢修項目尤其是一些重大重要項目作實地驗證和核實相關圖紙,二是為一些重大重要備品配件準備提供依據。
(2)確立檢修性質或類別。依據《發電企業設備檢修導則》等法律法規、設備生產廠家說明書等文件要求,根據設備重大重要項目需求和機組存在的重大設計、設備和節能等缺陷程度,預定機組檢修計劃,確立機組檢修性質或類別。
(3)確立機組檢修性質和重大重要項目后,應將其過程和預計劃及時向上級公司、調度部門匯報,目的是要獲得上級的批準,調度部門的允許;與設備制造廠家溝通,取得設備廠家的幫助和支持,以夯實檢修計劃的準確性。
(4)當收到上級、調度部門和設備等制造廠家的批復意見后,企業就應及時修正機組的預計劃和檢修性質,正式向上級呈交機組檢修申請報告。
2 實質性準備階段
實質性準備階段的工作是最為重要的,它主要需完成從上級公司批準機組檢修到完成十項實質工作全過程的工作任務,工作繁瑣繁重,應認真組織實施。
2.1 上級批準企業呈報的機組檢修申請報告
企業檢修活動申請報告獲得上級批準,是機組檢修第一個重要管理節點,該節點界定機組檢修前期準備階段結束,并正式啟動機組檢修實質性準備階段工作。
2.2 企業下達機組檢修通知和要求
機組檢修申請報告獲上級批準后,企業必須立即下達書面通知,并提出要求,通知和要求是機組檢修重要的實際開始管理節點。通知和要求一是通報機組檢修類別及重大重要項目、技改工程項目及檢修工期和委外工程項目等;二是布置和提出機組檢修實質性準備階段工作及要求。正常情況下,通知和要求應在機組大修開工前6-8個月、小修3個月前下達。
通知和要求下達后,企業應及時組織各部室、車間、班組及外委單位開展好檢修前準備工作,主要完成10項工作:
(1)制定機組檢修總體目標,并層層簽署責任書。
(2)編審批機組檢修策劃方案。機組大修策劃方案通常由生產技術部牽頭,會同安全監督部、運行調度部等部室制定,并提出一系列目標,解決大修怎樣組織的問題。必要時,還應要求各車間、專業及外委單位依據整體策劃方案分別編制各自的組織與施工方案。
(3)啟動機組大修計劃編審批程序。編審批系列檢修計劃,項目計劃是根基,是準備工作的龍頭,在項目計劃的基礎上編審批進度、物資及質管等計劃。通常,編審批機組檢修計劃過程,廠部應首先提出原則計劃和要求,然后,按照企業設備劃分制度,按照班組、車間、廠部三級順序,自下而上的提出計劃并逐一編審批,最終形成三級計劃。
(4)落實工程項目外委和重要材料備品配件的采購。由設備車間提出申請報告及計劃,并編制相關的安全和技術協議書,生技、安監等部門審核審定這些申請報告和協議書。
(5)落實人員與組織培訓。依據項目、工期和工程項目外委等情況,落實管理、特殊工種、施工人員,制定和實施安全及專業技術技能培訓。在實施過程中,企業應把住活動、教材、落實三個關口,使落實人員和完成培訓工作真正見成效。
(6)建立健全設備資料檔案室。檢修伊始,必須備齊檢修現場需用的圖紙等資料檔案及設備臺帳、記錄簿、設備異動申請表、增減項目申請表、來往信函格式、現場用表格、驗收單、驗評表等,必要時,企業應公布需用資料明細表,詮釋其使用規則和方法,同時落實好責任單位及人員。
(7)編審批或確立機組檢修指導文件。編審批或確立指導機組檢修的一整套規章(程)制度、檢修標準、檢修工作程序、工藝條例、文件包、定置圖、消防通道等,同時,還應公布需收集、建檔的資料、來往信函等文件資料的明細單。
(8)編審批相關協議書及安全技術交底書。檢修活動許多重要重大工程項目,必須建立相關協議書、安全和技術交底書以支撐項目的實施,通常,這些文書應由生產技術、安全監督、運行調度等部室或車間具體組織編制,由分管領導審核,最終由廠部批準實施。批準后的這些文書,必須組織宣貫,并一級向一級交底。
(9)檢修用主要材料備品配件加工件及工器具設施等,必須按時按要求安全到位并檢查合格。檢修用主要材料、備品配件、加工件等必須確立到貨日期,并按計劃按期按要求安全到位。制造、加工的設備及配件必須強化監造監工和驗收檢驗工作。重要工器具、安全用具、起重機械、消防器材、運輸車輛等,必須組織檢查并合格,且要求在合格期內使用。
(10)做好文明檢修。做好檢修文明生產關鍵是建立一個好的策劃,比如生產與檢修設備系統的隔離,以及現場物資堆放、現場用小倉庫、工作間、垃圾桶,以及廠房外垃圾場等硬件的要求等,必須做到統一規劃和管理,并做到安全文明方便生產都符合要求。
3 整體檢查指導驗收階段
該階段工作過程注重整體結果、重視檢查指導手段、追求最終的驗收合格,該階段質量優劣將決定機組檢修準備階段的合格與否。通常,整體檢查指導驗收活動通常都安排在檢修實質準備階段的后期和現場準備階段的前期進行。開展檢查指導驗收活動時,應按檢修活動的主副線順序,依次對部室、檢修運行車間、主要施工單位,乃至重要班組的準備情況進行檢查指導驗收。檢查指導驗收活動時,應由企業分管領導親自率隊、有關部室領導參與進行,堅持現場解決問題,設置檢查指導驗收大綱,按照大綱進行檢查驗收,驗收過程應建立支撐資料,做到有據可查。通過檢查指導驗收,達到直接掌控檢修準備情況的目的。
檢查指導驗收活動結束后,應組織綜合評價整體準備工作狀況,不合格的單位必須整改,整改后再組織驗收,直至確認準備工作都符合了檢修開工條件后,做出機組檢修具體開工時間的決定,并通報各施工單位。
4 檢修開工前現場準備階段
(1)宣布成立機組大修指揮部及專業會等下設機構和網絡。大修指揮部總指揮應由企業行政一把手兼任,生產領導任常務副總指揮,總工、副總、主要部室領導、主要承包商領導等人成員共同組成。應成立生產專業會,專業會應由生技部主管、檢修運行專工、主要承包商技術負責人等組成。機構及網絡應負責處理好正常生產與大修的關系,銜接好機構與生技等部室的工作,建立好協調會,二是為指揮部、協調會及下設機構建章。
(2)檢修的管理、特殊工種、施工人員到位。落實機組檢修人員在開工前到位,人員到位后,進一步完善準備工作要求,把準備工作落實到人,組織全體施工人員學習檢修所需的規章制度、程序、工藝條例、檢修計劃、措施,把項目等系列計劃及工藝、措施等真正落地。
(3)落實交底工作。機組檢修活動必須落實甲方向乙方、上級向下級、運行向檢修等方面的安全技術交底要求,必要時,應具備書面資料支撐。
(4)簽訂安全協議書和技術協議書。檢修活動要求甲方與承包方等有關方,必須依據合同及發生的工作關系,簽訂相應的安全協議書和技術協議書。
(5)檢修用主要設備、材料、備品配件等必須按計劃安全合格到位,需再驗收檢驗的主要材料,必須強化組織并實施。對行車等主要工器具,做到按時、規范、正確的檢查檢驗合格。
(6)執行工作票、操作票、動火工作票及開工報告制度,現場安全設施規范到位,并監督無誤。
(7)建立和落實每日協調會制度。
1)檢修活動必須建立每日協調會制度,并明確性質與職責,協調會不單是起協調作用,而是代表指揮部行使日常職權的常設機構。指揮部下設的專業會及安全、質量等機構網絡,是協調會的左膀右背,生技、安監、運行等部室還應兼任檢修工作的監督職責。2)協調會主持人要求具備連續性,不得隨意更換或任意指派他人替代。協調會繼續實行三級管理制度,班組及承包商隊伍原則上均由車間管理。3)參加協調會的成員,應以企業二級機構領導及技術人員、各部室領導及技術人員為主。承擔重要項目的承包商領導是否參加協調會及起什么作用,應由指揮部批準確定。臨時缺席人員必須執行請消假制度,各單位無權自行決定。4)協調會應建立上請下達平臺,即實行記錄簿和紀要相結合制度,并設立專責人具體負責。記錄簿應接連使用,紀要應規范實施,其條款要求各單位必須在次日的協調會上進行反饋,反饋情況應記錄在案,并跟蹤監督管理,各單位的執行情況,應成為冷態驗收的評價依據。5)協調會應牢牢依靠專業會的參謀、部室的監督等作用,努力把當日工作做好做細,不沉淀問題、不扯皮、不和稀泥,合力完成大修任務。6)協調會必須牢牢管控的兩條線:一條是大修的管理節點線,一條是具體施工節點線(網絡圖)。管理節點決定大修總體進度和目標。施工節點必須在它的框架下運作,是完成大修任務總計劃的。執行兩個節點線必須用制度保證,出現問題,必須經指揮部批準后,方可調整節點。
參考文獻
[1] 阮先瑞.規范電廠檢修質量管理方式研究[J].項目管理,2018(21):2806.
[2] 李冠偉.關于電廠檢修質量管理的思考[J].項目管理,2018(22):4015.
[3] 徐明.發電企業設備檢修施工安全管理及質量控制[J].科技文檔,2018,8(32):205.
[4] 張磊.電廠發電機組維護檢修標準化探討[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8(1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