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歡 朱舒亮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網絡信息技術逐漸得到廣泛使用,網絡平臺的出現對當今研究生的思想與價值觀等產生了重要影響。可以說,網絡平臺對于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來說既是機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戰,只有正確利用網絡平臺,才能切實提高網絡平臺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有效性。
交互性和平等性。與傳統的媒體相比,網絡平臺在信息傳播方面體現出了明顯的交互性,也就是說,其可以實現信息的多向傳播。在網絡平臺上,信息傳播者可以是同一用戶,也可以是不同的用戶,每一位用戶都擁有平等的發言權,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自身見解與看法,也可以與其他用戶隨時進行信息交流。
及時性和便捷性。以往的電視、電臺等媒體只有在對新聞事件采訪和制作之后才能進行傳播,信息傳播具有一定的延遲性,當今的網絡平臺有效改善了傳統媒體的這一缺點,在進行信息傳播時非常速度,甚至上一分鐘發生的新聞,下一分鐘就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地,使用戶不出門也可以及時獲取外界信息,體現出一定的及時性和便捷性。
虛擬性和開放性。網絡平臺還具有一定的虛擬性和開放性,人們在虛擬的世界里進行信息傳播和交流。并且,某一地區的新聞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傳播到其他地區和國家,有效突破了空間障礙,體現出開放性的特點。
多元性和靈活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網絡平臺向大眾傳播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既可以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傳播,也可以以音頻和視頻的方式傳播,傳播方式非常多元化。另外,人們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自由選擇想要瀏覽的界面,也可以自由傳輸信息,具有很強的靈活性。
網絡豐富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目前網絡技術發展已經較為成熟,在網絡平臺上有海量的信息資源,對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來說,通過利用網絡平臺可以使研究生及時獲取在學校獲取不到的知識,還可以隨時了解國外先進的知識理論。另外,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學校通過網絡平臺可以觀看到研究生互動中的主要思想方向,了解學生的狀態,從而有利于制定接下來的教學計劃,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育內容。
網絡促進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時性。研究生在參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會對國內外的各種熱點話題進行討論,也有可能對本校的某些管理發表看法和意見,思想政治教育者通過網絡平臺能夠及時獲取學生的這些信息,發現研究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難,從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對于網絡上的不良信息的傳播,教育者也可以及時進行糾正,有利于研究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對黨政的認識。因此,網絡平臺能夠有效促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時性。
網絡提高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參與性。因為網絡平臺具有一定的虛擬性,用戶在網絡平臺上可以使用虛擬信息,匿名發表評論,研究生不必擔心其他人看到自己的評論,因此,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研究生參與人數更多。除此之外,研究生還可以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與運行中,能夠清楚網站運行的整體流程。網絡不但可以發揮研究生的積極性,而且為研究生提供更寬松的、更自由的學習和交流環境[1],更加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和積極維護。
網絡的開放性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導向提出了挑戰。由于網絡具有開放性信息傳播的特點,網絡平臺也承載著海量的信息資源和多元的價值觀念。但是由于我國當前對網絡環境的整治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網絡上難免會出現一些不良信息與輿論,研究生很容易接觸到一些腐朽的文化,如果研究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而扭曲價值觀,出現道德問題。另外,很多西方國家為了弘揚自身文化、阻礙我國社會的進步而在網絡平臺上發布不實的、具有攻擊性的言論,并試圖將這些理念灌輸給我國的公民,這給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挑戰。在傳統媒體時代,大學生接受社會熱點信息的渠道相對單一,這其中的信息大多都已經過嚴格把控與篩選,符合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2],而在新媒體網絡環境下,輿論導向的多元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網絡平臺的虛擬性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戰。在現實世界中,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為主導,以信息來源的可控性為前提,研究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時處于被動地位。但是當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很多交流軟件,例如微信、微博等,研究生可以在這些軟件平臺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必要與教育者面對面交流,這種受教育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但是,虛擬網絡平臺的構建也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有部分研究生在接觸網絡的過程中產生了網癮,長期沉溺于計算機網絡中,其在現實生活中與人溝通交流的時間很少,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交流障礙,并且很容易出現道德危機,這既不利于研究生未來的發展,也不利于我國和諧社會與法治社會的建設。
積極適應時代特點,依靠新媒體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借助新媒體技術實施教學,依靠音頻、視頻、圖像等豐富教學資源,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內容與學生生活化、形象化共享[3]。思想政治教育者還應當借助多媒體設備對研究生開展多層次的互動教學,在研究生參與網絡學習的過程中為其灌輸民族精神和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將新時期的科學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達給研究生,使其了解我國的發展目標與方向。另外,學校還可以利用微博、貼吧等網絡平臺和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活動交流,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海量的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學校要重視信息發布的時效性和內容的可讀性,增強吸引力、激發學生關注興趣。
建設隊伍,增強教育可控性。隨著網絡應用的不斷普及以及網絡的負面影響日益突出,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下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有效性,就必須打造一支反應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思想政治網絡教育隊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研究生在接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時不被腐朽的、不健康的網絡信息所影響,才能提高研究生參與教育的積極性,增強網絡教育的實效性。作為一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者,既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論水平,較高的理論修養和思想政治工作藝術,又必須能夠熟練使用網絡,還要有快捷的反應能力和強烈的開拓進取精神。
創新信息監督機制,保障良好的價值觀氛圍。面對當今復雜的網絡環境,只有創新信息監督機制,才能為研究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營造良好的價值觀氛圍。從學校的角度來看,其應當加強對網絡教育的認識,并建立完善的校園網絡信息監督機制,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核心,班主任、輔導員、任課教師積極配合,學生黨員、學生干部、校園媒體成員等學生骨干組成信息員的新媒體信息監督隊伍[4]。同時,學校還應當對校園網絡上的各種信息進行適時跟蹤,并主動引領正確的政治輿論方向,在網絡平臺上加強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養。
總之,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要想更有效地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就需要明確當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為網絡教育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加強隊伍建設,完善信息監督機制,切實提高研究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促進研究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期,錢玉博,陸茜.研究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制約因素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1(08):50-54.
[2]陸挺,楊文燮.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分析及機制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07):118-121.
[3]張靜,梁子龍.新媒體時代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究[J].知識經濟,2016(19):133-134.
[4]茍海博.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探析[J].學理論,2018(11):245-247.
基金項目:
1.西安財經學院2018年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網絡平臺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有效性分析》課題編號:JG18Y14
2.西安財經學院2018年輔導員研究課題及精品項目:微時代主流思想傳播有效性分析及政策建議——以西安財經學院為例。課題編號:18FCXKT02
3.2018年西安財經學院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財經類高校研究生構建非功利價值觀的美育研究,課題編號:JG18Y16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大學)