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華
摘 要:隨著城市生態園林理念的深入發展,生態園林的生物多樣性特點不斷被放大,從這個角度分析,很大程度上地被植物將代替單一的草坪。地被植物的合理利用可增加綠化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降低管理成本,是城市園林綠化生態功能得以完善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充分了解地被植物定義的基礎上,分析了城市園林綠化中地被植物的應用現狀,并對其應用要點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幾點應用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地被植物;城市園林綠化;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S68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4-0224-02
1 地被植物的概況
園林地被植物是指在地表面覆蓋用于園林綠化的低矮植物,一般高度在110cm以內。生育期可露地栽培,其特點為覆蓋能力強、觀賞價值高,可粗放性管理等。從植物學上分析,地被植物可被看做是在陰濕處覆蓋的一些低等植物,如苔蘚、地衣等。而傳統地被植物的含義是指能夠在地面覆蓋的所有植物都可稱為地被植物,不僅包括草本植物,還包括矮小叢生的灌木、藤本植物。從廣義來講,只要是能夠密植覆蓋地表面的植物都可看做是地被,可包含草坪等。從狹義來講,草坪植物除外的以上植物均可被稱為地被,也就是說兩者的區別在于是否包括草坪植物。本文所研究的地被植物僅涉及狹義。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不斷提升,在園林植物群落中地被植物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環境保護及美化方面意義重大。同時,還能豐富園林景觀,是提高園林綠化面積及增加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途徑。
2 城市園林綠化中地被植物的應用現狀
園林地被植物的廣泛應用,可起到抑制雜草叢生,降低塵土飛揚,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此外,因地被植物枝葉色彩豐富,與其他植物結合,可構成多層次的自然景觀。特別是在城市生態園林理念提出之后,在園林建設中,地被植物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大,有些地方甚至將其看做是綠化的主體,雖然地被植物得到了廣泛運用,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在選擇、配置及管理方面,還存在科學、理性的認識。
(1)大面積單一栽植問題。當前,在園林地被植物種植中,多選擇大面積單一片植法,從而構成景觀地被。這種種植方法,可為環境增添一份寧靜、深遠的感覺,且在四季變換中始終保持最佳狀態,而無需鮮花點綴。若能夠和喬木、灌木等植物配合,更能營造出多層次的景別。但片植卻過于安靜,缺乏活力,與自然之間無形中產生了一種距離感,無法身臨其境。因植物群落單一,生態穩定性較差,食物鏈不足,極易出現大范圍的病蟲害問題,進而危害植物生存及健康。
(2)相互引種問題。植物生長具有自身的生態習性,自然地理位置不同,則植物的生長條件也不盡相同,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植被特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創造自然地域美的重要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區之間的聯系愈加密切,在追新求異的心態下,一味追求美感、新穎,大量引入外來植物,甚至將外來植物作為主要物種,作為一種時尚,致使鄉土地被植物越來越少。根本無法深入挖掘當地植物資源,導致城市之間植物種類相近,趨于雷同,地域特色逐漸淡化,給人一種千城一景的視覺感。
(3)地被植物的生存環境問題。植物生存環境的優劣是植物能否生長、生長是否茂盛的根本影響因素。日常生活中,往往會看到立交橋、高架橋下的植物生長極差,甚至出現嚴重的缺株、死亡現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架橋風速較大,導致橋陰下的土壤水分蒸發過快,及植物蒸騰作用顯著,從而出現植物因干旱死亡。此外,橋下土壤黏性大,很容易板結,且透氣性不足,有機質含量少,加之汽車尾氣等危害,導致地被植物生存環境極差,不適應生存。
3 城市園林綠化中地被植物的應用要點
(1)節水耐旱地被。水是生命之泉,水與植物而言,是其生存、成長的根本。城市園林綠化將會耗費大量水資源,為此,應始終遵循“節水型園林”的發展要求,促使城市綠化步入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針對某些地區缺水干旱問題,應積極引入抗旱節水型地被植物,在實現綠化節水的基礎上,還能美化環境,如紅景天、豐花月季、八寶景天等。
(2)景觀地被。若地被屬于喜光、且色彩艷麗,可選擇大色塊的方式大量種植,從而構成群落,將此類地被植物的群體美充分凸顯出來,如金葉、金焰繡線菊、紫葉風箱果等。
(3)花壇、花境、花帶地被。城市園林綠化離不開花朵的點綴,為使人們及時欣賞到不同季節各種花卉美景,在園林造景中,多會構建花壇、花境、花帶地被。如紅花紫露草、薰衣草等,從而營造一種花期不斷,趣味橫生的美景。
(4)耐蔭地被。為將植物多樣性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在園林造景及綠化中,不單單需要配置大量高大植物,如喬木、灌木,還需要許多耐蔭地被,如垂盆草、白雪果、玉簪類等。
(5)水生濕地地被。在部分低洼處、不滲水地同樣會有綠化需求,針對此處,往往可選擇千屈菜等地被植物。
4 城市園林綠化中地被植物應用措施
4.1 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樣性,提高園林品味
城市生態園林建設中,應遵循植物多樣性的原則,合理選擇、利用地被植物。多樣性具有穩定性及可持續性。只有充分了解及發揮地被植物的多樣性,才能增強城市園林抵抗外來干擾的作用,才能保證園林景觀的豐富性。植物單一意味著危險的增多,多樣則標示著安全。地被植物的選擇與利用,應從生態效益方面考慮,而不能僅僅抓住景觀效益,要學會更好地對自然植被的特點進行模擬,探求更好的混植、輪植方式。增加群落植物的多樣性,穩定生態系統,促使自然和諧。此外,更要對植物的多樣性有一個正確的理解,避免在綠地面積較小的情況下,亂搭、過分混種,出現雜亂無章的景象,拉低自然美感,降低園林品味。
4.2 合理栽植常綠地被植物,確保季相變化
在公共綠化、街道綠化中,往往可見許多喜陽常綠地被植物在空曠環境下大范圍成片種植,或選部分耐蔭常綠地被植物種植于林蔭下,最常見的包括海桐、常春藤等,此類常綠地被植物對雜草生長起到抑制作用,可保證一年四季常綠,增添綠色,保證了地面覆蓋穩定性。然而仍存在無季相變化的缺陷,導致景觀過于呆板。若能將佛甲草、諸葛菜等耐蔭的觀花、觀果地被種植于疏林下,可增添趣味性,又彰顯自然之風。此外,在成片觀葉植物中將少量觀花地被植物雜種其中,可起到點綴作用。如吉祥草、麥冬類片植于常綠樹下。或點綴一些葉形類似的石蒜類植物。針對季相變化,可選擇較強自播能力的1、2年生草本地被植物進行輪植,從而彌補不同植物的觀賞期空缺,例如紫茉莉輪植二月蘭,其中二月蘭開花時間為2~5月,耐嚴寒,為淡藍色花;紫茉莉開花時間為6~10月,耐酷暑,為紫紅色花,通過搭配輪植,可增加花期,又能豐富季節色彩,避免單調、枯燥。
4.3 展現地域差異自然美,保護鄉土植物
鄉土化才是城市生態園林建設的根本。鄉土地被植物是在“優勝劣汰”原則下,歷經大自然的進化理論存活下來適合本地區種植的地被植物,其特點為適應性強、抗逆性高,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為此,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應充分利用優良的鄉土地被植物,盡可能保存當地的植物種類,凸顯地被植物的多樣性,從而打造屬于地方特色的園林景觀。只有這樣才能保護本土植物,避免外來植物對本地植物的侵害,避免破壞當地生物系統。此外,還有利于管理,更好地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降低成本,保證生態平衡。
4.4 掌握地被植物的習性,改善生存環境
生態園林營造中,應因地制宜的選擇一些地被植物,不僅要對地被植物的栽植生存環境進行充分考慮,還應了解地被植物的生態習性。如在綠化早期,喬木樹種栽植時間尚短,枝葉稀疏,還沒有營造出成片的綠蔭,在陽光直曬下,下層耐蔭地被植物生長不良,極易死亡。為此,在栽植林下耐蔭地被植物后,可根據具體光照情況,選擇人工遮蔭方法,或選擇喜光地被植物,如冬青、光葉木藍、五彩絡石等。具體種植則需根據植物對生態習性的要求,根據生存環境具體情況及變化規律合理選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地被植物生長。
5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園林造景的關鍵性植物材料,地被植物在城市綠化中應用越來越多。因地被植物品種多樣,色彩豐富,能夠與園林內的其他植物,如喬木、灌木、花卉等相互配置,營造一個色彩紛呈、高低錯落有致的多層次立體植物景觀。此外,于生態城市發展來講,地被植物可滿足生態發展需求,不僅具有強大的覆蓋作用,還能防止水土流失、維護生態平衡,降低噪聲污染,是城市園林綠化覆蓋率提升的重要途徑。加之地被植物植株矮小,生長迅速,可有效緩解喬木生長緩慢、下層空隙大的缺陷,能盡可能縮短空缺時間,營造良好的觀賞效果。
參考文獻
[1] 杜培明.花境在城市園林綠地中的應用研究[J].林業世界,2012,1(3):17-23.
[2] 潘攀,景向欣.淺談地被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4(10):115-115.
[3] 劉朋,王強,張艷芳.地被植物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的應用[J].居業,2015(4):60-61.
[4] 項荷秋.地被植物在湖北武穴市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5(10):89-90.
[5] 杜秀娟,崔義.地被植物在海口市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08(12):72-73.
[6] 繆雨薇,石銀山.四種耐陰地被植物在西寧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青海農林科技,2016(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