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 要:多年來,我國醫學科技取得重大突破,西醫文化成為我國醫藥體系的主力,中醫經過一段時間爆冷后又開始重新崛起,如今中醫在我國有著很大發展機遇,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了藥物制劑新技術,其次研究了藥物制劑技術在制藥業中擴大應用的建議。以黑龍江省鶴崗市中醫院為例,需要加快制藥技術的開發,積極展開科研,開發輔料,提高中藥制劑質量,從而推動中藥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中藥制劑;制藥業;藥物制劑新技術
中圖分類號:R28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4-0187-02
0 引言
中醫藥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中藥制劑是中醫學的核心。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藥物制劑技術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傳統中藥制劑技術已經難以滿足中藥市場的需求,無法跟上現代化制藥的節奏。因此在中藥制劑中使用了大量的新技術,通過新技術的使用,提高了中藥制劑的制藥效率,縮短了制藥周期,更有效地提高了中藥藥效,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因此研究制藥新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在中藥制劑中常用的藥物制劑新技術
中醫藥是我國民族多年來的智慧結晶,我國豐富的中醫藥書籍蘊藏著大量臨床經驗,中藥制劑是其中重要的構成部分,蘊藏著重要的技術理論。我國醫療技術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中藥制劑也需要跟隨時代進程,積極進行創新,積極擴展制劑新技術的創新使用,讓制劑新技術推動中藥制劑的發展,推動中醫藥產業的發展。
1.1 固體分散技術
在中藥制劑中,固體分散技術是一種將某種固體藥物在另外一種固體藥物分散的技術。在這項技術的實踐過程中,選擇固體藥物載體時,偏向于選擇水溶性強、親水程度高的固體物質,使用這項技術可以幫助不易溶解藥物快速溶解,提高藥物自身溶解性,讓藥物使用程度得到加強。在這項技術中,常使用熔融法、研磨法、溶劑法以及噴霧干燥法作為藥物配置的方式,使用這項技術需要根據藥物和載體的性質,從其結構和熔點出發綜合分析,選擇最合適的配置策略。例如:植被水飛薊素藥物固體分散體時,可以使用熔融法進行配置,在水飛薊素含量和聚乙二醇含量可以達到1:9比值的時候,可以達到水飛薊素最大溶解速率。固體分散體可以提高隱丹參酮藥物的溶出速度,在45分鐘之內讓隱丹參酮溶出速度達到原本溶出速度的9.5倍。中藥滴丸利用這項技術進行現代化中藥制劑,相比于普通藥丸,滴丸有著較高溶出性,可以讓不易溶解的藥物提高溶解速率,中藥滴丸的服用也十分方便,對于腸道的刺激性更小。在藥物生產過程中,中藥滴丸處于驟冷環境中變成固體分散體,中藥成分在藥物中是一種微小晶粒,使得難溶性藥物提高了利用率。
1.2 微型包囊技術和微囊技術
在中藥制劑中,使用這兩項技術要應用天然囊材高分子或者人工囊材高分子材料,這種材料作為中藥囊殼。在實踐過程中,配置重要需要將固體中藥或者液體中藥放置在囊材中,經過加工之后,制作成含有囊心的膠囊。這種微囊化藥物處理技術已經進入到微囊級別,甚至納囊級別,我國關于囊材料和載體材料的研究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中藥藥物經過微囊化處理之后,藥性被牢牢鎖住,同時中藥的刺激性氣味也得到了有效掩蓋。囊殼可以有效地降低藥物的刺激和傷害,有助于提高藥物的吸收。微囊技術的使用讓藥物儲存更加便捷,同時避免了藥物配置給藥效帶來的不良影響。
1.3 脂質體技術
在中藥制劑中,脂質體技術是利用脂質體結合藥物,提高藥物自身藥理作用,并減少藥物的毒性副作用。脂質體是一種類似于生物膜結構的雙分子小囊,可以作為藥物的載體使用。中藥借助脂質體進入到患者體內,可以借助靶向性特征,經常適用于抗癌藥物、抗寄生蟲藥物以及抗原蟲等,這種技術的應用性十分強大,可以和很多種藥物相適應。使用這項技術對于中藥藥物并沒有過多的要求,可以將性質活躍的中藥藥物放置其中,脂質體可以有效地保護藥物,提高藥物的穩定性。例如:使用這項技術將辣椒素制作成脂質體,可以獲得穩定安全的脂質體,給癜痕治療帶來巨大幫助。采取逆向蒸發法進行茶樹油脂質體的制備,可以減少高濃度茶樹油帶來的刺激和毒性,控制藥物緩慢釋放藥性。
1.4 透皮技術
在中藥制劑中,使用透皮技術制作膏藥、洗劑以及油劑等藥物,通過皮膚將藥物釋放出來,皮膚可以吸收藥物的藥效和藥力,在中國傳統中藥中常使用這項技術,用來制作外用藥物。隨著高分子材料的發展,這項技術得到了更大范圍的應用,在科研上也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在開發新中藥劑型上應用這項技術可以提高技術的治療效果。應用透皮藥物制劑有著巨大優勢,首先透皮藥物的毒性小,副作用小的優勢也為該項技術創造了巨大的應用空間。其次在應用上,這項技術可以和激光促滲技術和等離子電滲技術實現整合,讓治療效果得到明顯提升。例如:用于治療胃痛和痛經的元胡鎮痛貼,使用這項技術的藥物可以達到更高的頭皮滲透率,相比于一般的膏藥,這項技術可以提高藥品的藥效,發揮著巨大作用。使用這項技術制作的高烏甲素的透皮貼,可以有效地緩解重度癌癥,能夠發揮出良好藥效,讓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可以減少給藥頻率,避免出現半衰期過短的情況。
1.5 靶向制劑技術
在中藥制劑中使用這項技術是需要將藥物對準既定部位給藥,如患者靶組織、靶器官以及靶細胞等。通過對既定部位給藥,讓藥物更有效地激發出靶部位的敏感度,讓藥物利用率得到升高。同時可以適當地減少藥物的使用量,讓針對性治療得以實現,降低患者身上的不良反應。在藥物制劑中使用這項技術,需要將藥物鑲嵌或者包裹在液膜性質的脂蛋白之中,或者在脂質中,制作成微粒以及脂質體等混懸物質或者膠體,一般情況下,通過注射給藥將微粒聚集在肝脾、淋巴位置上,將藥物釋放出來從而產生藥效[1]。
1.6 納米囊技術和納米球技術
在聚合物包衣內的粒徑小于1000nm的納米顆粒稱之為納米囊和納米球,在制劑中使用液體作為載體,主要載體可以劃分成大豆油、三酰甘油酯等多種類型。兩種顆粒不僅能夠提供新淋巴靶向系統,同時顆粒靶向能力明顯高于脂質體和乳劑。使用這兩項技術進行藥物制劑,可以起到降低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同時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1.7 薄膜包衣技術
在藥物制劑中,使用這項技術往往伴隨著較大異味,在藥物吸濕過程中或者在配置加工過程中,在藥物外部經常要增加糖衣薄膜,從而避免片劑藥物出現交換反應導致變質情況出現。薄膜包衣技術可以實現防潮抗熱的作用,并且可以掩蓋藥物異味,具有著較高的穩定性,可以讓藥物質量得到穩定保存。由于薄膜包衣質量相對較輕,制作原料相對廣泛,且不需要過高的成本。生產薄膜包衣的技術相對簡單,生產周期也比較短。在加工過程中,可以合理使用包衣薄膜代替糖衣薄膜,保護藥物,延長保質期。
1.8 包合技術
在藥物制劑中,包合技術是一種將藥材分子包裹儲存在另一種藥材空穴結構中的技術,這項技術是一種復合型技術。使用這項技術進行中藥加工可以改善重要物化特質,提高藥物穩定性。在提升生物利用程度的同時,可以讓藥物溶解度不斷提高,同時可以減少藥物的副作用。為了讓醫療效用可以持續發揮作用,需要合理改變藥物性狀。例如:將液態中藥轉變為粉末藥物,這樣可以讓中藥氣味被掩蓋起來,避免中藥揮發,有效地提高了中藥純度以及藥效。
2 在現代化中藥制劑中藥物制劑新技術的應用建議
中藥制劑的長遠發展需要借助藥物制劑技術的力量,通過更廣泛全面的應用制劑新技術,讓中藥提高藥效,延長保質期,縮短患者治療時間,減少患者患病痛苦。
2.1 依照西藥展開中藥衍紙
我國醫療技術在不斷發展,很多新型制劑技術推動了現代化中藥制劑的發展,讓現代化中藥制劑的能力和水平出現了急速進步,尤其是西藥新劑型制作上,給新劑型創造了巨大的應用空間。通過新技術的使用,讓西藥研究獲得了理想條件,現代醫藥技術蓬勃發展,研發人員也需要根據西藥劑型進行中藥的研制。因此在研制中藥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研發緩釋劑,讓現代化中藥制劑獲得發展的基礎。例如:在黑龍江省鶴崗市中醫院中,需要借鑒西藥的科研成果,借鑒西藥新技術和思維,進行中藥開發。
2.2 重視研發中藥新輔料
在中藥生產過程中,重視開發新輔料,輔料在藥物制劑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制劑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中藥輔料要得到研發人員的重視。在中藥藥劑中,輔料關系到重要毒性副作用,影響著中藥制劑的藥效。當前社會科技和經濟在不斷發展中,人類生活品質隨著技術發展而提高,人類逐漸養成了各種各樣的壞習慣,使得人類疾病朝向多樣化發展,各類疾病發病率也有所提高。面對這樣的趨勢,中藥研發人員務必要重視擴展中藥制劑研發道路,加速研究開發輔料,開發出更優質的新輔料。
由于中藥制劑藥物輔料有著眾多生產部門,導致輔料生產會受到不良影響,輔料質量決定著中藥制劑臨床效果,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對藥物開發的監督管理,要全面提高輔料的質量,提高中藥制劑的質量。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重視對中藥制劑輔料生產部門的建設,先要建設一個專業生產輔料的基地,專門進行輔料的研究和生產。其次需要制定高規格和高質量的管理標準,建立專業性、科學性和規范性的生產機制進行中藥制劑,最大化提高中藥制劑的價值,幫助更多患者減少痛苦,縮短患者痊愈的時間。
2.3 大力支持使用新輔料
經過對輔料的研究開發,還需要大力鼓勵推動新輔料的應用。首先需要鼓勵新輔料的生產,借助宏觀行政政策進行生產控制,推廣輔料應用,推動新劑型的制作[2]。在新劑型上市之后,推動藥品優質優價,吸引企業更重視輔料的開發和應用。例如:在黑龍江省鶴崗市中醫院中,需要在制藥中積極使用新輔料,保護中藥,延長中藥制劑的保質期,提高中藥藥效,從而提高中藥制劑的應用價值。
2.4 推動技術融合
我國逐漸進入到信息時代,計算機已經成為了人們無法離開的工具,在中藥制劑中也需要靈活應用計算機工具,憑借計算機運算高速的特征,引入計算機技術可以提高中藥制劑的創新速度。借助計算機數據處理能力,深度挖掘藥物數據信息,從而發現藥物數據中重要的價值,推動中藥制劑的創新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先是研究了在中藥制劑中,經常用的制劑新技術,針對固體分散技術、透皮技術、薄膜包衣技術等八項技術的應用,其次提出了在現代化制劑中,應用新技術的建議。醫院需要積極鼓勵科研研發,依照西藥展開中藥衍紙,重視研發中藥新輔料,大力支持使用新輔料,在科研工作中推動技術融合,從而推動中藥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學成,伍振峰,李遠輝,等.低溫干燥技術在中藥領域的應用現狀與展望[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9,50(01):42-47.
[2] 劉圣洋,李群.藥物制劑新技術在中藥制劑現代化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78):15443-1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